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注音ㄇㄥˇ ㄓˋ ㄔㄤˊ ㄗㄞˋ
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处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
感情猛志常在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猛的拼音:měng(ㄇㄥˇ)
⒈ 气势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
⒉ 忽然,突然:猛然。猛省(xǐng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
⒊ 严厉:宽以济猛。
⒋ 凶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兽。猛戾。猛悍。
⒌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猛犸。
猛字UNICODE编码U+731B,10进制: 29467,UTF-32: 0000731B,UTF-8: E7 8C 9B。
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勐
suddenly、with a rush
形声:从犭、孟声
violent, savage, cruel; bold
详细解释◎ 猛的拼音: mě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strong dog]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2) 又如:大猛(大狗)
◎ 猛的拼音: měng
〈词性:形〉
(1) 凶恶可怕 [fierce;ferocious;violent]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3) 勇猛;威猛 [valiant]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4)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5) 严厉 [severe]。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6) 猛烈(强烈;刚烈) [fierce;violent;vigorous]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 猛的拼音: měng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荀]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2)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3) 非常,甚 [very]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猛不防、猛打、猛地、猛丁、猛干、猛攻、猛虎、猛击、猛将、猛进、猛劲儿、猛可、猛烈、猛犸、猛扑、猛禽、猛然、猛兽、猛醒、猛乍、猛子
志(誌)的拼音:zhì(ㄓˋ)
⒈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⒉ 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⒊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⒋ 记号:标志。
⒌ 〈词性: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⒍ 姓。
志字UNICODE编码U+5FD7,10进制: 24535,UTF-32: 00005FD7,UTF-8: E5 BF 97。
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誌痣
ideal、keep in mind、mark、records、will
形声:从心、士声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详细解释◎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will]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record;annals]。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frame of mind]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consciousness]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flag]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nevus]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有志;立志;专心 [devote]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keep in mind]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admire]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record]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narrate]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 志的拼音:
誌 zhì
〈词性:动〉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remember;recall]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take notes;record]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mark]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 志的拼音:
誌 zhì
〈词性:名〉
(1) 标记;记号 [sign;mark]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record]。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志哀、志大才疏、志气、志趣、志士、志同道合、志行、志学、志愿
常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⒉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⒊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⒋ 姓。
常字UNICODE编码U+5E38,10进制: 24120,UTF-32: 00005E38,UTF-8: E5 B8 B8。
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㦂裳
constant、frequent、ordinary
形声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详细解释◎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flag]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routine;law]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feudal order of importance or seniori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量〉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constant;fixed;invariable]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ordinary;common;normal]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fixed;established]。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1) 经常,常常 [frequently;often]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have already]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常备、常备不懈、常备军、常常、常川、常度、常规、常规化、常规武器、常轨、常会、常见、常可、常来常往、常礼、常绿、常年、常年、常情、常任、常设、常识、常事、常数、常态、常谈、常套、常温、常务、常务委员会、常言、常用、常用对数、常驻
在的拼音:zài(ㄗㄞˋ)
⒈ 存,居:存在。健在。青春长在。
⒉ 存留于某地点:在家。在职。在位。
⒊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在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在乎。事在人为。
⒋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在种地。
⒌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在逃。在望。在握。在理。在朝(cháo )。在野。在世。
⒍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在所不辞。无所不在。
在字UNICODE编码U+5728,10进制: 22312,UTF-32: 00005728,UTF-8: E5 9C A8。
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扗
be、depend on、exist、at、in
正在
形声:从土、才声
be at, in, on; consist in, rest
详细解释◎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be living;exist]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3)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4) 居于,处于 [be at;be on]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春秋·昭公三十年》
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平原不在。——《世说新语·自新》
人在室中。——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其在一室。
(5) 又如:文件在桌上;在侍(儿女在父母身旁);在室(女子未婚);在丧(居丧)
(6) 在于;决定于 [depend on;rest with;be in]
山不在高。——唐·刘禹锡《陋室铭》
水不在深。
不在他人。——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全在我少年。
(7) 又如:贵在坚持;这事在你自己;要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在道(在于正道)
(8) 留在[某团体],属于[某团体][be a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join or belong an organization]。如:在党不在党?在籍(在官籍上注名);在官(在职为官);在服(在职,居官);在事(居官任事);在栋(官居高位);在势(当权)
(9) 省视;观察 [inspect]
存往者,在来者。——《大戴礼记》
(10) 存问,问候 [greet]
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到 [arrive]
把橹一摇,那小船早荡在江心里去。——《水浒传》
◎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介〉
(1) 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 [in;on;at]
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便在前发。
在药则未为良时。(在药就药材来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在研究所工作;在梦中;在夜里;在某种情况下;在斯(在这里);在道(正在途中);在里(在军中;在里);在假(在假期中);在官言官(官:古地存放档案的机构。引申为地方。在什么地方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在堂(在屋里)
(3) 从 [from]
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不肯放。——《水浒传》
◎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副〉
(1) 才;正在 [just;be in]?
(2) 又如:在建造
◎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相当于“得”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表示一定的语气
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王安石《华严院此君亭》
(3) 相当于“着”
料想双亲像,他每留在。——《琵琶记》
◎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名〉
(1) 地方;处 [place]
吾犹不能之(到)在。——王充《论衡》
无日不营,无在不卫。——《辽史·营卫志上》
(2) 姓
在案、在帮、在编、在场、在朝、在党、在乎、在即、在家、在教、在劫难逃、在理、在理会、在内、在前、在世、在数、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难免、在逃、在天之灵、在途、在外、在望、在位、在握、在下、在写、在心、在学、在押、在野、在野党、在业、在一起、在意、在于、在在、在职、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