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恕我冒昧的意思

shùmàomèi

恕我冒昧



拼音shù wǒ mào mèi

注音ㄕㄨˋ ㄨㄛˇ ㄇㄠˋ ㄇㄟˋ

解释请原谅我的冒昧。

出处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满小姐,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例子恕我冒昧,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

用法作谓语;用于口语。

感情恕我冒昧是中性词。

繁体恕我冐昧

近义恕我直言

英语saving your presenc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VKNU  仓颉  VRP  郑码  ZMJW  四角  46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59  区位  4301  统一码  6055  笔顺  フノ一丨フ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恕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原谅,宽容:恕宥。恕谅。恕罪。宽恕。饶恕。恕我直言。

⒉ 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恕道。忠恕。

统一码

恕字UNICODE编码U+6055,10进制: 24661,UTF-32: 00006055,UTF-8: E6 81 95。

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cuse me、forgive

造字法

形声:从心、如声

English

forgive, excuse, show merc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恕的拼音: shù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kind-heartedness]

恕,仁也。——《说文》

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以心度物曰恕。——《声类》

以己量人谓之恕。——《贾子道术》

恕,明也。——《墨子经上》

忠恕违道不远。——《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 又如:恕直(宽仁正直);恕心(仁爱之心);恕实(忠实,老实);恕道(宽仁之道)

词性变化

恕的拼音: shù  

〈词性:动〉

(1) 饶恕,宽恕 [forgive;pardon]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恕谅(宽谅,原谅);恕免(饶恕;宽免);恕辞(开脱或原谅的言辞)

常用词组

恕不奉陪、恕不一一、恕罪

  拼音    注音  ㄨㄛˇ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TRNT  五笔98  TRNY  仓颉  HQI  郑码  MDHM  四角  235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53  区位  4650  统一码  6211  笔顺  ノ一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我的拼音:wǒ(ㄨㄛˇ)  

⒈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我们。我见(我自己的看法)。我辈。我侪(我们)。自我。我盈彼竭。

统一码

我字UNICODE编码U+6211,10进制: 25105,UTF-32: 00006211,UTF-8: E6 88 91。

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me

相关字词

人、尔、敌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ur, us, i, me, my, w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我的拼音:   

〈词性:代〉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I imy;myself]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we;our]。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词性变化

我的拼音:   

〈词性:形〉

(1) 自己的 [self]。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my dear]。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wry]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我的拼音:   

〈词性:动〉

杀 [kill]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常用词组

我见、我们、我思、我行我素

  拼音  mào mò   注音  ㄇㄠˋ ㄇㄛˋ   
部首  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JHF  仓颉  ABU  郑码  KLVV  四角  60600  结构  上下电码  0379  区位  3516  统一码  5192  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冒的拼音:mào(ㄇㄠˋ)  

⒈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烟(①烟往上升;②发怒)。冒汗。冒尖。

⒉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冒雨。冒险。冒死。

⒊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⒋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冒牌。冒充。冒名顶替。

⒌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⒍ 贪污:“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⒎ 古同“帽”。

⒏ 古同“瑁”,玳瑁。

⒐ 姓。

其他字义

冒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冒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统一码

冒字UNICODE编码U+5192,10进制: 20882,UTF-32: 00005192,UTF-8: E5 86 92。

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㒻㫯冐覍媢帽瑁

汉英互译

emit、rashly、risk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risk, brave, da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冒的拼音:

mào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hat]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3) 又如:冒絮(头巾)

(4)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sack]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5)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vegetables]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6)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ceremonial jade]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词性变化

冒的拼音: mào  

〈词性:动〉

(1) 戴帽 [hat]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2)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be greedy for]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3)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4) 盖蒙 [cover]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6) 不顾;顶着 [risk]

冒风驰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8) 向外透;往上升 [emit]。如:冒忿(泄恨);冒烟

(9) 假冒 [pretend to be]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0)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11) 侵犯;违犯 [encroach on;violate]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启《博鸡者事》

(12)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13) 蒙受;承受 [suffer from]。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14) 通“媢”。嫉妬 [envy]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15) 通“懋”。勉励 [encourage]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冒的拼音: mào  

〈词性:形〉

(1) 冒失;冒昧 [boldly]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2)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3) 另见   

常用词组

冒充、冒顶、冒渎、冒犯、冒风险、冒火、冒尖、冒进、冒领、冒冒失失、冒昧、冒名、冒名顶替、冒牌、冒牌货、冒炮、冒然、冒失、冒失鬼、冒险、冒险家、冒烟、冒雨

基本词义

冒的拼音:   

另见 mào  

常用词组

冒顿

  拼音  mèi   注音  ㄇㄟ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JFIY  五笔98  JFY  仓颉  AJD  郑码  KBKO  四角  65090  结构  左右电码  2505  区位  3533  统一码  6627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昧的拼音:mèi(ㄇㄟˋ)  

⒈ 暗,不明:幽昧。昧旦(清晨还未明亮时)。

⒉ 昏,糊涂,不明白: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

⒊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⒋ 隐藏,隐瞒:暧昧。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⒌ 冒犯:冒昧(多作谦辞)。

统一码

昧字UNICODE编码U+6627,10进制: 26151,UTF-32: 00006627,UTF-8: E6 98 A7。

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昧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ignorant of、hide

English

obscure, dark; dark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昧的拼音: mèi  

〈词性:形〉

(1)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2) 同本义 [obscure]

昧,冥也。——《广雅·释诂四》

时甲子昧爽。——《书·牧誓》

日昧昧其将暮。——《楚辞·九章·怀沙》

君昧爽而栉冠。——《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

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淮南子·原道》

虽昧必亮。——《后汉书·苏竟传》

愚者昧于成事。——《战国策·赵策》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楚辞·离骚》

轻身而昧大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昧旦(天未全亮的时候);昧然(昏暗不明的样子);昧昧(昏暗不明的样子);昧色(暮色);昧明(天未全明的时刻;拂晓)

(4) 眼不明的样子 [blind]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5) 愚昧;糊涂 [be ignorant of;have hazy notions about]

兼弱攻昧。——《左传·宣公十二年》

(6) 又如:昧陋(愚昧浅陋);味瞀(昏聩;糊涂);昧昧(糊涂无知);昧错(糊涂出错)

词性变化

昧的拼音: mèi  

〈词性:动〉

(1) 掩蔽;欺骗 [conceal;hide;delude]

吾家碑不昧。——杜甫《回棹》

(2) 又如:昧公义(埋没了公理和正义);昧心咒(昧了良心该受什么报应的誓言);昧心钱(坏了良心赚来的钱);昧蔽(隐瞒);昧诡(隐秘;诡秘);昧密(犹隐晦)

(3) 违背 [do evil against]

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西游记》

(4) 又如:昧信(背信;失信);昧良心;昧心

(5) 贪,贪图 [be greedy for]。如:昧利(贪利);昧私(贪图私利);昧冒(贪图)

(6) 冒犯 [offense]

丞相臣斯昧死言。——《史记·秦始皇本纪》

(7) 又如:昧死(冒死;冒昧);昧犯(冒犯)

常用词组

昧良心、昧没、昧死、昧心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