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片鳞碎甲的意思

piànlínsuìjiǎ

片鳞碎甲



拼音piàn lín suì jiǎ

注音ㄆ一ㄢˋ ㄌ一ㄣˊ ㄙㄨㄟˋ ㄐ一ㄚˇ

解释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虽然,其前此各著述,片鳞碎甲,发明此主义者,固已不少。”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片鳞碎甲是中性词。

繁体片鱗碎甲

近义片鳞半爪

英语scraps(dribs and drab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iàn piān   注音  ㄆ一ㄢˋ ㄆ一ㄢ   
部首  片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THGN  仓颉  LLML  郑码  NX  四角  22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51  区位  3812  统一码  7247  笔顺  ノ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片的拼音:piàn(ㄆ一ㄢˋ)  

⒈ 平而薄的物体:卡片。名片。

⒉ 切削成薄的形状:片肉片。

⒊ 少,零星: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片刻。片面。片甲不存。

⒋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片儿开会。

⒌ 〔片假名〕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

⒍ 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两片药。一片新气象。

其他字义

片的拼音:piān(ㄆ一ㄢ)  

⒈ 义同(一),用于“相片儿”、“电影片儿”等。

统一码

片字UNICODE编码U+7247,10进制: 29255,UTF-32: 00007247,UTF-8: E7 89 87。

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arcel、patch、piece、flake、slice

造字法

指事:像劈开的木片

English

slice, splinter, strip; rad. 91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片的拼音: piān  

〈词性:名〉

(1)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film](用于口语一部分词)。如:唱片儿;画片儿;相片儿;影片儿

(2) 另见 piàn  

常用词组

片儿、片头、片子

基本词义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劈开的木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

(2) 同本义[cut open]

片,判木也,从半木。——《说文》。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片。”

(3) 又如:片批(切肉的一种刀法。刀略倾斜,切之使肉成片状)

(4) 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 [pare]。如:两只山鸡已经都片出来了,又片了些羊肉片子

词性变化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名〉

(1) 扁而薄的东西 [a flat,thin piece;slice;flake]

雪片一冬深。——唐· 杜甫《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2) 又如:唱片;画片;相片;影片;片石(片状石料);木片;玉兰片;虾片;名片;瓦片;片楮(片纸)

(3) 半;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或较大地区内划出来的较小地区 [half;part of a place]

片言可以折狱者。——《论语》

(4) 又如:分片包干;片儿会;片简(片断的文字材料);片断(指整体中的一部分);片玉(比喻群贤之一);分片负责;土地连成片;片合(两半相合。指交配)

(5) 花瓣 [petal]。如:花片;牡丹片

(6) 雪花 [snowflake]

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唐· 方干《叙雪寄喻凫》

(7) 词的分段称分片,上段叫“上片”,下段叫“下片”。下一段的开头叫“过片” [section]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形〉

(1) 单个;单只 [single]。如:片影(一片影子;孤独的身影);片帆(孤舟;一只船);片字(犹只字);片雨(阵雨;局部地区降落的雨);片席(片帆,孤舟)

(2) 微小;微少 [a few;small]

卧此片时醒。——唐· 杜甫《高柟》

(3) 又如:片言折之(用三言两语去说服他);片札(小简,短信);片善(微小的优点);片语(简短的话);片霎(片刻,刹那);片辞(简短的言辞);片鳞半爪(喻事物的极小部分);片句(简短的语句)

(4) 形容极短的时间 [a moment]。如:片晷(片刻。晷,日晷,测日的仪器,借指时间);片晌(片响。很短的时间)

(5) 偏颇;不全面 [one-sided]。如:片记(片面记载,不全面的记载)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量〉

(1) 形容薄而成片的东西 [tablet]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 李白《望天门山》

(2) 又如:两片安眠药

(3) 延伸的平面或广阔区域(如陆地或水域) [stretch]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4) 又如:印度南部的一片热带农村地区;两河之间的一片森林地带

(5) 如同舞台布景一般的真实的或想象的景物 [scene]。如:一片丰收景象

(6) 另见 piān  

常用词组

片酬、片段、片断、片剂、片甲、片甲不存,片甲无存、片甲不回、片假名、片接寸附、片刻、片面、片面性、片儿会、片儿汤、片时、片头、片瓦无存、片言、片言只语,片言只字,片言一字、片纸只字、片子

