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áng bīn bù yā zhǔ
注音ㄑ一ㄤˊ ㄅ一ㄣ ㄅㄨˋ 一ㄚ ㄓㄨˇ
解释强:强势。指客人应当让主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自古强宾不压主,晁盖强杀,只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主客关系。
感情强宾不压主是中性词。
繁体強賓不壓主
近义客随主便
反义喧宾夺主
英语However strong the guest might be, he should not overbear his host.
动物生肖牛,虎,蛇
强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⒉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⒊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⒋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⒌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⒍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强的拼音:qiǎng(ㄑ一ㄤˇ)
⒈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强的拼音:jiàng(ㄐ一ㄤˋ)
⒈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强字UNICODE编码U+5F3A,10进制: 24378,UTF-32: 00005F3A,UTF-8: E5 BC BA。
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強犟彊
better、by force、strive、strong
弱
会意
strong, powerful, energetic
详细解释◎ 强的拼音:
強、彊 jiàng
〈词性:形〉
(1) 倔强;固执 [stubborn]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2) 又如:强气(倔强脾气);强颜(指人不知羞耻);强团练(宋代杭州俗谚。指性情倔强,对人倔傲的人);强头别脑(形容倔强的神气)
(3) 僵硬 [stiff]
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儒林外史》
(4) 另见 qiáng,qiǎng
强嘴
◎ 强的拼音:
強 qi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 同本义 [a black insect]
(3) 通“襁”。襁褓 [swadding clothes]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 强的拼音:
彊 qiáng
〈词性:形〉
(1) (通彊。弱的反义词)
(2) 弓有力 [strong;forceful]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4) 强盛;势力大 [strong and prosperous]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 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6) 强健;健壮,有力 [strong;powerful]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8) 刚强;坚决 [firm]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9)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 强执(坚强固执)
(10) 强横 [brutal and unreasonable]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11) 又如:强悍(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12) 强暴 [violent]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13)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14) 优越;好 [better;surpass]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16) 略多于…的 [slightly more than]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17) 又如:三分之一强
◎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名〉
(1) 强有力的弓 [powerfulbow]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2) 强者 [powerhouse]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3) 姓
◎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动〉
(1) 使强,加强 [reinforce;strengthen]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
(2) 另见 jiàng;qiǎng
强暴、强暴、强辩、强刺激、强大、强盗、强敌、强调、强度、强渡、强队、强夺、强风、强干、强攻、强国、强悍、强横、强化、强击、强记、强奸、强健、强将、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劲、强力、强梁、强梁、强烈、强令、强龙不压地头蛇、强蛮、强扭的瓜不甜、强弩之末、强取、强取豪夺、强权、强人、强韧、强身、强盛、强手、强似、强酸、强徒、强袭、强心剂、强行、强行军、强音、强硬、强占、强者、强直、强制、强中、强中自有强中手、强壮、强壮剂
◎ 强的拼音:
強、彊 qiǎng
〈词性:动〉
(1) 强制,强迫 [force;strive]
强饮强食。——《考工记·梓人》
三君皆将强死。——《左传·文公十年》
(2) 又如:强匄(仗势索取);强媒硬保(强迫做媒,包办成亲);强劝架(连拉带劝;拉偏架);强邀(夺取);强风情(强作风流情事);强为(硬干;蛮干);强起(强迫不愿做官的人任官就职)
(3) 劝勉 [advise and encourage]
强之。——《周礼·司谏》。注:“犹劝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 强的拼音: qiǎng
〈词性:副〉
(1) 勉强 [do with difficulty]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3) 竭力;尽力 [forcedly]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5) 另见 jiàng;qiáng
强逼、强辩、强不知以为知、强词夺理、强记、强劳、强留、强买强卖、强迫、强求、强人所难、强笑、强颜、强征
宾(賓)的拼音:bīn(ㄅ一ㄣ)
⒈ 客人:宾客。来宾。宾馆。宾主。贵宾。宾至如归。
⒉ 古同“傧”,傧相。
⒊ 服从,归顺:宾服。宾附。
⒋ 姓。
宾字UNICODE编码U+5BBE,10进制: 23486,UTF-32: 00005BBE,UTF-8: E5 AE BE。
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賓賔
guest
主
形声:从宀、兵声
guest, visitor; surname; submit
详细解释◎ 宾的拼音:
賓 bīn
〈词性:名〉
(1) (形声。从贝,冥( mián )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2) 同本义 [guest;visitor]
賓,所敬也。——《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
宾者,接人以义者也。——《礼记·乡饮酒义》
谋宾介。——《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周礼·司仪》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宾出,主人拜送。——《荀子·礼论》
相待如宾。——《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来宾;宾鸿(大雁。因是侯鸟,往来守时,有如宾客,故称);宾东(雇员和东家);宾人(宾相;赞礼的人)
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汉书·王莽传中》
(4) 古州名 [Bin prefecture]。汉郁林郡地。唐贞观五年置宾州,亦曰安城郡。至德二年改为领方郡。元初为宾州路,寻复为宾州。清属广西思恩府。今为宾阳县
(5) 姓
◎ 宾的拼音:
賓 bīn
〈词性:动〉
(1) 通“傧”。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 [receive a guest]
宾于四门。——《书·舜典》。郑注:“宾,槟也。”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书·尧典》
协其礼,宾而见之。——《周礼·大行之》
宾者以告列子。——《列子·黄帝》
内史宾侯,北向而立。——《穆天子传六》。注:“宾侯,傧相。”
稍稍宾客其父。——宋· 王安石《伤仲永》
(2) 又如:宾天(旧指帝王死亡,后亦泛指尊者亡故);宾兴(宾贡。周代的选举法,自乡小学举拔贤能,以宾礼相对待,以升于国学;指乡试)
(3) 服从,归服 [be vassal of]
诸侯咸来宾从。——《史记·五帝本记》
(4) 又如:宾从(归顺,服从);宾服(臣服;服帖)
