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宽严得体的意思

kuānyán

宽严得体



拼音kuān yán dé tǐ

注音ㄎㄨㄢ 一ㄢˊ ㄉㄜˊ ㄊ一ˇ

解释得体:合乎分寸。宽厚和严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9回:“众将见绤彀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有分寸。

感情宽严得体是中性词。

繁体寬嚴得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kuān   注音  ㄎㄨㄢ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AMQ  仓颉  JTBU  郑码  WDEL  四角  3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1401  区位  3177  统一码  5BBD  笔顺  丶丶フ一丨丨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宽(寬)的拼音:kuān(ㄎㄨㄢ)  

⒈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宽广。宽阔。宽绰。宽敞。宽度。宽旷。宽窄。

⒉ 使松缓:宽心。宽衣。宽解。宽慰。

⒊ 不严厉,不苛求:宽待。宽宏。宽厚。宽松。宽容。宽恕。宽仁。宽赦。

⒋ 富裕:宽裕。

⒌ 姓。

统一码

宽字UNICODE编码U+5BBD,10进制: 23485,UTF-32: 00005BBD,UTF-8: E5 AE BD。

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寬寛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road, wide; spacious,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房屋有关,苋( kuān  )声。本义:房屋宽敞)

(2) 同本义 [spacious]

宽,屋宽大也。——《说文》

府寺宽敞。——《后汉书·刘般传》

(3) 又如:宽厂(宽敞);宽空(宽畅,不阻塞);宽转(宽敞有余地)

(4) 广阔;面积大。与“狭”相对 [broad;wide]

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5) 横的距离大[wide]

阶庭宽窄才容足。——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

(6) 又如:宽乡(指地广人稀之地);宽平(指宽阔平坦之处);宽衍(宽阔平坦)

(7) 度量宽宏;宽厚 [lenient]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传:“宽能容众。”

言宽以居之。——《易·文》

宽而栗。——《书·皋谟》。郑注:“谓度量宽宏。”

文帝宽,不忍罚。——《汉书·吴王刘濞传》

宽哉,不被于利。——《韩非子·说林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陈明选宽厚呕煦。——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宽洪(心胸宽阔器量大);宽猛相济(指施政时要宽严相辅而行);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宽泽(宽仁有恩德);宽绰(宽弘广大。多指器量)

(9) 舒缓;延缓 [relieve]。如:宽延(宽缓,延缓);宽柔(宽缓和柔);宽快(畅快,舒服;衣服肥大);宽缓(委婉和缓)

(10) 宽坐(多坐一会儿。留坐的敬词)宽松;松弛。紧的反义词 [loose]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上》

(11) 又如:宽余(肥大,宽松);宽褪(过分肥大);宽衫(古人穿在外面的长袍,具有普通礼服的性质)

(12) 多;富裕 [abundant]

以二人居室十间,公田一顷,宽然有余矣。——洪亮吉《治平篇》

(13) 又如:宽饮(劝酒之词。表示请人多喝些酒)

词性变化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名〉

宽度,广度 [breadth;width]。如:这条河有一里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球场的宽和长都有严格规定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动〉

(1) 放松;放宽 [loose;relieve]

则械系不稍宽。——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

终亦稍宽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3) 又如:宽制(放宽法制);宽律(放宽刑律);宽放(放宽);宽限(宽延期限)

(4) 宽免;宽恕 [mitigate and annul;pardon]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宽贳(宽恕;宽赦);宽护(宽恕庇护);宽减(从宽减免);宽缓(宽容而不急迫)

(6) 减轻 [lighten;relax]

宽徭役。——《盐铁论·诛秦》

(7) 又如:宽征(减轻或缓征赋税);宽痛(减轻痛苦);宽徭(减轻徭役)

(8) 宽慰;宽解 [console]。如:宽勉(宽解勉励);宽譬(劝慰宽解,使人消解愁闷)

(9) 卸脱;解开 [take off]。如:宽衣(旧时敬辞。请人脱去衣服);宽章(请客人脱掉外面袍褂的敬辞)

常用词组

宽畅、宽敞、宽绰、宽绰、宽打窄用、宽大、宽大、宽大为怀、宽待、宽贷、宽度、宽泛、宽斧、宽广、宽宏,宽洪,宽弘、宽宏大量,宽洪大量,宽宏大度,宽洪大度、宽厚、宽缓、宽假、宽解、宽口、宽旷、宽阔、宽阔、宽亮、宽免、宽饶、宽容、宽赦、宽舒、宽恕、宽爽、宽松、宽慰、宽心、宽心、宽心丸,宽心丸儿、宽衣、宽银幕电影、宽影片、宽宥、宽余、宽裕、宽窄、宽展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ODR  五笔98  GOTE  仓颉  MTCH  郑码  AKM  四角  10201  结构  上下电码  0917  区位  4947  统一码  4E25  笔顺  一丨丨丶ノ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严(嚴)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紧密,没有空隙:严紧。严密。

⒉ 不放松,认真:严格。严肃。严正(严肃正当)。严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严严”)。严饬(a.严格命令;b.谨严)。威严。

