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粒米束薪的意思

shùxīn

粒米束薪



拼音lì mǐ shù xīn

注音ㄌ一ˋ ㄇ一ˇ ㄕㄨˋ ㄒ一ㄣ

解释粮柴少得可怜。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储备少。

感情粒米束薪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ㄌ一ˋ   
部首  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UG  仓颉  FDYT  郑码  UFSU  四角  90918  结构  左右电码  4721  区位  3303  统一码  7C92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粒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成颗的东西,细小的固体:米粒。盐粒。颗粒。粒子(a.成果的、细小的东西,“子”读轻声;b.指“基本粒子”,物理学上指构成物体的最简单的物质)。

⒉ 量词,多指颗粒状的东西:一粒米。一粒珍珠。

统一码

粒字UNICODE编码U+7C92,10进制: 31890,UTF-32: 00007C92,UTF-8: E7 B2 92。

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rain、granule

造字法

形声:从米、立声

English

grain; small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粒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米,立声。本义:米粒,谷粒)

(2) 同本义 [grain]。如:粒食(以米谷为食);粒米束薪(极言粮草之少);粒米狼戾(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3) 粒状物 [granule;bead]。如:盐粒;豆粒;砂粒儿;细粒

词性变化

粒的拼音:   

〈词性:动〉

(1) 进食;吃饭 [take food]。如:粒食(以谷物为食)

(2) 养活 [support;feed]

生我百谷,粒我烝民。——晋· 傅咸《喜雨赋》

(3) 通“立”。成 [accomplish;succeed]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书·皋陶谟》

粒的拼音:   

〈词性:量〉

用于呈圆形的器物,相当于“颗”。如:三粒子弹

常用词组

粒度、粒间、粒雪、粒子

  拼音    注音  ㄇ一ˇ   
部首  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OYTY  仓颉  FD  郑码  UF  四角  90904  结构  单一电码  4717  区位  3555  统一码  7C73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米的拼音:mǐ(ㄇ一ˇ)  

⒈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⒉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⒊ 姓。

统一码

米字UNICODE编码U+7C73,10进制: 31859,UTF-32: 00007C73,UTF-8: E7 B1 B3。

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eter、ric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米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rice;shelled or husked seed]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rice]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a bit]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美 meter;英 metre]。如:米制

(9) 姓

常用词组

米尺、米醋、米饭、米粉、米粉肉、米泔水、米黄、米黄色、米酒、米老鼠、米粒、米粮川、米面、米色、米汤、米虾、米象、米制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KII  五笔98  SKD  仓颉  DL  郑码  FJVV  四角  50906  结构  单一电码  2631  区位  4288  统一码  675F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束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  )。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⒉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⒊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⒋ 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⒌ 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⒍ 姓。

统一码

束字UNICODE编码U+675F,10进制: 26463,UTF-32: 0000675F,UTF-8: E6 9D 9F。

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nd、bundle、colligate、faggot、fagot、reatrain、sheaf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木像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

English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束的拼音: shù  

〈词性:动〉

(1) (会意。从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名]∶姓

词性变化

束的拼音: shù  

〈词性: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常用词组

束带、束发、束缚、束身、束手、束手待毙,束手待死,束手就毙、束手就擒、束手无策、束狭、束脩、束腰、束之高阁、束装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AUSR  仓颉  TYDL  郑码  ESFP  四角  44921  结构  上下电码  5647  区位  4829  统一码  85AA  笔顺  一丨丨丶一丶ノ一一丨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薪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柴火:薪苏(打柴割草)。薪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统一码

薪字UNICODE编码U+85AA,10进制: 34218,UTF-32: 000085AA,UTF-8: E8 96 AA。

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rewood、salary

造字法

形声:从艹、新声

English

fuel, firewood; sala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薪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同本义 [grass;hay]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3)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firewood;faggot;fuel]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5) 薪水、薪金的省称 [salary]。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词性变化

薪的拼音: xīn  

〈词性:动〉

(1) 取以为薪;打柴 [collect firewood]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2)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常用词组

薪传、薪俸、薪火、薪金、薪尽火传、薪水、薪饷、薪资

粒米束薪: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