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佹形僪状的意思

xíngcángzhuàng

佹形僪状



拼音yí xíng cáng zhuàng

注音一ˊ ㄒ一ㄥˊ ㄘㄤˊ ㄓㄨㄤˋ

解释奇形怪状。

出处明·宋濂《龙马赞》:“独角之犀来自九真,食火之鸡贡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状,藉藉纷纷。”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佹形僪状是中性词。

繁体瑣形形狀

近义奇形怪状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ǐ   注音  ㄍㄨㄟ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QDB  仓颉  ONMU  郑码  NRGY  四角  2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8063  统一码  4F79  笔顺  ノ丨ノフ一ノ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佹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乘戾;背离。

⒉ 累积;重叠。

⒊ 依。

⒋ 古通“诡”。

统一码

佹字UNICODE编码U+4F79,10进制: 20345,UTF-32: 00004F79,UTF-8: E4 BD B9。

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depend upon; support; go against; (variant dece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佹的拼音: guǐ  

〈词性:形〉

(1) 乖戾 [perverse]

四方以无拂。——《诗·大雅·皇矣》。郑玄笺:“拂,犹佹也。言无复佹戾 文王者。”

(2) 通“诡”

(3) 诡异 [strange]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荀子·赋篇》

(4) 又如:佹异(奇异,与平常不一样);佹诗(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佹诞(怪异荒诞);佹形(奇形怪状)

(5) 欺诈巧辩 [carp;quibble]

争为佹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治。——《淮南子·齐俗》

(6) 又如:佹辞(巧辩之辞)

  拼音  xíng   注音  ㄒ一ㄥˊ   
部首  彡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AET  仓颉  MTHHH  郑码  AEPD  四角  12422  结构  左右电码  1748  区位  4846  统一码  5F62  笔顺  一一ノ丨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形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⒉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⒊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⒋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⒌ 状况,地势:形势。

⒍ 古同“型”,模子。

⒎ 古同“刑”,刑罚。

统一码

形字UNICODE编码U+5F62,10进制: 24418,UTF-32: 00005F62,UTF-8: E5 BD A2。

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ear、body、compare、entity、form、look、shape

造字法

形声:从彡、开声

English

form, shape,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形的拼音: xíng  

〈词性:名〉

(1) 同本义 [shape;form]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body]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appearance]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terrain]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situation]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mold]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词性变化

形的拼音: xíng  

〈词性:动〉

(1) 画图形 [draw designs,maps,etc.]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show;express]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contrast]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describe]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form]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常用词组

形变、形单影只、形格势禁、形骸、形迹、形迹可疑、形貌、形容、形容、形容、形容词、形声、形式、形式主义、形势、形势逼人、形态、形体、形象、形心、形形色色、形影、形影不离、形影相吊、形影相随、形影相追、形制、形状

  拼音  yù jú   注音  ㄩˋ ㄐ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CBK  五笔98  WCNK  仓颉  ONHB  郑码  NXML  四角  27227  结构  左右统一码  50EA  笔顺  ノ丨フ丶フ丨ノ丨フ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僪的拼音:yù(ㄩˋ)  

⒈ 日旁云。雾反射的光环。

其他字义

僪的拼音:jú(ㄐㄨˊ)  

⒈ 狂。

⒉ 无头之鬼。

⒊ 古通“谲”,怪异。

统一码

僪字UNICODE编码U+50EA,10进制: 20714,UTF-32: 000050EA,UTF-8: E5 83 AA。

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䰬獝

  拼音  zhuàng   注音  ㄓㄨㄤˋ   繁体    
部首  犬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DY  仓颉  LMIK  郑码  TIGS  四角  33184  结构  左右电码  3692  区位  5520  统一码  72B6  笔顺  丶一丨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状(狀)的拼音:zhuàng(ㄓㄨㄤˋ)  

⒈ 形容,样子:状貌。奇形怪状。

⒉ 情况,情形:状况。病状。现状。

⒊ 叙述,描写: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

⒋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状。诉状。供状。

⒌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状。委任状。

统一码

状字UNICODE编码U+72B6,10进制: 29366,UTF-32: 000072B6,UTF-8: E7 8A B6。

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ount、certificate、condition、shape、state、written complaint

造字法

形声:从犬、爿(zhuànɡ)声

English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状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爿( pán  )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form;shape]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state;condition]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certificate]。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brief biography of a deceased person]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plaint]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letter]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looks]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吕] 不韦使[ 异人]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manners]。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词性变化

状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动〉

(1) 陈述 [state]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describe]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depict]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常用词组

状况、状貌、状态、状语、状元、状纸、状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