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lù shén qí
注音一 ㄌㄨˋ ㄕㄣˊ ㄑ一ˊ
解释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一路神祇是中性词。
繁体一路神神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一的拼音:yī(一)
⒈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⒉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满: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⒍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⒎ 乃;竞: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⒐ 或者:一胜一负。
⒑ 初次:一见如故。
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字UNICODE编码U+4E00,10进制: 19968,UTF-32: 00004E00,UTF-8: E4 B8 80。
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壹弌
a、an、each、one、per、same、single、whole、wholehearted
指事
one; a, an; alone
详细解释◎ 一的拼音: yī
〈词性: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single;only one]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形〉
(1) 全;满 [whole;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joint;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unified;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single;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副〉
(1) 都,一概 [all]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once;in case]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 [first;begin]。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一把手、一把死拿、一把抓、一败涂地、一斑、一般、一般见识、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半、一半、一…半…、一半天、一杯羹、一辈子、一本万利、一本正经、一鼻孔出气、一笔勾销、一笔抹煞、一壁厢、一臂之力、一边、一边、一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拨儿、一…不…、一不做,二不休、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差二错、一刹,一刹儿、一刹那、一刬、一场空、一倡百和、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程子、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次方程、一次性、一蹴而就,一蹴而得、一搭两用儿、一大早儿、一代、一带、一旦、一刀两断、一刀切、一道、一得、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点、一点儿,一点点、一丁点儿、一定、一定之规、一度、一段、一堆、一而再、再而三、一…而…、一二、一…二…、一发、一发、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分、一分为二、一风吹、一副、一概、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心眼儿、一共、一股劲儿、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贯、一棍子打死、一锅端、一锅粥、一锅煮、一国两制、一何、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忽儿、一呼百应、一晃、一晃、一会儿、一己、一技之长、一家之长、一家之主、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介、一经、一…就…、一举、一举两得、一蹶不振、一刻、一孔之见、一口、一口气、一块、一块、一览、一览表、一揽子、一劳永逸、一例、一连、一连串、一了百了、一鳞半爪、一溜儿、一溜烟、一路、一律、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毛不拔、一面、一面儿理、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鸣惊人、一瞑不视、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木难支、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男半女、一年到头、一年一度、一念之差、一诺千金、一派、一盘棋、一盘散沙、一瞥、一贫如洗、一暴十寒、一齐、一起、一气、一窍不通、一切、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人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日、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日身死、一如、一如既往、一霎那、一身、一神教、一生、一眚、一时、一时半会儿、一事无成、一视同仁、一手、一手一足、一手遮天、一水儿、一顺儿、一瞬、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丝一毫、一塌糊涂、一套、一套、一体、一天、一条龙、一条心、一同、一统、一通儿、一头、一头儿沉、一头热、一吐为快、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团糟、一推六二五、一网打尽、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一味、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一问三不知、一窝蜂,一窝风、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五一十、一物降一物、一息尚存、一席话、一系列、一下、一下、一向、一笑置之、一些、一泻千里、一泻汪洋、一心、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言堂、一言为定、一言以蔽之、一氧化碳、一样、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一、一…一…、一衣带水、一语破的、一元方程、一再、一早、一眨巴眼,一眨巴眼儿、一朝、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枕黄粱、一阵、一阵风、一阵子、一知半解、一直、一纸空文、一致、一掷千金、一柱擎天、一准、一字千金、一字一板、一总、一走了之、一卒之田
路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⒉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 )。
⒊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⒋ 种类:一路货色。
⒌ 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⒍ 车:筚路。乘路。
⒎ 姓。
路字UNICODE编码U+8DEF,10进制: 36335,UTF-32: 00008DEF,UTF-8: E8 B7 AF。
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oute、pad、pathway、road、way
道、途
形声:从足、各声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详细解释◎ 路的拼音: lù
