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尽心图报的意思

jìnxīnbào

尽心图报



拼音jìn xīn tú bào

注音ㄐ一ㄣˋ ㄒ一ㄣ ㄊㄨˊ ㄅㄠˋ

解释尽心:竭尽心力;图:谋划。比喻竭尽所有的心思谋划报答别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因向蒙教诲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尽心图报是中性词。

繁体儘心圖報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ìn jǐn   注音  ㄐ一ㄣˋ ㄐ一ㄣˇ   繁体  儘、盡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NYUU  仓颉  SOY  郑码  XMST  四角  77303  结构  上下电码  4147  区位  3001  统一码  5C3D  笔顺  フ一ノ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尽(盡)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⒉ 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

⒊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⒋ 都,全:尽然。尽是白的。尽收眼底。尽释前嫌。

其他字义

尽(儘)的拼音:jǐn(ㄐ一ㄣˇ)  

⒈ 极,最:尽底下。

⒉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量(liàng   )。尽管。

统一码

尽字UNICODE编码U+5C3D,10进制: 23613,UTF-32: 00005C3D,UTF-8: E5 B0 BD。

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儘盡侭

汉英互译

all、exhauste、to the greatest extent、try one's best、within the limits of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xhaust, use up; deple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尽的拼音:

jǐn  

〈词性:副〉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to the greatest extent]。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always]。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always]。如:尽子(总是;老是)

(5) 〈词性: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keep on doing sth.]。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词性变化

尽的拼音:

jǐn  

〈词性:动〉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within]。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first;give priority to]。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no matter]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4)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5) 另见 jìn  

常用词组

尽管、尽可能、尽快、尽量、尽先、尽自

基本词义

尽的拼音:

jìn  

〈词性:形〉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empty]

盡,器中空也。——《说文》

(2)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词性变化

尽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竭;完;没有了 [exhaust;finish]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3) 达到极限 [within the limits of;no more than]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4)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to the greatest extent]。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6) 死 [die]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7)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8) 努力完成 [use up;do one’s most]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9)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10) 追问 [question closely;make a detailed inquiry]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11) 消灭;消失 [annihilate;eliminate;perish]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尽的拼音:

jìn  

〈词性:介〉

(1) 到…底;到…尽头 [all;whole;to the end]。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2) 姓

尽的拼音:

jìn  

〈词性:副〉

(1) 全部,都 [all;completely;exhaustive]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2)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3) 另见 jǐn  

常用词组

尽瘁、尽欢、尽节、尽力、尽力而为、尽量、尽其所能、尽情、尽全力、尽然、尽人皆知、尽如人意、尽善尽美、尽是、尽收眼底、尽数、尽态极妍、尽头、尽夕、尽孝、尽心、尽兴、尽性、尽言、尽意、尽责、尽职、尽致、尽忠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注音  ㄊㄨˊ   繁体    
部首  囗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LTUI  仓颉  WHEY  郑码  JDRT  四角  60303  结构  全包围电码  0956  区位  4528  统一码  56FE  笔顺  丨フノフ丶丶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图(圖)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图案。图谱。图鉴。

⒉ 指地图:《亚洲略图》。图穷匕见。

⒊ 画:画影图形。

⒋ 计谋,计划:宏图(亦作“弘图”、“鸿图”)。良图。

⒌ 谋取,希望得到:图谋。图利。企图。妄图。励精图治。唯利是图。

统一码

图字UNICODE编码U+56FE,10进制: 22270,UTF-32: 000056FE,UTF-8: E5 9B BE。

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圖図圗

汉英互译

chart、drawing、fig、map、plot、picture、intention、attempt、plan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diagram; chart, map, pict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图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wéi  ),表示范围。啚(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2) 同本义 [plan and contrive;consider again and again]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sheme;seek;pursue;design]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plan and prepare;project]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draw]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imitate]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expect]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词性变化

图的拼音:

  

〈词性:名〉

(1) 所画的图画 [picture;drawing;chart]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map]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domain]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intentions]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tower]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tu]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book]。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常用词组

图案、图报、图财害命、图册、图存、图钉、图画、图籍、图件、图鉴、图解、图景、图赖、图例、图利、图录、图们江、图谋、图穷匕首见、图示、图书、图书馆、图书室、图说、图腾、图腾崇拜、图腾柱、图文并茂、图像、图形、图章、图纸

  拼音  bào   注音  ㄅㄠˋ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RBCY  仓颉  QSLE  郑码  DYXS  四角  57047  结构  左右电码  1032  区位  1708  统一码  62A5  笔顺  一丨一フ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报(報)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⒉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⒊ 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⒋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统一码

报字UNICODE编码U+62A5,10进制: 25253,UTF-32: 000062A5,UTF-8: E6 8A A5。

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ewspaper、report、reply、requi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port, tell, annou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报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judge]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recompense;repay]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report]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sacrifice]。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avenge]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需要纳税的财产] [declare]。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give an official,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go to]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nemesis]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词性变化

报的拼音:

bào  

〈词性:名〉

(1) 报纸 [newspaper]。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bulletin;report]。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periodical;journal]。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telegram]。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information;report]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常用词组

报案、报本反始、报表、报偿、报仇、报仇雪恨、报酬、报春花、报单、报到、报道、报道、报德、报端、报恩、报废、报复、报复、报告、报告、报告文学、报关、报馆、报国、报户口、报话机、报价、报捷、报界、报警、报刊、报考、报录、报录人、报马、报名、报名、报幕、报批、报请、报人、报丧、报社、报审、报失、报时、报税、报摊、报帖、报亭、报童、报头、报务员、报喜、报喜不报忧、报销、报晓、报效、报信、报应、报忧、报怨、报章、报账、报纸、报子

尽心图报: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