(5) 排斥;弃绝 [discard;get rid of]
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庄子·徐无鬼》
宾白、宾从、宾服、宾格、宾馆、宾客、宾客如云、宾客盈门、宾朋、宾语、宾至如归、宾主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否柎
no、not
没有
象形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不的拼音: bù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不的拼音: bù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 不的拼音: bù
〈词性:形〉
(1) 通“丕”(pī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压(壓)的拼音:yā(一ㄚ)
⒈ 从上面加力:压住。压碎。压缩。泰山压顶。
⒉ 用威力制服、镇服:镇压。压服。压迫。
⒊ 控制,使稳定,使平静:压价。压住阵脚。
⒋ 搁置:积压。
⒌ 逼近:大兵压境。
⒍ 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压宝(亦作“押宝”)。
压(壓)的拼音:yà(一ㄚˋ)
⒈ 〔压根儿〕根本,从来,如“我压压压就不理解这件事”。
⒉ (壓)
压字UNICODE编码U+538B,10进制: 21387,UTF-32: 0000538B,UTF-8: E5 8E 8B。
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壓圧
press、push down、hold down、pigeonhole、keep under control、shelve、suppress
原为形声:从土、厌声
press; oppress; crush; pressure
详细解释◎ 压的拼音:
壓 yā
〈词性:动〉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collapse]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press]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restrain;force;coerce;compel]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kill]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approach;be getting near]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surpass]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cover]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peacify]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keep with]。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seal]。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pay in advance]。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赌注] [risk money on;stake]。如:压宝
◎ 压的拼音:
壓 yā
〈词性:名〉
(1) 压力 [pressure]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yà
压宝,押宝、压差、压场、压场、压秤、压船、压倒、压顶、压队、压服、压感、压港、压货、压价、压惊、压境、压卷、压块、压力、压力锅、压路机、压平、压迫、压气,压气儿、压强、压青、压舌板,压舌器、压岁钱、压缩、压缩机、压台、压条、压痛、压头、压蔓,压蔓儿、压型、压延、压抑、压韵、压榨、压寨夫人、压阵、压制
◎ 压的拼音:
(1) 壓 yà
(2) 另见 yā
压板、压根儿
主的拼音:zhǔ(ㄓㄨˇ)
⒈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⒉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⒋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⒌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 )。
⒍ 预示:早霞主雨。
⒎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⒏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⒐ 姓。
主字UNICODE编码U+4E3B,10进制: 20027,UTF-32: 00004E3B,UTF-8: E4 B8 BB。
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炷
main、owner、host、advocate、direct、indicate
从、仆、奴、次、客、宾
象形:像点燃的火把
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详细解释◎ 主的拼音: zhǔ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lampwick]。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monarch]。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king]。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princess]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host]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master;owner;proprietor]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head]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the head of a family]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person concerned]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origin]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memorial tablet]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Lord]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Allah]。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 主的拼音: zhǔ
〈词性:动〉
(1) 主持;掌管 [be in charge of;direct]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advocate;stand for]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lodge at]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regard as chief]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maintain]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preside over a wedding ceremony]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indicate;betoken;presage;forebode]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burgeon;cherish certain intention]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 主的拼音: zhǔ
〈词性:形〉
(1) 主要的 [main;primary;chief;principal]。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2) 另见 zhù
主办、主笔、主编、主宾席、主薄、主餐、主唱、主持、主厨、主词、主次、主从、主催、主刀、主导、主祷文、主点、主调、主动、主动脉、主队、主伐、主法、主帆、主犯、主峰、主妇、主干、主干线、主稿、主根、主公、主攻、主宫、主观、主管、主光、主户、主婚、主机、主祭、主家、主见、主讲、主将、主教、主句、主角、主考、主课、主理、主力、主力军、主粮、主流、主谋、主脑、主权、主儿、主人、主人公、主人翁、主任、主丧、主上、主食、主使、主事、主帅、主诉、主题、主题歌、主体、主桅、主谓句、主席、主席台、主席团、主线、主项、主心骨、主凶、主旋律、主演、主要、主义、主意、主音、主语、主宰、主张、主掌、主者、主震、主旨、主轴、主子
◎ 主的拼音: zhù
量
件,桩
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儒林外史》
◎ 主的拼音: zhu
〈词性:动〉
(1) 灌入。通“注” [pour]
主量必平,似法。——《荀子》
(2) 另见 z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