〈词性: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journey]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way;means]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carriage]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court]。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area;respect;line]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power and authority]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railway;railroad]。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kind;type]。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 路的拼音: lù
〈词性:动〉
(1) 经过 [go through; pass]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corrupt;ruin]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 路的拼音: lù
〈词性:形〉
(1) 通“露”。裸露 [naked]。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big]。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路边、路标、路不拾遗、路程、路单、路德、路灯、路堤、路段、路费、路风、路规、路轨、路过、路徽、路基、路祭、路警、路径、路局、路口、路柳墙花、路面、路牌、路旁、路卡、路人、路人皆知、路上、路数、路条、路头、路途、路线、路易、路易十六、路障、路子
神的拼音:shén(ㄕㄣˊ)
⒈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
⒉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
⒊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
⒋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神。凝神。神魂颠倒。
⒌ 表情: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⒍ 精神:神清气爽。
⒎ 姓。
神字UNICODE编码U+795E,10进制: 31070,UTF-32: 0000795E,UTF-8: E7 A5 9E。
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䰠
clever、deity、divinity、infinite、numen、omniscience、spirit
形声:从礻、申声
spirit, god, supernatural being
详细解释◎ 神的拼音: shén
〈词性:名〉
(1)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2)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god;deity]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3)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4) 泛指神灵 [gods]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
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
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
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
神,灵也。——《广韵》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无神论;女神;门神;神惠(祭神食品);神道(神像);神厨(供奉神灵的石室或龛子);神祸(祭神所用的纸人纸马等东西);神煞(神威,威势);神语(神敕;神的言语);神路(指亡灵所经的路径);神魂(灵魂);神理(灵魂);神躬(犹言神魂)
(6) 精神 [spirit]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7) 又如:凝神;劳神;聚精会神;神王(谓精神旺盛。王,通“旺”);神用(精神的功能);神光(精神;神采);神合(精神会合);神越(精神超逸;精神散失);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8) 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 [talent]。如:神工(指能工巧匠)
(9) 神韵;韵味 [romantic charm]。如:神味(神韵趣味);神骨(神韵风骨);神致(神韵神致);神趣(神韵趣旨)
(10) 表情;神色 [expression]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红楼梦》
(11) 又如:神和(情意相投);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镇定如常);神守(犹神情);神候(神情;气宇);神崖(神情傲岸);神仪(神情仪表)
(12) 肖像 [portrait]。如:神争(布帛或纸上描画的神像);神子(神仙的遗像);神座(神像座位);神帐(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帐幕)
(13) 姓
◎ 神的拼音: shén
〈词性:形〉
(1) 神奇;神异 [magic]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神井(神奇灵异的井);神枪(火枪);神獒(一种非常机敏而凶恶的大狗);神水眼(眼睛。神水,指眼内津液);神狗(骂人的话。古怪的狗东西);神方(神奇的方术);神巧(神奇巧妙);神秀(神奇秀美);神区(神奇深幽处);神逸(神奇超逸);神诞(神奇怪诞);神贤(神奇美善);神剑(神奇的宝剑);神骏(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神机(神异的禀赋)
(3) 灵验 [divine]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神验
(5) 〈词性:方〉∶聪明 [clever;smart]。如:他真神,一下子就会了
神不守舍、神不知鬼不觉、神采、神采飞扬、神采焕发、神采奕奕、神差鬼使、神出鬼没、神吹、神道、神道碑、神殿、神父、神甫、神工鬼斧、神怪、神鬼、神汉、神乎、神乎其神、神化、神话、神话故事、神昏、神魂、神魂颠倒、神机妙算、神机莫测、神交、神京、神经、神经病、神经病患者,神经质者、神经错乱、神经官能症、神经末梢、神经失常、神经衰弱、神经痛、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战、神经质、神龛、神力、神聊、神灵、神领、神秘、神秘莫测、神妙、神明、神农、神女、神品、神婆、神奇、神气、神气十足、神器、神枪手、神情、神权、神人、神色、神色不动、神色怡然、神色自若、神伤、神社、神圣、神示、神思、神似、神速、神算、神态、神通、神通广大、神童、神往、神往心醉、神威、神位、神武、神悟、神仙、神仙会、神仙中人、神像、神效、神学,宗教学、神乐、神医、神异、神意、神勇、神游、神佑、神宇、神谕、神韵、神祗、神职,圣职、神志、神志不清、神智、神州、神主、神姿
祇的拼音:zhǐ(ㄓˇ)
⒈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祇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⒉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⒊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祇字UNICODE编码U+7947,10进制: 31047,UTF-32: 00007947,UTF-8: E7 A5 87。
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祇字收录于 标准字体 。
示秖
形声:从礻、氏声
the spirit of the earth; (used for U+53EA 只) only, merely, but
详细解释◎ 祇的拼音: qí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
(2) 同本义 [the god of the earth]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4) 通“疧”。病患 [disease]
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
◎ 祇的拼音: qí
〈词性:形〉
(1) 很大 [greatly]。如:祇悔
(2) 盛大 [grand]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3) 另见 zhǐ
祇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