成语

宗师案临的意思

zōngshīànlín

宗师案临



拼音zōng shī àn lín

注音ㄗㄨㄥ ㄕ ㄢˋ ㄌ一ㄣˊ

解释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繁体宗師案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ōng   注音  ㄗㄨㄥ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FIU  仓颉  JMMF  郑码  WDBK  四角  309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50  区位  5558  统一码  5B97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宗的拼音:zōng(ㄗㄨㄥ)  

⒈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庙。宗祠。

⒉ 家族: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

⒊ 派别: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

⒋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宗旨。开宗明义。

⒌ 尊奉:宗仰。

⒍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宗师。

⒎ 量词,指件或批:一宗心事。

⒏ 姓。

统一码

宗字UNICODE编码U+5B97,10进制: 23447,UTF-32: 00005B97,UTF-8: E5 AE 97。

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ncestor、clan、model、principal aim、purpose、sect

造字法

会意:从宀、示

English

lineage, ancestry; ancestor, cla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2) 同本义 [ancestral temple]

宗,尊祖庙也。——《说文》

汝作秩宗。——《虞书》。传:“主郊庙之官。”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周礼·肆师》

承我宗事。——《仪礼·士昏礼》

既燕于宗。——《诗·大雅·凫鹥》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孔子家语》

(3) 又如:宗守(宗庙所在);宗邑(宗庙所在的城邑);宗稷(宗庙社稷);宗仪(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宗彝(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宗器(宗庙祭器)

(4)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ancestor]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左传·成公三年》。注:“嗣其祖宗之职位。”

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盐铁论·结和》

(5) 又如:列祖列宗;宗公(先公);宗祀(对祖宗的祭祀);宗绪(祖先的绪业);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宗灵(祖宗灵位)

(6) 宗族;同族 [clan]

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7) 又如:宗英(宗族中杰出的人才);宗缘(宗族因缘);宗党(宗族党羽);宗女(同宗的女儿);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宗氏(同族,宗族);宗表(同族远房兄弟互称宗表)

(8) 宗派;派别 [faction;sect]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客。——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

(9) 又如:宗门(佛教名宗的通称);禅宗;正宗;宗风(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

(10) 宗子,即嫡长子 [eldest son of the legal wife]

以妾代妻,以孽代宗。——《诗·小雅》

(11) 又如:宗潢(皇族的子孙);宗主(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12) 即品系 [strain]。一个种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种,如异宗配合的霉菌有两个宗:(十)宗和(一)宗,前者以其较强壮的生长势而区别于相应的后者

(13) 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 [purport]

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

(14) 生物的种内分类单位 [race]。如:地理宗;生态宗

(15) 尊祭之神 [honoured gods]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 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 [title conferred on an emperor after his death]

玄宗回马 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郑畋《马嵬坡》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记·孝文帝本纪》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孔子家语·庙制解》

(17) 诸侯夏天朝见天子之礼 [appearance of feudal princes at court in summer]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周礼》

(18) 姓。如:宗泽

词性变化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动〉

(1) 尊崇 [honour]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

(2) 尊敬 [respect]

宗尔父母之言。——《仪礼·士昏礼》

(3) 又如:宗附(宗仰依附);宗臣(国人敬重之臣);宗奉(宗仰敬奉);宗长(尊崇长者);宗敬(尊敬)

(4) 取法 [follow]

室家遂宗。——《楚辞·招魂》

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李渔《闲情偶寄》

(5) 又如:宗尚(推崇;效法)

(6) 归往 [go toward]

江汉朝宗于海。——《书·禹贡》

(7) 又如:宗归(宗尚,归依)

(8) 归向 [yield to]

武王已平 殷乱,天下宗 周。——《史记》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量〉

——用于事情等。如:一宗心事

常用词组

宗祠、宗匠、宗教、宗老、宗庙、宗派、宗谱、宗器、宗亲、宗社、宗师、宗室、宗旨、宗主国、宗主权、宗族

  拼音  shī   注音    繁体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JGMH  仓颉  LLMB  郑码  KDAL  四角  21027  结构  左右电码  1597  区位  4206  统一码  5E08  笔顺  丨ノ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师(師)的拼音:shī(ㄕ)  

⒈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

⒉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⒊ 效法:师法古人。

⒋ 榜样:师范。

⒌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⒍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⒎ 军队:会师。出师。

