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参武错综的意思

sāncuòzōng

参武错综



拼音sān wǔ cuò zōng

注音ㄙㄢ ㄨˇ ㄘㄨㄛˋ ㄗㄨㄥ

解释错综:交错综合。形容交互错杂

出处《周易·系辞上》:“参武以变,错综其数。”

例子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二曜五纬,参武错综。”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参武错综是中性词。

近义参武错纵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ān shēn cēn sān   
注音  ㄘㄢ ㄕㄣ ㄘㄣ ㄙㄢ   繁体    
部首  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CDER  仓颉  IKHHH  郑码  ZSGP  四角  232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39  区位  1846  统一码  53C2  笔顺  フ丶一ノ丶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参(參)的拼音:cān(ㄘㄢ)  

⒈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⒉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⒊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⒋ 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⒌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

⒍ 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

其他字义

参(參)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⒉ 中药名:人参。党参。

其他字义

参(參)的拼音:cēn(ㄘㄣ)  

⒈ 〔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其他字义

参(參)的拼音:sān(ㄙㄢ)  

⒈ 古同“叁”,三的大写。

统一码

参字UNICODE编码U+53C2,10进制: 21442,UTF-32: 000053C2,UTF-8: E5 8F 82。

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參叄叅葠蓡蔘薓㕘

汉英互译

join、refer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take part in, intervene; ginse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参的拼音:

cān  

〈词性:动〉

(1) (本义见 shēn  音)

(2) 加入 [join;take part in]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participate in]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consider;discuss]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examine;inspect]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call to pay one's respect]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refer to]。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impeach]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shēn;cēn;sān  

常用词组

参拜、参半、参禅、参观、参劾、参加、参见、参校、参军、参军、参看、参考、参考读物、参考书、参量、参谋、参谋、参谋长、参赛、参天、参透、参悟、参阅、参杂、参赞、参战、参照、参政、参酌

基本词义

参的拼音:

(1) 參 cēn  

(2) 另见 cān;shēn  

常用词组

参差、参差、参错

基本词义

参的拼音:

sān  

[数]

(1) 通“叁”。即三 [three]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cān;shēn;cēn  

基本词义

参的拼音:

參、葠、蓡 shēn  

〈词性: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Shen star]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ginseng]。如:参茸

(4) 另见 cān;cēn  

常用词组

参商

  拼音    注音  ㄨˇ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AHD  五笔98  GAHY  仓颉  MPYLM  郑码  AHII  四角  1314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2976  区位  4668  统一码  6B66  笔顺  一一丨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武的拼音:wǔ(ㄨˇ)  

⒈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⒊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⒋ 姓。

统一码

武字UNICODE编码U+6B66,10进制: 27494,UTF-32: 00006B66,UTF-8: E6 AD A6。

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erce、military、valiant、wushu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武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valiant]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词性变化

武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military]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soldier]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footstep]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dance]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footprint]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Wu prefecture]。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percussion instrument]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武的拼音:   

〈词性:动〉

继承 [inherit]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武的拼音:   

〈词性:量〉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half step]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常用词组

武备、武打、武旦、武斗、武断、武夫、武工、武工队、武功、武官、武汉、武火、武将、武警、武净、武举、武库、武力、武略、武林旧事记、武庙、武器、武人、武生、武士、武士道、武术、武侠、武艺、武装

  拼音  cuò   注音  ㄘㄨㄛ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QAJG  仓颉  OPTA  郑码  PEK  四角  84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934  区位  2077  统一码  9519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错(錯)的拼音:cuò(ㄘㄨㄛˋ)  

⒈ 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错。过错。错讹。错谬。错觉。错怪。不错。错爱。将错就错。

⒉ 交叉着:交错。错乱。错杂。错综(纵横交叉)。错动。错落(交错纷杂)。盘根错节。

⒊ 叉开:错开。错车。错过机会。

⒋ 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⒌ 打磨玉石:攻错。

⒍ 镀金、银,涂饰:错金。错银。错彩镂金。

统一码

错字UNICODE编码U+9519,10进制: 38169,UTF-32: 00009519,UTF-8: E9 94 99。

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錯逪䥘

汉英互译

alternate、complex、fault、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钅、昔声

English

error, blunder, mistake; wro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错的拼音:

c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2) 同本义 [inlay with gold,silver,etc.]

