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猪突豨勇的意思

zhūyǒng

猪突豨勇



拼音zhū tū xī yǒng

注音ㄓㄨ ㄊㄨ ㄒ一 ㄩㄥˇ

解释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出处《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怕死的人。

感情猪突豨勇是贬义词。

繁体豬突豨勇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ū   注音  ㄓㄨ   繁体    
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QTFJ  仓颉  KHJKA  郑码  QMBM  四角  44260  结构  左右电码  3727  区位  5477  统一码  732A  笔顺  ノフノ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猪的拼音:zhū(ㄓㄨ)  

⒈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倌。猪场。猪圈(juàn   )。猪肉。生猪。野猪。种(zhóng   )猪。

⒉ 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统一码

猪字UNICODE编码U+732A,10进制: 29482,UTF-32: 0000732A,UTF-8: E7 8C AA。

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豬䐗

汉英互译

pig、swine、hog

造字法

形声:从犭、者声

English

pig, hog, wild bo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猪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猪只 [swine;hog;pig],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说文》。按,豕子也。

(2) 如:猪魈(猪怪;猪精);猪膀胱(又称“猪尿泡”、“猪胞”、“猪尿脬”、“猪脬”);小猪(又叫“猪牙子”、“猪仔”、“猪娃”、“猪娃子”);母猪(又叫“猪婆”、“猪婆子”、“猪娘”)

(3)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 [swine]。如:属猪的;猪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猪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词性变化

猪的拼音:

zhū  

〈词性:动〉

通“潴”。水积聚[(of water) accumulate]

大野既猪。——《书·禹贡》

规偃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猪畜水。——《周礼·地官·稻人》

常用词组

猪草、猪场、猪倌、猪霍乱、猪圈、猪栏、猪鬣、猪猡、猪苗、猪排、猪婆,猪婆子、猪肉、猪食、猪娃、猪瘟、猪仔、猪只、猪鬃

  拼音    注音  ㄊㄨ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PWDU  仓颉  JCIK  郑码  WOGS  四角  3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4499  区位  4527  统一码  7A81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突的拼音:tū(ㄊㄨ)  

⒈ 忽然:突然。突现。突发。突变。突如其来。异军突起。突兀。

⒉ 超出,冲破,猛冲:突破。突围。突出。

⒊ 烟囱:曲突徙薪。灶突。

统一码

突字UNICODE编码U+7A81,10进制: 31361,UTF-32: 00007A81,UTF-8: E7 AA 81。

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堗宊

汉英互译

dash forward、projecting、sticking out、sudden

造字法

会意:从穴、从犬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unexpected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突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2)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dog run out suddenly]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

是犹以鞿而御駻突。——《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

(3) 急速地向前或向外冲 [assault forward or outward]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提九突奔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驰突巷战。——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骑。——《后汉书·光武纪》。注:“言能冲突军陈。”

(4) 又如:突轶(袭击;冲击);突战(伏兵袭击的战术);突然袭击(军事用语。乘敌方不备发动快速进攻);突骑(冲破敌军阵地的骑兵);突门(正式城门以外的秘密出口);突将(冲锋陷阵的骠悍将卒);突忽(莽撞唐突貌);突冒(冲撞);突撞(冲撞);突冲(冲撞;猛冲);突地(以头触地)

(5) 触犯 [offend]

汗漫突盗以先之。——《荀子·王霸》。注:“陵触也。”

(6) 又如:突冒(触犯);突浡(鲁莽;反常)

(7) 欺诈 [cheat]

突,欺也。——《广雅》

(8) 穿;破[break]

宵突陈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穿也。”

(9) 又如:突羽(疾飞的箭);突明(破晓);突越(突破而越过);突坏(破坏;冲毁);突过(冲过);突贯(突破而超越)

词性变化

突的拼音:   

〈词性:形〉

(1) 凸出;高耸 [protrude]

子能以杌为突乎?——《吕氏春秋·任地》

(2) 又如:突杌(高耸的样子);突目(凸眼睛);突立(耸立);突过(高出;超越);突黑(深黑色);突险(险峻貌);突驾(凌驾;超越);突镜(凸透镜;放大镜);突怒(盛怒;突起的样子)

突的拼音:   

〈词性:名〉

(1) 烟囱 [chimney]

墨突不黔。——《汉书·叙传》

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淮南子·人间世》

(2) 又如:灶突(烟囱);突隙(烟囱的裂缝);突烟(烟囱里的炊烟)

(3) 洞穴 [cave]。如:突栾(“团”字的反切。后因以指圆或团状物);突梯(圆滑的样子)

突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猝然[suddenly]

突,猝也。——《广雅》

突如其来如。——《易·离》

盗贼奔突。——王逸《鲁灵光殿赋》。 张注:“唐突也。”

(2) 又如:突地(忽然);突突(忽然);突尔(突然);突兵(骤然进攻的军队);突头突脑(没头没脑。突然地;出人意料地);气温突降;突告失踪

常用词组

突变、突出、突出、突发、突飞猛进、突击、突击队、突将、突进、突厥、突破、突起、突然、突如其来、突围、突兀、突袭、突显、突现、突增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EQDH  五笔98  GERH  仓颉  MOKKB  郑码  GQGL  四角  14227  结构  左右电码  6274  统一码  8C68  笔顺  一ノフノノノ丶ノ丶一ノ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豨的拼音:xī(ㄒ一)  

⒈ 〔豨莶〕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灰白色的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形。

⒉ 古书上指猪。

统一码

豨字UNICODE编码U+8C68,10进制: 35944,UTF-32: 00008C68,UTF-8: E8 B1 A8。

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豨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豕、希声

English

pig, ho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豨的拼音:

  

〈词性:名〉

(1) [野]猪;大猪 [swine;pig;hog]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

(2) 又如:豨突(像野猪一样奔窜);豨膏(猪油);豨首(即豕首。天名精的别名)

(3) 古代楚人对小猪的称谓 [pig]

豨,《字书》云:“东方名豕也。”——《尔雅》

(4) 象声词。表示叹息声 [hi]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常用词组

豨莶

  拼音  yǒng   注音  ㄩㄥˇ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CELB  五笔98  CEER  仓颉  NBKS  郑码  XSLY  四角  17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16  区位  5134  统一码  52C7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勇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有胆量,敢做:勇敢。勇毅。勇气。勇士。英勇。奋勇。

⒉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勇。劲勇。募勇。

⒊ 姓。

统一码

勇字UNICODE编码U+52C7,10进制: 21191,UTF-32: 000052C7,UTF-8: E5 8B 87。

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㦷勈恿

汉英互译

brave、courageous、valia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力、甬声

English

brave, courageous, fier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形〉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yǒng  )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 同本义 [brave]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bold and powerful]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词性变化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名〉

(1) 勇气,勇力 [courage;courage and power]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soldier]。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常用词组

勇敢、勇决、勇力、勇略、勇猛、勇气、勇士、勇往直前、勇武、勇于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