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 xīng cán huì
注音ㄩˊ ㄒ一ㄥ ㄘㄢˊ ㄏㄨㄟˋ
解释指吃剩的食物。
出处明·方孝孺《畸亭记》:“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余腥残秽以自饫。”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余腥残秽是中性词。
繁体余腥殘穢
近义残羹冷炙
动物生肖牛,虎,蛇
余(餘)的拼音:yú(ㄩˊ)
⒈ 我:“余将老”。
⒉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⒊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⒋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⒌ 农历四月的别称。
⒍ 姓。
余字UNICODE编码U+4F59,10进制: 20313,UTF-32: 00004F59,UTF-8: E4 BD 99。
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餘豫馀
beyond、I、more than、over、remaining、surplus
缺
形声:从人、舍省声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详细解释◎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形〉
(1) 剩下的,多余的 [surplus;spare]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空余的地方]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second]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infinite;endless]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other]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odd;over;more than]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名〉
(1) 闲暇 [leisurely]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 余的拼音: yú
代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I, my, me]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 余的拼音: yú
〈词性: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4) 另见 yú
余波、余存、余党、余地、余毒、余额、余风、余割、余痕、余弧,余角、余辉、余火、余悸、余角、余烬、余款、余力、余沥、余粮、余量、余留、余码、余年、余孽、余怒、余钱、余切、余缺、余热、余生、余剩、余势、余数、余头,余头儿、余外、余威、余味、余暇,余闲、余弦、余闲、余兴、余蓄、余业、余音、余音绕梁、余勇可贾、余韵、余震
腥的拼音:xīng(ㄒ一ㄥ)
⒈ 像鱼的气味:腥气。血腥。腥膻。腥秽。腥臭。腥臊。腥风血雨。
⒉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
⒊ 生肉:“君赐腥,必熟而蔫之”。
腥字UNICODE编码U+8165,10进制: 33125,UTF-32: 00008165,UTF-8: E8 85 A5。
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胜
raw meat or fish、the smell of fish
形声:从月、星声
raw meat; rank, strong-smelling
详细解释◎ 腥的拼音: xīng
〈词性: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fishy) odor]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small polyp]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raw meat]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food with a smelling of fish]。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 腥的拼音: xīng
〈词性:形〉
(1) 丑恶 [notorious]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raw]。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腥臭、腥风血雨、腥秽、腥气、腥臊、腥膻、腥味儿
残(殘)的拼音:cán(ㄘㄢˊ)
⒈ 害,毁坏:残害。摧残。
⒉ 不完全,余下的:残余。残阳。残存。残废。残佚。苟延残喘。
⒊ 凶恶:残忍。残酷。凶残。
残字UNICODE编码U+6B8B,10进制: 27531,UTF-32: 00006B8B,UTF-8: E6 AE 8B。
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殘㱚
incomplete、remnant
形声:从歹、戋声
injure, spoil; oppress; broken
详细解释◎ 残的拼音:
殘 c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歹( è ),戋( jiān )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 同本义 [injure;damage]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demolish]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wither]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 残的拼音:
殘 cán
〈词性:形〉
(1) 凶恶;狠毒 [ruthless;atrocious]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disabled]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surplus;remnant]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remaining]。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 残的拼音:
殘 cán
〈词性: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ferocious person]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残败、残暴、残暴、残本、残兵败将、残部、残茶剩饭、残喘、残存、残敌、残冬腊月、残废、残羹剩饭、残骸、残害、残花败柳、残毁、残货、残疾、残疾人、残局、残酷、残留、残年、残破、残缺、残忍、残杀、残山剩水、残生、残阳、残余、残月、残渣、残渣余孽、残照、残肢
秽(穢)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肮脏:秽恶(è )。秽浊。污秽。
⒉ 丑恶的:秽行(xíng )。秽迹。秽气。秽语。淫秽。自惭形秽。
⒊ 田中多杂草,荒芜。
秽字UNICODE编码U+79FD,10进制: 31229,UTF-32: 000079FD,UTF-8: E7 A7 BD。
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秽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穢薉
dirty
形声:从禾、岁声
dirty, unclean; immoral, obscene
详细解释◎ 秽的拼音:
穢、薉 h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2) 同本义 [overgrown with weeds]
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说文》
涂薉则塞。——《荀子·王霸》
国之薉孽也。——《荀子·大略》
粤地涂泥多草薉。——《考工记·总目》注
并稻潜秽。——《文选·班固·西都》
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3) 又如:秽草(杂草,恶草);秽荒(荒芜;杂草丛生);秽莽(杂草;恶草)
(4) 弄脏,弄污 [dirty]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汉· 蔡邕《女诫》
◎ 秽的拼音:
穢 huì
〈词性:形〉
(1) 杂乱 [in disorder]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永州八记》
(2) 又如:秽累(文字杂乱累赘);秽谈(秽杂的谈论);秽杂(杂乱;污浊而杂乱;秽亵)
(3) 肮脏;污浊 [dirty]
秽,不净也。——《玉篇》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文选·班固·东都赋》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4) 又如:秽垢(污浊);秽物(肮脏的东西);秽言(肮 脏下流的话);秽慝(污浊,邪恶)
(5) 邪恶;丑陋 [evil;ugly;abominable]。如:秽德彰闻(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秽志(志操卑下);秽俗(不良的风气);秽累(俗事牵累)
(6) 腐败;腐烂 [corrupt;foul]。如:秽货(犹贪污);秽裂(道德败坏)
◎ 秽的拼音:
穢 huì
〈词性:名〉
(1) 脏物;污物 [dirt]。如:秽臭(又脏又臭的事物);秽渍(污浊的浸渍物);秽器(盛粪便的器具);秽囊(佛教语。凡人的肉身)
(2) 恶人;丑类 [evil person;vile creature;villain]。如:秽状(丑恶的行为);秽骂(恶毒咒骂);秽声(秽闻)
(3) 缺点,缺陷 [defect]。如:秽訾(坏习惯;坏毛病)
(4) 罪过 [fault;sin]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文选·木华·海赋》
(5) 引申为淫乱 [debauchery]。如:秽黩(淫乱)
秽多、秽恶、秽迹、秽乱、秽气、秽土、秽闻、秽亵、秽行、秽语、秽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