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谈笑有鸿儒的意思

tánxiàoyǒuhóng

谈笑有鸿儒



拼音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

注音ㄊㄢˊ ㄒ一ㄠˋ 一ㄡˇ ㄏㄨㄥˊ ㄖㄨˊ

解释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例子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今日谈笑有鸿儒,正该叫小徒在此虚心聆教才是。”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感情谈笑有鸿儒是中性词。

繁体談笑有鴻儒

英语Among one's friends are learned schola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án   注音  ㄊㄢ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OOY  仓颉  IVFF  郑码  SUUO  四角  39789  结构  左右电码  6151  区位  4424  统一码  8C08  笔顺  丶フ丶ノ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谈(談)的拼音:tán(ㄊㄢˊ)  

⒈ 说,对话:谈天。谈心。谈论。谈话。谈判。谈吐。恳谈。洽谈。漫谈。谈笑风生。

⒉ 言论,听说的话:笑谈。无稽之谈。传为美谈。

⒊ 姓。

统一码

谈字UNICODE编码U+8C08,10进制: 35848,UTF-32: 00008C08,UTF-8: E8 B0 88。

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t、dicuss、talk

相关字词

道、讲、说、叙

造字法

形声:从讠、炎声

English

talk; conversation;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谈的拼音:

( tán  )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2) 同本义 [talk]

谈,语也。——《说文》。字亦作谭。

不敢戏谈。——《诗·小雅·节南山》

三日不谈。——《庄子·天运》

宏为人谈笑多闻。——《汉书·公孙宏传》

坐谈问之。——《战国策·齐策》

不假仆一二谈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谈笑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女子毋多谈。——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谈笑自若;谈聚(相聚在一起尽情交谈);谈会(聚在一起谈论);洽谈(接洽商谈);座谈(不拘形式地讨论);谈天(谈论天文)

(4) 相处融洽 [get along]。如:他俩谈得来

(5) 称赞 [praise]

那个将军不喝采,那个把我不谈羡?——元·佚名《飞刀对箭》

(6) 又如:谈荐(称赞和推荐)

词性变化

谈的拼音:

tán  

〈词性:名〉

所说的话,言论 [what is said or talked about]。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常用词组

谈柄、谈不上、谈锋、谈何容易、谈虎色变、谈话、谈论、谈论风生、谈判、谈情说爱、谈说、谈天、谈天说地、谈吐、谈笑、谈笑风生、谈笑自若、谈心、谈兴、谈言微中、谈助、谈资

  拼音  xiào   注音  ㄒ一ㄠˋ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TDU  仓颉  HHK  郑码  MMGD  四角  88804  结构  上下电码  4562  区位  4806  统一码  7B11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笑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笑颜。笑眯眯。谈笑风生。

⒉ 讥嘲:笑柄。笑话。笑谈。贻笑大方。嘲笑。见笑。耻笑。

统一码

笑字UNICODE编码U+7B11,10进制: 31505,UTF-32: 00007B11,UTF-8: E7 AC 91。

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㗛咲

汉英互译

laugh、laughter

相关字词

哭、啼

造字法

形声:从竹、夭声

English

smile, laugh, giggle; snick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笑的拼音: x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smile; laugh]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ridicule]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joke;make fun of]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like]。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flow;open]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常用词组

笑柄、笑不唧儿、笑哈哈、笑呵呵、笑话、笑噱、笑嗑亚热、笑乐、笑里藏刀、笑脸,笑脸儿、笑料、笑林、笑骂、笑眯眯、笑面虎、笑纳、笑容、笑容可掬、笑声、笑谈、笑微微、笑纹、笑嘻嘻、笑谑、笑颜、笑靥、笑盈盈、笑语、笑逐颜开

  拼音  yǒu yòu   注音  一ㄡˇ 一ㄡ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EF  仓颉  KB  郑码  GDQ  四角  4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2589  区位  5148  统一码  6709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有的拼音: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⒊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学问。

⒍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⒎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⒏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义

有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统一码

有字UNICODE编码U+6709,10进制: 26377,UTF-32: 00006709,UTF-8: E6 9C 89。

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相关字词

无、没

造字法

会意:从又(手)

English

have, own, possess; ex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get;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词性变化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有的拼音: yǒu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常用词组

