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èn lóu shān shì
注音ㄕㄣˋ ㄌㄡˊ ㄕㄢ ㄕˋ
解释蜃:大蛤蜊。比喻虚幻夸诞的事物或虚无飘渺的事物。
出处清·方以智《东西均·扩信》:“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蜃楼山市,龙女施珠。”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虚幻的事物。
感情蜃楼山市是中性词。
繁体蜃樓山市
近义海市蜃楼、蜃楼海市
动物生肖牛,虎,蛇
蜃的拼音:shèn(ㄕㄣˋ)
⒈ 蛤蜊:蜃景(亦称“海市蜃楼”)。
蜃字UNICODE编码U+8703,10进制: 34563,UTF-32: 00008703,UTF-8: E8 9C 83。
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蜃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蜄
形声:从虫、辰声
marine monster which can change its shape; water spouts; clams
详细解释◎ 蜃的拼音: shèn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辰声。本义:大蛤)
(2) 同本义[clam]
蜃,雉入海化为蜃。——《说文》
蜃,大蛤也。——《周礼·掌蜃》注
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国语·晋语》注
旦瓯文蜃。——《周书·王会》
激女之山多蜃珧。——《东山经》
春献鳖蜃。——《周礼·天官·鳖人》
(3) 又如:蜃蛤(大蛤和蛤蜊);蜃窗(大蛤壳磨薄后镶嵌以透明的窗子);蜃珧(蚌蛤之属);蜃贝(贝壳的一种,可作饰物);蜃醢(以蚌蛤类肉制成的酱)
(4) 古祭器。画有蜃形的漆尊 [sacrificial vessel with clam pattern]
凡山川四方,用蜃。——《周礼·春官·鬯人》
(5) 又如:蜃器(以蜃贝为饰的祭器)
(6) 指蜃灰。用蜃壳烧成的灰 [clam ash]
白蜃。——《考工记·匠人》。注:“灰也。”
(7) 又如:蜃壁(以蜃灰涂抹的墙壁,取其洁白而去湿);蜃灶(煮盐的灶);蜃墙(有蜃灰粉制过的墙壁)
(8) 传说中的蛟属。能吐气成海市蜃楼。亦指海市蜃楼 [mirage]
鹭涛清彻,蜃阁化城重。——杨巨源《供奉定法师归安南》
(9) 又如:蜃楼(古人称蜃气变幻成的楼阁);蜃气(海面风平浪静时出现在远方的幻像,实由光折射而成。古人误以为是蜃所吐之气);蜃阁(虚幼的空中楼阁景象);蜃市(海市);蜃女(神话中的龙女)
蜃景
楼(樓)的拼音:lóu(ㄌㄡˊ)
⒈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楼房。楼梯。楼道。楼层。城楼。岗楼。阁楼。楼台。楼船。办公楼。高楼大厦。
⒉ 姓。
楼字UNICODE编码U+697C,10进制: 27004,UTF-32: 0000697C,UTF-8: E6 A5 BC。
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樓
a storied building、floor
形声:从木、娄声
building of two or more stories
详细解释◎ 楼的拼音:
樓 l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2) 同本义 [storied building]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4) 楼房的一层 [story;floor]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又如:一楼;二楼
(6)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attic]。如:暗楼;阁楼
(7)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superstructure]。如:楼子(楼阁);楼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如:楼车(古代战车。上设望楼);楼舟工(楼船)
(8) 茶肆、酒店、歌舞场、旧时妓院等场所也称楼 [house]。如:茶楼;酒楼
楼板、楼层、楼船、楼道、楼房、楼面、楼橹、楼上、楼台、楼梯、楼梯间、楼座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ill、mountain、jebel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市的拼音:shì(ㄕˋ)
⒈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⒉ 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⒊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dū )市。市镇。
⒋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⒌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市字UNICODE编码U+5E02,10进制: 24066,UTF-32: 00005E02,UTF-8: E5 B8 82。
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芾
city、town
会意
market, fair; city, town; trade
详细解释◎ 市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market]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town;city]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street]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shop]。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price]。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pertaining to the Chines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 市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交易;商品买卖 [trade]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buy]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sell]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sow]。如:市怨
(8) 求取 [seek for]。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curry]。如:市宠;市欢
市场、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市朝、市尺、市寸、市石、市担、市电、市斗、市恩、市棍、市际、市价、市郊、市斤、市井、市侩、市两、市面、市民、市钱、市情、市区、市日、市容、市升、市屠、市无二价、市长、市丈、市镇、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