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交口同声的意思

jiāokǒutóngshēng

交口同声



拼音jiāo kǒu tóng shēng

注音ㄐ一ㄠ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解释犹言众口一词。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

例子《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满洲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康梁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于西太后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同“异口同声”。

感情交口同声是中性词。

繁体交口同聲

近义异口同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āo   注音  ㄐ一ㄠ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UQU  五笔98  URU  仓颉  YCK  郑码  SOOS  四角  00408  结构  上下电码  0074  区位  2927  统一码  4EA4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交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⒉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⒊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⒍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⒎ 同“跤”。

统一码

交字UNICODE编码U+4EA4,10进制: 20132,UTF-32: 00004EA4,UTF-8: E4 BA A4。

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㬵胶跤䢒

汉英互译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人两腿交叉之形

English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cross]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cross;interleave]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associate with]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deliver;hand over and take over]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copulate]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某个季节];刚到[某个时刻] [set in]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wag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turn in]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assign]。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词性变化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朋友 [friend]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friendship]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acquaintance]。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relations]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地点]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adjoining]。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时间]交替之际 [join]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bargain]。如:成交

(12) 跟头 [fall]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Jiao prefecture]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副〉

(1) 交替;更替,更迭 [alternately]。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at the same time]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each other]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通“姣”

(2) 美丽 [beautyful;pretty]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treat disrespectfully;arrogant]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deceitful;crafty]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常用词组

交拜、交班、交办、交杯酒、交臂、交臂失之、交变、交兵、交并、交叉、交叉点、交叉火力、交驰、交瘁、交存、交错、交代、交道、交底、交点、交叠、交恶、交锋、交付、交感神经、交割、交工、交公、交媾、交关、交好、交合、交互、交互、交欢、交还、交换、交辉、交汇、交会、交混、交火、交货、交戟、交际、交际花、交际舞、交加、交角、交接、交结、交睫、交界、交九、交卷、交口称誉、交困、交流、交流电、交纳、交派、交配、交迫、交契、交钱、交浅言深、交情、交融、交涉、交手、交售、交税、交谈、交替、交通、交通工具、交通壕、交通员、交头接耳、交往、交尾、交午、交恶、交响曲、交响乐、交心、交椅、交易、交易所、交谊、交语、交运、交战、交账、交谪、交织

  拼音  kǒu   注音  ㄎㄡ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KKKK  仓颉  R  郑码  JA  四角  6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656  区位  3158  统一码  53E3  笔顺  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统一码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词性变化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常用词组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拼音  tóng tòng   注音  ㄊㄨㄥˊ ㄊㄨㄥ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GKD  仓颉  BMR  郑码  LD  四角  7722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0681  区位  4512  统一码  540C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同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⒉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⒊ 和,跟:同流合污。

⒋ 姓。

其他字义

同的拼音:tòng(ㄊㄨㄥˋ)  

⒈ 〔胡同〕见“胡”。

统一码

同字UNICODE编码U+540C,10进制: 21516,UTF-32: 0000540C,UTF-8: E5 90 8C。

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仝詷

汉英互译

alike、be the same as、in common、same、toge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冂一、从口

English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be the same as]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participate 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in common]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uniform;unified;unitary]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词性变化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副〉

(1)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tong]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a unit of land measurement]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wine vessel]

(4) 姓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介〉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with]。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连〉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and;with]。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同案、同案犯、同案分离、同班、同班、同班同学、同伴、同胞、同胞、同辈、同病、同病相怜、同步、同侪、同仇敌忾、同窗、同窗、同床异梦,同床各梦、同党、同道、同等、同等对待、同等学历、同调、同恶相济、同犯、同房、同甘共苦、同感、同根词、同庚、同工同酬、同工异曲、同归、同归殊途、同归于尽、同行、同好、同花、同伙,同夥、同级、同居、同科、同乐、同类、同僚、同列、同龄、同流合污、同路、同门、同盟、同名、同名同姓、同命、同命运共呼吸、同谋、同年、同袍、同期、同气、同气连枝、同情、同情心、同人、同上、同生共死、同声、同时、同室操戈、同事、同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岁、同位素、同位语,同位词、同温层、同喜、同乡、同心、同心并力、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行、同性、同性恋、同性恋恐怖、同姓、同学、同样、同业、同一、同一、同意、同义词、同音、同音词、同寅、同源、同志、同舟共济、同宗、同族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1) 衕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R  仓颉  GAH  郑码  BXM  四角  40207  结构  上下电码  5116  区位  4189  统一码  58F0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统一码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磬聲

汉英互译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造字法

形声:从耳、声殳声

English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词性变化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常用词组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