有案可查、有板有眼、有备无患、有偿、有成、有翅难飞、有待、有道、有道之士、有德者、有的是、有底、有的放矢、有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根、有骨头、有关、有光纸、有轨电车、有国有家者、有害、有恒、有悔、有奇、有机、有机玻璃、有机合成、有机化学、有机可乘、有机酸、有机体、有机物、有机质、有及、有几分、有奸、有间、有教无类、有劲,有劲儿、有旧、有救、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赖、有劳、有理、有理方程、有理分式、有理函数、有理式、有理数、有力、有利、有利、有两下子、有门,有门儿、有苗、有名、有名无实、有目共睹、有奶便是娘、有年、有盼儿、有气、有气无力、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有情、有请、有顷、有求必应、有趣、有人家儿、有日子、有色金属、有色人种、有身、有神论、有生、有生力量、有声有色、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有恃无恐、有事、有数、有数、有司、有所益、有蹄类、有条不紊、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有望、有为、有味,有味儿、有…无…、有喜、有戏、有隙可乘、有限、有效、有些、有心、有心力、有心人、有形、有幸、有序、有血有肉、有言在先、有眼不识泰山、有要于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得一、有一手儿、有益、有意、有意思、有勇无谋、有用、有…有…、有余、有缘、有朝一日、有志者事竟成、有种、有嘴没舌、有嘴无心、有子存焉、有作其芒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鸿  拼音  hóng   注音  ㄏㄨㄥˊ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AQG  仓颉  EMPM  郑码  VBRZ  四角  3712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7703  区位  2672  统一码  9E3F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鸿(鴻)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⒉ 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⒊ 指书信:来鸿。

⒋ 姓。

统一码

鸿字UNICODE编码U+9E3F,10进制: 40511,UTF-32: 00009E3F,UTF-8: E9 B8 BF。

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鴻䲨

汉英互译

grand、great、letter、swan goose

造字法

形声:从鸟、江声

English

species of wild swan;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鸿的拼音:

h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大雁)

(2) 同本义 [swan goose]。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

鸿,鹄也。——《说文》

鸿渐于干。——《易·渐》

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3) 又如:鸿冥(鸿鸟飞入苍冥);鸿飞(鸿鸟飞翔);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

(4) 鹄。即天鹅 [swan]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按,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

(5) 又如: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鸿翼(天鹅的羽翼);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6) 喻指书信 [letter]。如:来鸿(来信);鸿稀鳞绝(比喻书信断绝);鸿信(书信);鸿便(信使)

(7) 洪水。通“洪” [flood]

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汉石经·尚书·洪范》

禹有功,抑下鸿。——《荀子·成相》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史记·夏本纪》

禹抑洪水。——《史记·河渠书》

(8) 又如:鸿水(大水。即洪水);鸿泉(洪水的源头);鸿体(洪水的主流);鸿波(洪水)

(9) 天地未开时的景象 [chaos]。如:鸿洞(混同为一。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鸿墐(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鸿同(即鸿洞)

(10) 即豆雁 [bean goose]。一种带褐色的欧亚普通雁( Anser fabalis ),嘴有一豆形斑

词性变化

鸿的拼音:

hóng  

〈词性:形〉

(1) 大 [great]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楚辞·刘向·九欢·逢纷》

撞鸿钟,建九旒。——《文选·扬雄·羽猎赋》

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王褒《四子讲德论》

鸿,大也。——《淮南子·鸿烈序》

(2) 又如:鸿猷(大道理);鸿文(巨著,大作);鸿名(大名,崇高的声誉);鸿休(洪福);鸿绪(大业,大统);鸿志(大志,壮志)

(3) 形容学识渊博 [broad and profound]

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论衡·超奇》

(4) 又如:鸿生(指博学之士);鸿博(学识渊博);鸿儒(学识渊博的儒者);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5) 旺盛,兴盛 [prosperous]

神农以鸿。——《吕氏春秋·执一》。注:“盛也。”

(6) 又如:鸿均(太平,升平);鸿明(昌盛清明);鸿威(盛威);鸿祚(鼎盛的王业)

常用词组

鸿裁、鸿沟、鸿鹄、鸿鹄之志、鸿毛、鸿门宴、鸿篇巨制、鸿儒、鸿图、鸿雁、鸿运

  拼音    注音  ㄖ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FDJ  仓颉  OMBB  郑码  NFGL  四角  21227  结构  左右电码  0320  区位  4069  统一码  5112  笔顺  ノ丨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儒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⒊ 古同“懦”,懦弱。

统一码

儒字UNICODE编码U+5112,10进制: 20754,UTF-32: 00005112,UTF-8: E5 84 92。

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㐵偄

造字法

形声:从亻、需声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儒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3) 又如:儒师;儒仙

(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Confucianism]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

(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Confucianist]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

(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scholar]

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词性变化

儒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懦”。懦弱 [cowardly]

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

(3) 愚昧无知的 [ignorant]

儒,愚也。——《广雅》

(4) 通“濡”。缓慢 [slow]

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

(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常用词组

儒家、儒家经书、儒将、儒教、儒林、儒生、儒士、儒术、儒雅、儒雅风流、儒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