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闷胡卢的意思

mèn

闷胡卢



拼音mèn hú lú

注音ㄇㄣˋ ㄏㄨˊ ㄌㄨˊ

解释比喻难以猜破的哑谜,或难以弄清楚的事情。

出处鲁迅《彷徨·肥皂》:“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闷胡卢是贬义词。

繁体悶胡盧

近义闷葫芦

英语a sealed book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èn mēn   注音  ㄇㄣˋ ㄇㄣ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NI  仓颉  LSP  郑码  TLWZ  四角  37331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1899  区位  3538  统一码  95F7  笔顺  丶丨フ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闷(悶)的拼音:mèn(ㄇㄣˋ)  

⒈ 心烦,不舒畅:愁闷。沉闷。郁闷。闷懑。闷闷不乐。

⒉ 密闭,不透气:闷子车。

其他字义

闷(悶)的拼音:mēn(ㄇㄣ)  

⒈ 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闷气。闷热。

⒉ 密闭,使不透气:茶刚沏上,闷会儿再喝。

⒊ 不吭声,不声张:他只是闷头苦干。

统一码

闷字UNICODE编码U+95F7,10进制: 38391,UTF-32: 000095F7,UTF-8: E9 97 B7。

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悶㥃

汉英互译

bored、close、cover tightly、depressed、in low spirits、stuffy

造字法

形声:从心、门声

English

gloomy, depressed, melancho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闷的拼音:

mēn  

〈词性:形〉

(1) 气闷,因气不通畅而引起的不快之感 [stuffy;stifling;air is close]

闭则热而闷。——《素问·风论》

(2) 又如:闷吐(心闷想吐);闷绝(晕倒。一说窒息而死);闷痒(因身体不舒爽而发痒);闷窒(窒息);闷躁(气闷烦躁)

(3) 沉默不出声或声音不响的样子 [(of a sound)muffled]

闷然而后应。——《庄子·德充符》

(4) 又如:闷默(静默不出声);闷闷(闷声不响)

词性变化

闷的拼音:

mēn  

〈词性:动〉

(1) 密闭,使不透气 [cover tightly]。如: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

(2) 呆在家里不出门 [shut oneself or sb. indoors]。如:别老闷在家里

(3) 过饱 [oversaturate]。如:肉吃多了,闷住了

(4) 昏闷;失去知觉 [depressed]。如:闷香(一种麻醉毒品,强盗常用它熏人后强奸或盗物)

(5) 另见 mèn  

常用词组

闷雷、闷气、闷热、闷声、闷头儿

基本词义

闷的拼音:

mèn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门声。本义:烦闷;愤懑)

(2) 同本义 [depressed;bored;dejected;in low spirits]

闷,懑也。——《说文》

遯世无闷。——《易·乾卦》。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中闷瞀之忳忳。——《楚辞·九章·惜诵》

忧闷欲死。——《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闷闷渴渴(形容烦闷苦恼);闷怀顿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闷恹恹(精神疲乏,心情烦闷);闷嗗咄(闷闷的一声不响)

(4) 密闭不透气 [be tightly closed;sealed;air-tight]。如:闷子车

(5) 另见 mēn  

常用词组

闷沉沉、闷罐车、闷棍、闷葫芦、闷酒、闷闷不乐、闷气、闷子车、闷嘴葫芦

  拼音    注音  ㄏㄨˊ   繁体  衚、鬍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DEG  仓颉  JRB  郑码  EDJQ  四角  47620  结构  左右电码  5170  区位  2690  统一码  80E1  笔顺  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胡(鬍)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⒎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⒏ 姓。

统一码

胡字UNICODE编码U+80E1,10进制: 32993,UTF-32: 000080E1,UTF-8: E8 83 A1。

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鬍瑚

汉英互译

carelessly、recklessly

造字法

形声:从月、古声

English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胡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wattle]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st.resembling a wattle]。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Hu,non-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in ancient times]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Hu people]。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Hu state]。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词性变化

胡的拼音:   

〈词性:代〉

(1) 怎样;何 [how]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why]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what]。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胡的拼音:   

〈词性:形〉

(1) 黑 [black]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far;great]。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胡的拼音:   

〈词性:副〉

任意乱来 [outrageously;recklessly]。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胡的拼音:

  

〈词性:名〉

(1) 胡须 [moustache,beard or whiskers]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胡的拼音:

(1) 衚   

(2) 见“胡同”( hútong  )“衚”

(3) 另见   

常用词组

胡编乱造、胡缠、胡扯、胡吃海喝、胡吹、胡吹海摔、胡匪、胡搞、胡花、胡话、胡混、胡笳十八拍、胡椒、胡搅、胡搅蛮缠、胡来、胡卢、胡噜、胡乱、胡抡、胡萝卜、胡麻、胡闹、胡吣、胡琴,胡琴儿、胡人、胡说、胡说、胡说八道、胡思乱想、胡同、胡须、胡言乱语、胡言乱语、胡支、胡诌、胡诌乱傍、胡子、胡子工程、胡子拉碴、胡走游飞、胡作非为

  拼音    注音  ㄌㄨˊ   繁体    
部首  卜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HNE  五笔98  HNR  仓颉  YS  郑码  IDXM  四角  21207  结构  上下电码  4151  区位  3412  统一码  5362  笔顺  丨一フ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卢(盧)的拼音:lú(ㄌㄨˊ)  

⒈ 饭器。

⒉ 黑色:“卢弓一,卢矢百”。

⒊ 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⒋ 姓。

统一码

卢字UNICODE编码U+5362,10进制: 21346,UTF-32: 00005362,UTF-8: E5 8D A2。

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ottage, hut; surname; bl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卢的拼音:

  

<名,形>

(1)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2) 同本义 [a vessel for holding cooked rice]

卢,饭器也。——《说文》

(3) 通“庐”。房屋 [building;house]

君卢屋妾。——《荀子·富国》

(4) 瞳人 [pupil of the eye]

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汉书·扬雄传》

(5) 通“颅”。头盖骨 [skull;cranium]

蹶蹏足以破卢陷匈。——《淮南子·修务》

(6) 〈词性:形〉 黑色 [black]

卢弓一。——《书·文侯之命》

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汉书·王莽传下》。师古曰:“韩卢,古 韩国之名犬也。黑色曰卢。”

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水经注·滱水》

上九。与荼有守,辞于卢首不殆。——汉· 扬雄《太玄经》。 范望注:荼,白也;卢,黑也。

于是乎卢橘夏熟。——《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卢弓;卢矢;卢瞳(黑眼珠);卢狗(即韩卢。战国时韩国良犬);卢猎(即卢鹊);卢鹊(古代良犬韩卢、宋鹊的并称。亦泛指良犬);卢卢(呼犬声)

(8) 姓

常用词组

卢比、卢布、卢沟桥、卢橘、卢延让

闷胡卢: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