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注音ㄨˊ ㄋㄥˊ ㄨㄟˊ 一ˋ
解释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例子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少陵出而瑰奇鸿丽,后此无能为役。”
用法作谓语;用于自谦。
感情无能为役是中性词。
繁体無能為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無㷻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有
会意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无的拼音:
(1) 無 mó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wú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mó (南无)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 无的拼音:
無 wú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能的拼音:néng(ㄋㄥˊ)
⒈ 才干,本事:能力。能耐。才能。
⒉ 有才干的:能人。能手。贤能。能工巧匠。能者为师。
⒊ 胜任,善于:能够。能柔能刚。力所能及。欲罢不能。能动。
⒋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能走路了。
⒌ 应该:你不能这样说他。
⒍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能。热能。
⒎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⒏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⒐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能的拼音:nài(ㄋㄞˋ)
⒈ 古同“耐”,受得住。
能字UNICODE编码U+80FD,10进制: 33021,UTF-32: 000080FD,UTF-8: E8 83 BD。
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螚竜䏻而耐熊
ability、able、be able to、can、capable、energy、skill
象形:象熊形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详细解释◎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bear-like beast]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ability]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a talented person]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物理]∶作功的本领 [energy]
(9) 能量的简称 [power]。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form;shape]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动〉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can;be able to;be capable of]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 嗢 wà 噱 jué )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be good at]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able;talented]。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amicable;cordial]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be able to bear]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代〉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so]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能动、能否、能干、能工巧匠、能够、能彀、能见度、能力、能量、能耐、能人、能上能下、能伸能屈、能事、能手、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源、能者多劳、能者为师、能征惯战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為爲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会意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姓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 为的拼音:
爲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役的拼音:yì(一ˋ)
⒈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⒉ 战事:战役。
⒊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⒋ 使唤:役使。奴役。
⒌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役字UNICODE编码U+5F79,10进制: 24441,UTF-32: 00005F79,UTF-8: E5 BD B9。
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伇
battle、labour、servant、service、use as a servant
会意
service; a servant, laborer; to serve
详细解释◎ 役的拼音: yì
〈词性:动〉
(1)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 shū )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2) 同本义 [serve in the army]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3) 又如:役夫(服役的人);役民(服役的人);役卒(服役的人)
(4) 役使,驱使 [use as a servant]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5) 又如:役车(供役用的车);役徒(服工役的人);役属(使隶属于己而役使之);役养(役使;役使休养);役法(为法令所役使);役物(役使外物为我所用);役令(役使,驱遣)
◎ 役的拼音: yì
〈词性:名〉
(1) 劳役 [labor]
兵久不辍,民困于役。——《三国志》
(2) 又如:役丁(服劳役者);役作(工役劳作);役所(役作的处所);役庸(用以代替力役的赋税)
(3) 服劳役的人 [laborer]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左传》。 孔颖达疏:役谓共官力役,帅今之丁也
(4) 仆人 [servant]
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南史》
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京本通俗小说》
(5) 门生,弟子 [follower]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论衡》
(6) 事情 [affair]
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赐之,其已。——《左传》。杜预注:役,事也
(7) 事件 [accident]
鸿门之役,微项伯几殆。——宋· 陈亮《酌古论一》
(8) 士卒,服兵役的人 [soldier]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国语》。 韦昭注:“役,兵也。”
(9) 职责,职分 [duty]
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宋· 陆游《晓赋》
(10) 战斗;战争 [fight;battle;war]
秦穆公伐 郑之役,考之《左传》,其谏而止之,哭而送其子者,独 蹇叔而已。—— 金· 王若虚《史记辨惑二》
(11) 又如:台儿庄之役
(12) 差役 [runner or 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
宰悦,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役龄、役使、役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