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止暴禁非的意思

zhǐbàojǐnfēi

止暴禁非



拼音zhǐ bào jǐn fēi

注音ㄓˇ ㄅㄠˋ ㄐ一ㄣˇ ㄈㄟ

解释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出处《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制止种种坏事。

感情止暴禁非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HHHG  五笔98  HHGG  仓颉  YLM  郑码  II  四角  21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972  区位  5425  统一码  6B62  笔顺  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止的拼音:zhǐ(ㄓˇ)  

⒈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⒉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⒊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⒋ 古同“趾”,脚;脚趾头。

统一码

止字UNICODE编码U+6B62,10进制: 27490,UTF-32: 00006B62,UTF-8: E6 AD A2。

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址趾阯

汉英互译

only、stop、till、to

相关字词

行、起

造字法

象形:像人脚

English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词性变化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副〉

(1)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止的拼音: zhǐ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常用词组

止步、止动、止付、止汗药、止境、止水、止宿、止痛、止痛药、止吐、止泻药、止血、止血剂、止息、止痒

  拼音  bào pù   注音  ㄅㄠˋ ㄆㄨ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JAWI  仓颉  ATCE  郑码  KEOK  四角  60909  结构  上下电码  2552  区位  1709  统一码  66B4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丶丨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暴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⒉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⒊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

⒋ 横蹋,损害: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⒌ 鼓起来,突出:暴起青筋。

⒍ 徒手搏击:暴虎冯(píng  )河(喻有勇无谋)。

⒎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

⒏ 姓。

其他字义

暴的拼音:pù(ㄆㄨˋ)  

⒈ 同“曝1”。

统一码

暴字UNICODE编码U+66B4,10进制: 26292,UTF-32: 000066B4,UTF-8: E6 9A B4。

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㫧㬥㬧曓虣

汉英互译

cruel、sudden and viole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violent, brutal, tyrann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显露;暴露 [expose]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3) 糟蹋,损害 [spoil]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4)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5) 欺凌 [bully and humiliate]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6)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7) 徒手搏[虎] [attack a tiger unarmed]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词性变化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形〉

(1) 凶恶,残暴 [fierce and brutal]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3) 急骤;猛烈 [sudden and violent]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4)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5) 脾气过分急躁 [hot-tempered]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副〉

(1) 突然;猝然 [suddenly]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 柳宗元《敌戒》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3) 急剧地 [rapidly]

(4)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5) 另见   

  拼音  jīn jìn   注音  ㄐ一ㄣ ㄐ一ㄣˋ   
部首  示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SSFI  仓颉  DDMMF  郑码  FFBK  四角  44901  结构  上下电码  4391  区位  2991  统一码  7981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禁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⒉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其他字义

禁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

⒉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禁品。

⒊ 拘押:囚禁。监禁。禁闭。

⒋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⒌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禁地。禁区。

⒍ 避忌:禁忌。

统一码

禁字UNICODE编码U+7981,10进制: 31105,UTF-32: 00007981,UTF-8: E7 A6 81。

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an、bear、imprison、prohibit、restain oneself、stand、taboo

造字法

形声:从示、林声

English

restrict, prohibit, forb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禁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胜任,承受得起 [bear; endure]

不能禁失吾之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禁久(经久,耐久);禁奈(禁得起,受得起);禁不过(禁不的,禁不起。承受不住,受不了);禁当(担当;承受);禁招(招架;忍受)

(3) 忍住 [restrain oneself; contain oneself (used in negative construction)]。如:不禁痛哭流涕;不禁失笑

(4) 折磨,使受苦 [torment]。如:禁虐(折磨受苦);禁害(损害;折磨)

词性变化

禁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腰带 [girdle]。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2) 另见 jìn  

常用词组

禁不起、禁不住、禁得起、禁得住、禁受

基本词义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2) 同本义 [taboo]

禁,吉凶之忌也。——《说文》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

入意而问禁。——《礼记·曲礼》

(3) 又如:禁条(即“禁忌”);禁肉(佛家禁忌肉食);禁忌日(元代制度,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日、二十三日为四斋日,禁止行刑和宰杀生物,又称“禁忌日”);禁果(犹太教、基督教故事中禁止亚当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