⒏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⒐ 一国的首都:京师。

⒑ 姓。

统一码

师字UNICODE编码U+5E08,10进制: 24072,UTF-32: 00005E08,UTF-8: E5 B8 88。

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vision、example、master、model、teacher

相关字词

生、徒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师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division]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army;troops]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strategist]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the masses]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teacher;master]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Master]。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leader]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capital]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a person skilled in a certain trade or expert in a certain profession]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musician]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model;fine example]。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词性变化

师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效法;学习 [imitate]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dispatch troops]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常用词组

师表、师承、师出无名、师出有名、师弟、师法、师范、师范学校、师父、师傅、师公、师教、师姐、师老兵疲、师妹、师门、师母、师生、师徒、师事、师团、师心自用、师兄、师训、师爷、师友、师长、师直为壮、师资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VSU  仓颉  JVD  郑码  WDZ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14  区位  1624  统一码  6848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统一码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安声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拼音  lín   注音  ㄌ一ㄣˊ   繁体    
部首  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JTYJ  仓颉  LLOA  郑码  KDMK  四角  28063  结构  左右电码  5259  区位  3357  统一码  4E34  笔顺  丨丨ノ一丶丨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临(臨)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⒉ 到,来:光临。莅临。亲临。

⒊ 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⒋ 挨着,靠近:临近。临街。临终。临危。临阵磨枪。

⒌ 照样子摹仿字画:临摹。临帖。临写。

⒍ 旧时指帝王上朝:临朝。临政。

⒎ 姓。

统一码

临字UNICODE编码U+4E34,10进制: 20020,UTF-32: 00004E34,UTF-8: E4 B8 B4。

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rive、be about to、copy、face、just before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draw near, approach; desc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临的拼音:

lí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 同本义 [look down from above]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4)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keep watch on]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注:“监也。”

今陛下君临四方。——《宋史·赵普传》

(5) 又如:临引(居上察下。今称监察);临制(监临控制;指皇后临朝称制);临政(亲理政务)

(6)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face;confront]

临众发政而治民。——《墨子·尚贤下》

把酒临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7) 如:临川(面对川流);临穴(面对自己的圹穴。亦指面对(别人的)墓穴);临敌(面对敌人)

(8) 碰上, 逢着 [meet]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 又如:临头(落到头上;当头);临风(迎风;当风);临谷(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

(10) 到,至。后常用作敬辞[attend]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曹操《步出夏门行》

自往临视。——晋· 干宝《搜神记》

(11) 又

王即临之。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 又如:光临;莅临;临按(亲临按问);临送(谓亲临送别);临讯(谓亲临审讯)

(13) 攻伐;胁制 [attack]

君临函谷。——《战国策·西周策》。注:“犹守也。以临 韩魏。”注:犹伐也。”

(14) 又如:临军对阵(指战场上对峙交锋)

(15) 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copy]

临书爱真迹。——姚合《秋夕遣怀》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蔡元培《图画》

(16) 又如:临池(研习书法);临本(临摹原作的写本);临帖(照着字帖临摹)

(17) 治理、管理、统治 [administer; govern;rule]。

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上帝临女。(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论语·雍也》

(18) 如:临人(治理百姓);临御(临视统御。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

(19)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near; close to; approach]

以临二周之郊,诛 周主之罪。——《战国策·秦策一》

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

(20) 又如:临没(将沉没时);临觞(将要喝酒的时候);临颖(临笔。指写信的时候)

(21) 临视(指位尊者对位卑者) [visit]。如:临存(临视省问。多指地位高的人探问地位低的人);临问(亲临探问。卑者对尊者之敬辞)

(22) 置身(其中) [place oneself]。如:临阵(身临战场)

词性变化

临的拼音:

lín  

〈词性:介〉

(1) 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just before;at the time of]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临歧(临别时;分别);临文(指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临别;临行;临睡

(3) 另见 lìn  

常用词组

临安、临别、临别赠言、临产、临川、临床、临场、临朝、临到、临海、临虹款步、临街、临街房、临界、临近、临渴穿井、临门、临摹、临难、临盆、临蓐、临时、临时、临时代办、临视、临死、临死不怯、临眺、临帖、临头、临危、临危授命、临问、临行、临刑、临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月,临月儿、临战、临阵、临阵脱逃、临终

基本词义

临的拼音:

lìn  

〈词性:动〉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weep; cry; sob]

临,哭也。——《集韵》

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左传·宣公十二年》

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史记·高祖本纪》

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汉书·文帝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