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说文》

金银要饰谓之错镂。——《通俗文》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淮南子·说山》

(3) 又如:错臂(用丹青画饰手臂)

(4) 互相磨擦 [grind]

错,磨也。——《广雅》

错者所以治锯。——《列女传·仁智》

八卦相错。——《易·说卦》。虞注:“摩也。”

(5) 又如:错牙

(6) 杂 [mix]

错,杂也。——《小尔雅》

错综其数。——《易·系辞传》

交错以辩。——《仪礼·特牲礼》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国殇》

(7) 又如:错石(彩石,错杂叠积各种石头而成文彩);错列(错杂排列);错戾(错杂,交杂);错行(交替运行);错落(交错纷杂)

(8) 废弃 [abandon]

殷既错天命。——《书·微子序》

(9) 分开;岔开 [separate]。如:错口儿(开口);错缝儿(微小的过失)

(10) 转动 [turn]。如:错眼珠;错身

词性变化

错的拼音:

cuò  

〈词性:名〉

(1) 琢玉用的粗磨石 [coarse wetstone]

锡贡磬错。——《书·禹贡》。孔传:“治玉石曰错。”

(2) 适于磨光或磨快刀具的石头;磨石 [grindstone]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小雅·鹤鸣》

(3) 锉刀。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 [file]。如:错刀(还作古钱币名。王莽时所铸)

(4) 错误 [error;mistake]。如:错事(错误的事);错缪(谬误,差误。也作错谬);错见(失算);错上了坟(看错了人)

错的拼音:

cuò  

〈词性:形〉

(1) 杂乱;交错 [in disorder;alternate]

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错文(交错为文);错落(不一致);错合(交互配合)

(3) 坏的;差的 [bad]。如:这件事办得还不错

常用词组

错爱、错案、错别字、错车、错处、错动、错读、错愕、错过、错角、错解、错觉、错开、错漏、错乱、错落、错失、错位、错位、错误、错用、错杂、错字、错综

  拼音  zōng zèng   注音  ㄗㄨㄥ ㄗㄥ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XPFI  仓颉  VMJMF  郑码  ZWBK  四角  23191  结构  左右电码  4844  区位  5559  统一码  7EFC  笔顺  フフ一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综(綜)的拼音:zōng(ㄗㄨㄥ)  

⒈ 总合:综合。综括。综述。综览。综核名实(综合事物的名称和实际,加以考核)。错综复杂。

其他字义

综(綜)的拼音:zèng(ㄗㄥˋ)  

⒈ 织布机上带着经线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装置。

统一码

综字UNICODE编码U+7EFC,10进制: 32508,UTF-32: 00007EFC,UTF-8: E7 BB BC。

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综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ut together、sum up

造字法

形声:从纟、宗声

English

arrange threads for weav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综的拼音:

zèng  

〈词性:名〉

(1) 织布机上使经线上下交错以受纬线的一种装置 [heddle]

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古列女传》

(2) 另见 zōng  

词性变化

综的拼音:

zèng  

〈词性:形〉

(形声。从金,呈声。本义:器物经磨擦后闪光耀眼) 同本义 [polished]。如:锃锃(闪光耀眼的样子);锃明彻亮(光亮耀眼)

常用词组

综光瓦亮、综亮

基本词义

综的拼音:

z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宗声( zòng  )。 ①本义:织布机上使经线上下交错以受纬线的一种装置 ②编织。聚总,集合)

(2) 总聚;总合 [put together;synthesize;sum up]

错综其数。——《易·系辞》。孔颖达疏:“错谓交错,综谓总聚。”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3) 又如:综理(综合处理事务;总管);综析(综合与分析);综校(综合校理);综核(综合起来而加以考核)

(4) 治理 [administer]

由地曹郎综吏部。——《唐故朝仪郎神道碑》

(5) 又如:综典(总管,总揽);综理(掌管一切,总合处理);综事(综理事务);综治(全面治理)

(6) 归纳 [induce;sum up]

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七启》

(7) 精通 [be proficient in]

当今好之者寡,故世虽多通才达学而未能综于此耳。——《新唐书》

(8) 又如:综练(广泛研习,样样精通)

(9) 起皱纹 [crease]

车板上有些血条子,被阳光晒得综起来,发着腥臭。——老舍《四世同堂》

词性变化

综的拼音:

zōng  

〈词性:量〉

(1) 绺;束。如:一综红线(一束红线)

(2) 另见 zèng  

常用词组

综观、综合、综合大学、综合征、综计、综括、综述、综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