(4) 监狱 [prison]。如:禁牌(出入监牢的凭证;对禁子的尊称);禁子(禁卒,狱座);禁内(牢内);禁囚(在押犯人)

(5) 帝王宫殿 [court]

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 又如: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7) 禁令;含有禁戒性的规条及法令 [prohibitations]

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8) 又如:开禁(解除禁令);犯禁(违犯禁令);禁典(指朝廷法令);禁罔(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禁法(禁令,禁条)

(9) 禁咒术 [sorcery]。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10) 古代北方少数名族曲名 [Jin-ancient musical piece]。如:禁怽(指古代少数名族的音乐);禁指(古琴的弹奏指法;小手指)

(11) 通“紟”。衣服的结带 [belt to fasten clothes]

其冠绝,其缨禁缓。——《荀子·非十二子》

词性变化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禁止;制止 [prohibit]

禁,止也。——《广雅》

严刑重罚以禁之。——《韩非子·奸劫弑臣》

禁先其本者治。——《韩非子·心度》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长号不自禁。——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严禁(严格禁止);查禁(检查禁止);禁治(制止;管住);禁锢善类(禁止正直的人做官与进行政治活动)

(3) 牵制;约束 [pin down]。如:禁步(缀在妇女裙子上的小铃,玎珰有声,以便使走路有节制);禁持(控制,撑持;摆布,纠缠;忍受,承受);禁住(约束住)

(4) 监禁;拘禁 [imprison]。如: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勘(囚禁起来审问);禁锢(监禁);禁推(拘禁犯人并加以推究审问);禁执(拘捕囚禁)

(5) 阻止;限制 [hinder]。如:禁回(阻拦);禁鬼(防鬼);禁限(限制);禁耕(阻止农事);禁遏(禁阻;遏止)

(6) 施禁咒术 [use incantation]。如:禁魇(以禁咒术害人);禁气(以运气法施行禁术)

(7) 储藏 [store up]。如:禁文(秘藏的珍贵文籍);禁帑(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禁财(帝王宫中库藏的钱财);禁库(储藏禁用品的仓库)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形〉

(1) 秘密,隐密 [in secret]。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

(2) 御中的;属于帝王的 [imperial]。如:禁庭(朝廷);禁军(皇帝的亲兵);禁钱(皇帝所支用的钱);禁兵(帝王宫中御中的武器;禁兵)

(3) 另见 jīn  

常用词组

禁闭、禁地、禁锢、禁果、禁毁、禁火、禁忌、禁酒、禁绝、禁军、禁例、禁猎、禁令、禁律、禁脔、禁区、禁食、禁书、禁条、禁卫、禁物、禁压、禁押、禁烟、禁夜、禁渔、禁欲、禁运、禁止、禁制、禁子、禁卒、禁阻

  拼音  fēi   注音  ㄈㄟ   
部首  非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DJDD  五笔98  HDHD  仓颉  LMSY  郑码  KC  四角  11111  结构  单一电码  7236  区位  2339  叠字  二叠字统一码  975E  笔顺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非的拼音:fēi(ㄈㄟ)  

⒈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⒉ 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⒊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⒋ 责怪,反对: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

⒌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统一码

非字UNICODE编码U+975E,10进制: 38750,UTF-32: 0000975E,UTF-8: E9 9D 9E。

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lame、evildoing、have to、non-、not、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 同本义 [violate;run counter to;not conform to]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3)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4) 责怪;非难;反对 [blame;censure;reproach]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6) 讨厌 [detest]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7) 讥刺 [satirize]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9) 通“诽”( fěi  )。诽谤,诋毁 [slander]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10)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11) 通“避”。躲开 [avoid]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 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12) 〈词性:方〉∶必须 [have got to;simply must]

(13)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14)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15) 无;没有 [not have]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16)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词性变化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不对;错误 [error;wrong]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3) 疑惑烦恼的问题 [problem]。如:无事生非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1) 相当于“不”、“不是” [no;not]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不真实 [untruthful]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2) 邪,不正 [evil]。如:非心(邪心)

常用词组

非常、非常、非此即彼、非但、非得、非独、非法、非凡、非分、非官方、非驴非马、非命、非难、非奇、非亲非故、非人、非特、非同小可、非惟、非昔是今、非写实主义、非刑、非议、非正规军、非正式、非正义战争、非洲

止暴禁非: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