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ōng bǎi hòu diāo
注音ㄙㄨㄥ ㄅㄞˇ ㄏㄡˋ ㄉ一ㄠ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例子南朝·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非有松柏后凋之心。”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松柏后凋是褒义词。
繁体鬆栢后凋
近义松柏后雕
英语Evergreens survive winter best.(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are the last to with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松(鬆)的拼音:sōng(ㄙㄨㄥ)
⒈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⒉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⒊ 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⒋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⒌ 姓。
松字UNICODE编码U+677E,10进制: 26494,UTF-32: 0000677E,UTF-8: E6 9D BE。
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㮤庺枀枩柗梥鬆
loose、looseness、not hard up、pine、relax、soft
紧
形声:从木、公声
pine tree; fir tree
详细解释◎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pine]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 松的拼音:
鬆 sōng
〈词性:形〉
(1) 发乱;乱发貌 [tangled]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loose;slack]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light and flaky;soft]。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not hard up]。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useless]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slow]。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 松的拼音:
鬆 sōng
〈词性: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dried minced meat]。如:肉松;鱼松;鸡松
◎ 松的拼音:
鬆 sōng
〈词性:动〉
使松弛 [loosen]。如:松松螺丝;松帆
松柏、松绑、松弛、松动、松泛、松糕、松果、松花蛋、松花江、松缓、松鸡、松节油、松紧、松劲,松劲儿、松开、松口、松垮、松快、松落、松毛、松木、松木板、松气、松仁,松仁儿、松软、松散、松手、松树、松爽、松松垮垮、松碎、松塔、松涛、松土、松闲、松香、松懈、松心、松蕈、松针、松脂、松嘴
柏的拼音:bǎi(ㄅㄞˇ)
⒈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柏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⒉ 姓。
柏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柏林〕德国的首都。
柏的拼音:bò(ㄅㄛˋ)
⒈ 同“檗”。
柏字UNICODE编码U+67CF,10进制: 26575,UTF-32: 000067CF,UTF-8: E6 9F 8F。
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栢
cypress
形声:从木、白声
cypress, cedar
详细解释◎ 柏的拼音:
栢 b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白声。本义:木名,柏树,也称“椈”)
(2) 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cypress]
柏,鞠也。——《说文》
柏,椈。——《尔雅》
鬯臼以椈。——《礼记·杂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 柏属约20种。如:侧柏、圆柏、刺柏、台湾扁柏、福建柏等,常绿树,可供观赏和材用,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4) 柏叶 [cypress leaf]。如:柏酒(以柏树叶浸泡的酒)
(5) 特指柏台(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固称) [cypress terrace]
俱蟠使下之柏,俱擅乙中之二。——唐· 黄滔《祭陈侍御》
(6) 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Bai state]
于是江、 黄、 道、 柏方睦于 齐。——《左传》
(7) 另见 bó;bò
后(後)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⒉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⒊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⒋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⒌ 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⒍ 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⒎ 姓。
后字UNICODE编码U+540E,10进制: 21518,UTF-32: 0000540E,UTF-8: E5 90 8E。
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後
after、back、behind、offspring、queen
先、前
会意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详细解释◎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sovereign]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empress;queen]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high official]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the earth]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 后的拼音:
後 hò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 ),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 ,小),从“攵”( suī ),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同本义 [be(or come,arrive)late]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inherit]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 后的拼音:
後 hòu
〈词性:名〉
(1) 后代,子孙 [male offspring]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posterity]。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later]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anus]。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 后的拼音:
後 hòu
〈词性:形〉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后摆、后半、后半晌,后半晌儿、后半生、后半夜、后备、后备军、后辈、后步、后部、后场、后车之戒、后撤、后尘、后此、后代、后灯、后堤、后爹、后盾、后发制人、后方、后防、后妃、后夫、后福、后父、后跟、后宫、后顾、后顾之忧、后滚翻、后果、后汉、后汉书、后话、后患、后悔、后悔无及、后会有期、后婚、后记、后继、后继有人、后脚、后襟、后进、后晋、后劲、后来、后来、后来居上、后浪推前浪、后脸儿、后路、后妈、后门、后面、后母、后脑勺子、后年、后娘、后怕、后排、后妻、后期、后起之秀、后勤、后儿、后人、后任、后日、后晌、后身、后生、后生可畏、后生晚学、后生小子、后生子、后世、后事、后室、后手、后手不接、后嗣、后台、后台老板、后天、后厅、后头、后土、后退、后臀、后卫、后味、后先、后效、后心、后续、后学、后腰、后遗症、后裔、后羿、后影、后援、后缘、后院、后院起火、后账、后者、后肢、后置、后置、后置词、后缀、后坐、后坐力
凋的拼音:diāo(ㄉ一ㄠ)
⒈ 衰落:凋谢。凋残。凋枯。凋萎。凋零。凋敝。
凋字UNICODE编码U+51CB,10进制: 20939,UTF-32: 000051CB,UTF-8: E5 87 8B。
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凋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叼
wither
形声:从冫、周声
be withered, fallen; exhausted
详细解释◎ 凋的拼音: di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仌( bīng ),周声。“仌”,冻的意思。本义:草木衰落)
(2) 同本义 [wither]
凋,半伤也。——《说文》
凋,伤也。——《广雅》
为其凋荣也。——《战国策·秦策》
卉既凋而已育。——《思元赋》。注:“落也。”
(3) 又如:凋萎(凋谢枯萎。植物的茎叶,因蒸散水分过多,补充不及,组织呈萎缩现象,不能保持固有的形状);凋瘁(衰败枯萎);凋霜(因霜冻而受到损伤)
(4) 衰败,衰落 [decline]。如:凋换(凋零变更);凋丧(凋落丧亡);凋变(衰败变化);凋废(衰落荒废);凋尽(凋敝穷竭,至于极点)
◎ 凋的拼音: diāo
〈词性:形〉
(1) 零落 [withered and fallen]。如:凋散(零落分散);凋寡(零落稀少);凋摧(零落;毁损);凋疏(零落稀疏)
(2) 贫穷困苦 [poverty-stricken]。如:凋困(贫穷困苦);凋匮(困苦匮乏);凋窭(困苦贫穷);凋罄(穷困贫乏)
凋敝、凋残、凋零、凋零、凋落、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