  拼音  lín   注音  ㄌ一ㄣˊ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20画  
五笔86  QGOH  五笔98  QGOG  仓颉  NMFDQ  郑码  RURM  四角  29159  结构  左右电码  7673  区位  3359  统一码  9CDE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丶ノ一丨ノ丶ノフ丶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鳞(鱗)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⒉ 鳞状的:鳞爪(zhǎo   )。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⒊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

统一码

鳞字UNICODE编码U+9CDE,10进制: 40158,UTF-32: 00009CDE,UTF-8: E9 B3 9E。

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鳞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鱗䚬

汉英互译

squama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ish scal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鳞的拼音:

l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鱼,粦( lìn  )声。本义:鱼甲)

(2) 同本义 [scale of fish,etc.]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4) 鳞片状物 [sth.shaped like the scales of a fish]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5)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如:鳞鼠(野鼠的一种。身有鳞甲,故名)

(6) 植物学名词。如:鳞叶

(7) 鱼的代称[fish]

鳞集仰流。——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鳞集,相次也。”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鳞族(鱼类);鳞羽(泛指鱼类和鸟类);鳞物(指鱼类);鳞鸿杳绝(杳无音信);鳞集仰流(鱼群迎向上游。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

(9) 有鳞动物的总称 [scaly animal]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介鳞夏食冬蛰。——《易·主命》

(10) 又如:鳞介(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鳞虫(有鳞的动物)

(11) 姓

常用词组

鳞比、鳞波、鳞次、鳞次栉比、鳞集、鳞甲、鳞茎、鳞浪、鳞鳞、鳞片、鳞片、鳞屑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DYWF  仓颉  MRYOJ  郑码  GSOE  四角  10648  结构  左右电码  4295  区位  4373  统一码  788E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碎的拼音:suì(ㄙㄨㄟˋ)  

⒈ 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碎裂。粉碎。粉身碎骨。

⒉ 零星,不完整:碎屑。琐碎。碎琼。支离破碎。

⒊ 说话唠叨:嘴碎。闲言碎语。

统一码

碎字UNICODE编码U+788E,10进制: 30862,UTF-32: 0000788E,UTF-8: E7 A2 8E。

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k to pieces、broken、gabby、garrulous、smash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break, smash; broken, bus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碎的拼音: s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2) 同本义 [smash;break to pieces]

碎,细破也。——《广韵》

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庄子·人间世》

毂已破碎。——《荀子·法行》

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列子·黄帝?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碎首(撞碎其头);碎折(破碎断裂);碎扯百裂(撕裂得粉碎);碎身粉骨(身体粉碎。指死亡)

(4) 因极度忧伤而感到心痛难忍 [rive]。如:他妻子死时他心都碎了

词性变化

碎的拼音: suì  

〈词性:形〉

(1) 琐细;繁杂 [trifling]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汉书·黄霸传》

(2) 又如:碎小(琐细;自称家人儿女)

(3) 零星;细小 [small]

乱点碎红山杏发。——白居易《南湖早春》

(4) 又如:碎 砒(粉末;特小的碎块);碎玉(喻指牙齿);碎剐(一小块一小块地割取);碎碎(细细;零星;象声词);碎滴(细小的水珠);碎布;碎屑

(5) 说话唠叨;絮烦 [garrulous]。如:碎烦(麻烦,啰唆);碎过(说话唠叨且爱挑剔);碎嘴碎舌(方言。罗嗦;唠叨);闲言碎语

(6) 〈词性:方〉∶年龄幼小 [young]。如:碎女(幼女);碎娃(小孩)

常用词组

碎冰、碎步,碎步子、碎核、碎花、碎浪、碎裂、碎片、碎琼乱玉、碎石、碎物、碎云

  拼音  jiǎ   注音  ㄐ一ㄚˇ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LHNH  仓颉  WL  郑码  KIB  四角  6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3946  区位  2855  统一码  7532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甲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⒉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⒑ 古同“胛”,肩胛。

统一码

甲字UNICODE编码U+7532,10进制: 30002,UTF-32: 00007532,UTF-8: E7 94 B2。

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呷鉀

汉英互译

armour、first、nail、shell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skin]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armor]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weapons]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soldier]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shell]。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nail]。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A uni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irst of Ten Celestial Stems]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sixty years]。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substitute word for an indefinite person]。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词性变化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居第一;冠于 [occupy first place]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put on armor]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第一的,上等的 [first]。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