⒊ 郑重,庄重:庄严。尊严。

⒋ 厉害的:严厉。严苛。

⒌ 重大:严重。

⒍ 姓。

统一码

严字UNICODE编码U+4E25,10进制: 20005,UTF-32: 00004E25,UTF-8: E4 B8 A5。

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嚴嵓厳

汉英互译

severe、strict、tigh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trict, rigorous, rigid; st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1) 同本义 [urgent]

事严,虞不敢请。——《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严急(犹危急;紧急);严行(急行);严鼓(急鼓,急促的鼓声)

(3) 严厉;严肃 [stern;strict]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性严毅。——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严紧(严厉);严查(严格检查);严假(期限严格的假期);严戢(谓严格管理);严讥(严格查问);严谴(严厉谴责);严辞(严厉的言辞);严罚(严厉处罚);严察(严厉苛察);严禁(严厉的禁令);严愎(严厉而刚愎);严参(严厉弹劾);严处(严厉处罚);严敏(严厉果断);严重(严肃而持重);严介(严肃耿介);严色(严肃的神色);严直(严肃正直);严威(严肃而威重);严庄(严肃庄重);严远(严肃而使人敬畏);严悫(严肃而诚实);严谕(严肃告谕);严凝(严肃凝重);严懔(严肃而使人畏惧)

(5) 紧密 [tight;close]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唐· 韩愈《进学解》

驰而不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防伺甚严。——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6) 又如:严严实实(形容严密);严秘(犹严密,秘密);严捕(严密搜捕);严幄(严密的帷幄);严备(严密戒备);严设(谓严密设防);严紧(严密);严确(犹严谨,严密);严严(紧密严实貌);严警(严密警戒)

(7) 厚 [thick]。如:严冰(厚冰);严云(浓云)

(8) 猛烈,严酷 [bitter;cruel]

董之以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风雪严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词性变化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威严、威信 [majestic;serious]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2) 又如:严毅(威严刚毅);严惮(慑服);严翼(威严敬慎);严驵(威严傲慢);严耸(威严傲岸)

(3) 对父亲的尊称 [father]。如:严待(母丧父在);家严;先严;严命(对君父、长上之命的敬称)

(4) 警戒 [strictry]

严,戒也。昏鼓曰夜严,捶一鼓为一严,二鼓为二严,三鼓为三严…——《正字通》

(5) 姓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畏惧 [fear]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子》

(2) 又如:严惮(畏惧;害怕)

(3) 整饬;整备 [set to order]。如:严塞(整备要塞);严驾(整备车马)

(4) 尊敬,尊重 [respect]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严父(尊敬父亲);严敬(尊敬;敬重)

(6) 通“瞰”( kàn  )。远望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

内严一家而三不归。——《管子·轻重丁》。丁士涵云:“严乃瞰之借字。”

常用词组

严办、严惩、严惩不贷、严饬、严慈、严词、严冬、严防、严格、严格、严寒、严紧、严谨、严禁、严峻、严刻、严酷、严冷、严厉、严令、严明、严声、严师、严实、严守、严霜、严肃、严肃、严刑、严刑峻法、严讯、严阵以待、严整、严正、严重、严妆

  拼音  dé děi de   
注音  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GF  仓颉  HOAMI  郑码  OIAD  四角  2624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9  区位  2135  统一码  5F97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㝵㝶䙸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性变化

得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的拼音: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的拼音: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得的拼音: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常用词组

得亏

  拼音  tǐ tī   注音  ㄊ一ˇ ㄊ一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SGG  仓颉  ODM  郑码  NFA  四角  25230  结构  左右电码  7555  区位  4469  统一码  4F53  笔顺  ノ丨一丨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体(體)的拼音:tǐ(ㄊ一ˇ)  

⒈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⒉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⒊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⒋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⒌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⒍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⒎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⒏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⒐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其他字义

体(體)的拼音:tī(ㄊ一)  

⒈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统一码

体字UNICODE编码U+4F53,10进制: 20307,UTF-32: 00004F53,UTF-8: E4 BD 93。

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笨體躰骵軆

汉英互译

body、style、substance、system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体的拼音:

(1) 軆   

(2) 另见   

常用词组

体己

基本词义

体的拼音:

  

〈词性: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body]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limbs]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shape (of a person's body)physique;body]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body of domestic animal]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main part]

以天演为体。——[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substance]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specifications;laws]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omen]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nature]。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norm]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type of writing;literary form]。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system]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aspect of a verb]。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form;style]。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cube]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词性变化

体的拼音:

  

〈词性:动〉

(1) 亲身经验;体察 [personally do or experience sth.;experience and observe]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put oneself in another's position]。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divide;dismember]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take shape]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show]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model oneself]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succeed]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grow]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contain]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experience;practise]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常用词组

体表、体裁、体操、体侧、体察、体大思精、体罚、体肤、体格、体会、体积、体检、体力、体例、体谅、体量、体貌、体面、体内、体能、体念、体魄、体腔、体弱、体认、体势、体式、体态、体坛、体贴、体贴入微、体统、体外受精、体位、体味、体温、体温计、体无完肤、体悟、体惜、体系、体校、体现、体刑、体形、体性、体恤、体癣、体验、体液、体育、体育场、体育馆、体育运动、体质、体制、体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