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名士夙儒的意思

míngshì

名士夙儒



拼音míng shì sù rú

注音ㄇ一ㄥˊ ㄕˋ ㄙㄨˋ ㄖㄨˊ

解释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出处《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名学者。

感情名士夙儒是中性词。

近义名士宿儒

英语prominent schola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íng   注音  ㄇ一ㄥ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QKF  仓颉  NIR  郑码  RSJ  四角  276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82  区位  3591  统一码  540D  笔顺  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名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⒉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⒊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⒋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⒌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⒍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⒎ 占有:不名一文。

⒏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统一码

名字UNICODE编码U+540D,10进制: 21517,UTF-32: 0000540D,UTF-8: E5 90 8D。

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䫤命詺銘

汉英互译

express、fame、famous、first name、firstname、reputa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夕

English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tell]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lend one's name to an enterprise occasion]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own;possess]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understand]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词性变化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名字;名称 [name]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notable]。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fame;reputation;renown]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fame and position]。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titular]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number]。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形〉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well-known;famous]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big;great]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量〉

用于人的数量 [used in human number]。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常用词组

名不副实、名不虚传、名册、名产、名称、名城、名菜、名垂青史、名词、名次、名刺、名从主人、名存实亡、名单、名额、名副其实、名贵、名号、名讳、名家、名将、名缰利锁、名句、名角,名角儿、名利、名列前茅、名流、名录、名落孙山、名满天下、名门、名门望族、名目、名目繁多、名牌、名片、名气、名人、名人录、名山大川、名声、名胜、名师、名实、名士、名手、名数、名堂、名帖、名下、名学、名言、名医、名义、名义、名义账户、名优、名誉、名噪一时、名正言顺、名著、名状、名字、名作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FGHG  仓颉  JM  郑码  BAA  四角  4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1102  区位  4231  统一码  58EB  笔顺  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士的拼音:shì(ㄕˋ)  

⒈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⒉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⒊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⒋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⒌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⒍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⒎ 姓。

统一码

士字UNICODE编码U+58EB,10进制: 22763,UTF-32: 000058EB,UTF-8: E5 A3 AB。

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achelor、person、scholar、soldier

造字法

会意:从一、从十

English

scholar, gentleman; soldi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士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 同本义 [bachelor in old China;man]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 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士夫(青年男子);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相看,极言进步之速)

(4) 将领 [general]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士臣(将士)

(6) 兵士;武士 [soldier;noncommissioned officer]

下军之士多从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驱中国士众这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国殇》

革车百乘,甲士千人。——《左传·成元年·三月作丘甲·注》

(7) 又如:士兵;士众(众士兵);上士;中士;下士

(8) 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judge]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周礼·大司徒》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9)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scholar-officials]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士夫(士大夫);士田(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士民(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士行(士大夫的操行);士论(士大夫的舆论、评论)

(11)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a social stratum in ancient China]

(12) 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荆州与国相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资治通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士庶(贵族和平民)

(14) 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15) 知识分子的通称 [intelligentsia]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6) 又如:士子(对读书人的通称);士林(学术界;知识界);士品(读书人的品行);士风日漓(读书的风气一天天淡薄了);士流、名士;士农工商

(17) 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subject]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

(18) 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commendable person]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遏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9) 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20) 卫兵,尤指将帅身旁的卫兵,特指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只能在将帅近旁活动的棋子 [pawn]。如:将、士、相

词性变化

士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作官。通“仕” [be an official]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周礼·地官·载师》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荀子·大略》

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士。——《风俗通义·穷通》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组

士兵、士大夫、士林、士流、士女、士气、士人、士绅、士卒

  拼音    注音  ㄙㄨˋ   
部首  夕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MGQI  五笔98  WGQI  仓颉  HNMNI  郑码  QDAR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1121  区位  5777  统一码  5919  笔顺  ノ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夙的拼音:sù(ㄙㄨˋ)  

⒈ 早:夙夜。夙兴(xīng   )夜寐。

⒉ 素有的,旧有的:夙日。夙怨。夙愿。夙志。夙敌。夙诺。夙嫌。

统一码

夙字UNICODE编码U+5919,10进制: 22809,UTF-32: 00005919,UTF-8: E5 A4 99。

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夙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rly in the morning、long-standing、ol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rly in morning, dawn; prev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夙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夕是夜间,丮(   )表示以手持物。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表示早。所以除了早晨的意义外,还有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本义:早晨)

(2) 同本义 [morning]

夙,早敬也。——《说文》

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召南·行露》

夙夜惟寅。——《书·舜典》

夙兴。——《仪礼·士昏礼》

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夙兴(早起);夙宵(朝夕,日夜)

(4) 旧;平素 [one's early years;in normal times;usually]

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而归心焉。——《后汉书·刘虞传》

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唐· 杜甫《昔游》

(5) 又如:夙话(老话;旧话);夙好(老交情);夙契(老朋友);夙憾(旧恨;旧怨);夙觏(旧友。觏:老朋友);夙分(旧缘,往世的缘分);夙素(平日的心愿);夙心(平素的心愿);夙志(平素的志愿);夙尚(平素的志愿或心愿)

(6) 前,早年 [former]

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 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红楼梦》

仗策相从似夙因,草堂促膝意相亲。——清· 黄景仁《夜宿西山下偕冯九健一》

(7) 又如:夙世(前生,前世);夙根(佛家称前世的修行根底);夙世之因(前世的缘分)

(8) 姓

词性变化

夙的拼音:   

〈词性:形〉

(1) 长期存在的,存在已久的,经久的 [long-standing]。如:夙慧(早有的、天生的智慧);夙愿前契(一向怀着的心愿和前世命里注定的)

(2) 早 [early]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诗·卫风·硕人》

痛灵根之夙损,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以逝赋》

(3) 又如:夙殒(早谢,早死);夙办(及早办理);夙就(早成;早熟)

夙的拼音:   

〈词性:动〉

肃敬 [respect]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大雅·生民》

常用词组

夙敌、夙诺、夙日、夙嫌、夙兴夜寐、夙夜、夙夜匪懈、夙愿

  拼音    注音  ㄖ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FDJ  仓颉  OMBB  郑码  NFGL  四角  21227  结构  左右电码  0320  区位  4069  统一码  5112  笔顺  ノ丨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儒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⒊ 古同“懦”,懦弱。

统一码

儒字UNICODE编码U+5112,10进制: 20754,UTF-32: 00005112,UTF-8: E5 84 92。

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㐵偄

造字法

形声:从亻、需声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儒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3) 又如:儒师;儒仙

(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Confucianism]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

(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Confucianist]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

(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scholar]

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词性变化

儒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懦”。懦弱 [cowardly]

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

(3) 愚昧无知的 [ignorant]

儒,愚也。——《广雅》

(4) 通“濡”。缓慢 [slow]

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

(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常用词组

儒家、儒家经书、儒将、儒教、儒林、儒生、儒士、儒术、儒雅、儒雅风流、儒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