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塞翁得马的意思

sāiwēng

塞翁得马



拼音sāi wēng dé mǎ

注音ㄙㄞ ㄨㄥ ㄉㄜˊ ㄇㄚˇ

解释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塞翁得马是中性词。

繁体僿翁得馬

近义塞翁失马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i sài sè   
注音  ㄙㄞ ㄙㄞˋ ㄙㄜ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PFJF  五笔98  PAWF  仓颉  JTCG  郑码  WDOB  四角  30104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049  区位  4091  统一码  585E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塞的拼音:sāi(ㄙㄞ)  

⒈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⒉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其他字义

塞的拼音:sài(ㄙㄞˋ)  

⒈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其他字义

塞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统一码

塞字UNICODE编码U+585E,10进制: 22622,UTF-32: 0000585E,UTF-8: E5 A1 9E。

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㥶㩙揌簺賽

汉英互译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fill in、stopper、stuff、tuck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土、寒省声

English

stop up, block, seal, cork; pass, frontier; fort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塞的拼音:

sāi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 xià  )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2) 同本义 [stop up;block up]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4) 填塞;充满 [stuff;cram;squeeze in]

志气塞乎天地。——《孔子·闲居》注:“满也。”

五味芬芳,以塞其口。——《荀子·富国》。注:“犹充也。”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箱子不太满,再塞点东西;这房子里居然塞了八辆车

(6) 遏止,禁止 [suppress;prohibit;ban;forbid]

善治者塞民以法。——《商君书·画策》

(7) 又如:塞默(犹沉默,不作声);塞嘿(塞默)

(8) 使满足[satisfy]。如:塞望(满足别人期望);塞职(称职);塞白(充数)

(9) 补救;抵偿[compensate]

将欲何施,以塞此名。——《汉书·于定国传》

(10) 又如:塞咎(抵补罪过)

(11) 答,回报[answer;repay]。如:塞别(酬别);塞诘(回答问题)

(12) 安插,给某人安排一个岗位 [manage to arrange a position for sb.]。如:他在办公室里又塞了一个人进来当探子

(13) 行贿 [practise bribe]。如:再塞他点钱,事情就能办成了

(14) 搪塞;应付 [evade;stall]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15) 又如:塞白(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词性变化

塞的拼音: sāi  

〈词性:名〉

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 [stopper;cork]。如:瓶塞;木塞;活塞

塞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困窘,时运不通 [be in difficult position]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2) 诚实 [honest]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3) 另见 sài;sè  

常用词组

塞包袱、塞擦音、塞车、塞耳偷铃、塞规

基本词义

塞的拼音: sài  

〈词性:名〉

(1)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pass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fortress]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战国策·秦策》。注:“隘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3) 边境[frontier]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 范仲淹《渔家傲》

(4)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5) 特指东北边境 [Northern frontier]。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6) 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gambling]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塞的拼音: sài  

〈词性:动〉

(1) 构筑要塞 [build fortress;construct fortifications]

南朝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2) 通“赛”。酬神 [sacrifice to God]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诏令太官给塞具。——《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冬塞祷词。——班固《汉书·郊祀志》

(3) 又如: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4) 另见 sāi  ;   

常用词组

塞外、塞翁失马

基本词义

塞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stuff]

刚而塞。——《书·皋陶谟》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

志气塞乎天地。——《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闭耳塞听;阻塞

(3) 另见 sāi  ; sài  

常用词组

塞音、塞责

  拼音  wēng   注音  ㄨㄥ   
部首  羽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CNF  仓颉  CISM  郑码  OZYY  四角  80127  结构  上下电码  5040  区位  4644  统一码  7FC1  笔顺  ノ丶フ丶フ丶一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翁的拼音:wēng(ㄨㄥ)  

⒈ 老头儿:老翁。渔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⒉ 父亲:“家祭无忘告乃翁”。

⒊ 丈夫的父亲:翁姑(公婆)。

⒋ 妻子的父亲:翁婿。

⒌ 姓。

⒍ 鸟颈毛。

统一码

翁字UNICODE编码U+7FC1,10进制: 32705,UTF-32: 00007FC1,UTF-8: E7 BF 81。

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ther、father-in-law、old man

造字法

形声:从羽、公声

English

old man; father, father-in-la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翁的拼音: w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羽,公声。本义:鸟颈毛)

(2) 同本义 [ruff]

翁,颈毛也。——《说文》

鸟头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3) 祖父 [grandfather]。如:翁翁(犹公公。老翁,多指祖父)

(4) 假借为“公”。父亲 [father]

翁,父也。——《广雅·释亲》

吾翁及汝翁。——《汉书·项藉传》

(5) 又如:翁媪(年老的父母。同“翁妪”)

(6) 夫之父或妻之父 [father-in-law]。如:翁婿(岳父和女婿)

(7) 泛称男性老人 [old man]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方言》六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

独与老翁别。

卖油翁。——宋· 欧阳修《归田录》

(8) 又如:塞翁失马;渔艄翁;翁翁(祖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翁甫(对老者的尊称);翁长(对老者的尊称)

(9) 对男性的敬称 [man]。如:字某曰某翁

词性变化

翁的拼音: wēng  

〈词性:动〉

通“滃”。腾涌 [surge]

俞樾议:“翁当为滃。《文选·江赋》曰:‘气滃渤而雾杳。’翁博犹滃渤也,博与渤亦一声之转。”

常用词组

翁姑、翁仲

  拼音  dé děi de   
注音  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GF  仓颉  HOAMI  郑码  OIAD  四角  2624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9  区位  2135  统一码  5F97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㝵㝶䙸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性变化

得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的拼音: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的拼音: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得的拼音: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常用词组

得亏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