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和蔼近人的意思

ǎijìnrén

和蔼近人



拼音hé ǎi jìn rén

注音ㄏㄜˊ ㄞˇ ㄐ一ㄣˋ ㄖㄣˊ

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例子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揣想那样的可怕。(鲁迅《离婚》)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和。

感情和蔼近人是褒义词。

繁体咊藹近人

近义和蔼可亲

反义冷若冰霜

英语have a way with one(kind and amiabl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é hè huó huò hú   
注音  ㄏㄜˊ ㄏㄜˋ ㄏㄨㄛˊ ㄏㄨㄛˋ ㄏㄨ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KG  仓颉  HDR  郑码  MFJ  四角  26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735  区位  2645  统一码  548C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和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⒉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⒊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⒋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⒌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⒍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⒎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⒏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⒐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⒑ 姓。

其他字义

和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⒉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其他字义

和的拼音:huó(ㄏㄨㄛˊ)  

⒈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其他字义

和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⒉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其他字义

和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统一码

和字UNICODE编码U+548C,10进制: 21644,UTF-32: 0000548C,UTF-8: E5 92 8C。

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咊咼惒盉訸鉌龢

汉英互译

and、sum、summation、together with、kind、pea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禾声

English

harmony, peace; peaceful, cal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和的拼音:

  

〈词性:形〉

(1) 和谐;协调。 [harmonious;coordinated]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2)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3) 和顺;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

(4) 和睦;融洽 [on friendly terms;harmonious]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

(6) 喜悦 [happy]。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

(7) 暖和;和煦;晴和 [warm]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8)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

(9) 适中;恰到好处 [moderate]。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10) 指身体健康舒适 [comfortable]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

(12) 日语的,日本的 [Japanese]。如:汉和辞典;和服

(13) 搀和,混和 [mix]

松脂蜡和纸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词性变化

和的拼音:   

〈词性:动〉

(1) 调和;调治;调适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become reconciled]

与楚以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

(4)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 [end in a draw]。如:这盘棋和了

(5) 交易 [trade]。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6) 合。汇合;结合 [converge]。如:和合

和的拼音:   

〈词性:名〉

(1)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sum]。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2) 和平 [peace]。如:讲和;求和;议和

和的拼音:   

〈词性:介〉

(1) 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 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和的拼音:   

〈词性:连〉

(1) 与 [and]。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or]。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4) 另见 hè;hú;huó;huò;huo  

常用词组

和蔼、和蔼可亲、和畅、和风、和风细雨、和服、和好、和缓、和会、和解、和局、和乐、和美、和睦、和暖、和盘托出、和平、和平鸽、和棋、和气、和洽、和亲、和善、和尚、和声、和氏璧、和事老、和数、和顺、和谈、和婉、和弦、和谐、和煦、和颜悦色、和议、和易、和衷、和约、和衷共济

基本词义

和的拼音:   

〈词性:动〉

(1) 应和;跟着唱 [join in (the singing)]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3) 附和;响应 [follow;echo;respond to]。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compose a poem in reply to one by another poet using the same rhyme words]。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5) 答应;允许 [agree]。如:和应(犹应和)

(6) 另见 hé;hú;huó;huò;huo  

基本词义

和的拼音:   

〈词性:动〉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win in gambling]

(2) 另见 hé;hè;huó;huò;huo  

基本词义

和的拼音: huó  

〈词性:动〉

(1)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

(2) 另见 hé;hè;hú;huò;huo  

基本词义

和的拼音: huò  

〈词性:动〉

(1) 掺合;混杂 [blend]。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2)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mix]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 蒙哄,欺骗 [wheedle]。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词性变化

和的拼音: huò  

〈词性:量〉

(1)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moment]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头和药

(3) 另见 hé;hè;hú;huó;huo  

常用词组

和弄、和稀泥

基本词义

和的拼音: huo  

——用于“搀和”( chānhuo  )、“搅和” jiǎohuo  、“暖和” nuǎnhuo  、“热和” rèhuo  、“软和”( ruǎnhuo  )

  拼音  ǎi   注音  ㄞˇ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AYJN  仓颉  TIVV  郑码  ESKR  四角  44727  结构  上下电码  5676  区位  1610  统一码  853C  笔顺  一丨丨丶フ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蔼(藹)的拼音:ǎi(ㄞˇ)  

⒈ 和气,和善:和蔼。蔼然。

⒉ 果实、树木繁茂的样子:幽蔼。蔼蔼。

⒊ 古同“霭”,云气。

统一码

蔼字UNICODE编码U+853C,10进制: 34108,UTF-32: 0000853C,UTF-8: E8 94 BC。

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蔼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藹譪

汉英互译

amiable、friendly

造字法

形声:从艹、谒声

English

lush; affable, friend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蔼的拼音: ǎi  

〈词性:形〉

(1) 树木生长繁茂 [luxuriant]

蔼蔼,盛也。——《广雅》

蔼,茂盛貌。——《集韵》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楚辞·宋玉·九辩》。

(2) 又如:蔼彩(芳鲜茂盛的样子)

(3) 盛多的样子 [numerous]

蔼蔼、济济,止也。——《尔雅》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诗·大雅·卷阿》

才夫蔼蔼而曼着兮。——《楚辞·逢纷》。注:“盛多貌。”

郁萧条其幽蔼。——扬雄《河东赋》

(4) 和气,态度好 [gentle]

笑语蔼然。——《聊斋志异·王大》。

(5) 又如: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词性变化

蔼的拼音:

ǎi  

〈词性:名〉

云气。通“霭” [mist]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文选·陆机·挽歌》

常用词组

蔼蔼、蔼然、蔼如

  拼音  jìn   注音  ㄐ一ㄣ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RPK  仓颉  YHML  郑码  PDW  四角  32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02  区位  2992  统一码  8FD1  笔顺  ノノ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近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附近。靠近。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

⒉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⒊ 亲密:亲近。近亲。近臣。平易近人。

⒋ 差别小,差不多:接近。相近。

⒌ 浅显:言近旨远。

统一码

近字UNICODE编码U+8FD1,10进制: 36817,UTF-32: 00008FD1,UTF-8: E8 BF 91。

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roximately、near、close、easy to understand、intima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辶、斤声

English

near, close; approach; intim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近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2) 同本义 [approach;be close to;draw near]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 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4) 引申追求,希求 [seek]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5)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6) 逼近 [press on towards]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易·系辞下》。韩康伯注:“位逼于君,故多惧也。”

(7) 得宠 [find favor with sb.]

襄子必近 幸子。——《战国策·赵策》

有七孺子皆近。——《战国策·齐策》

虽有贵戚近习。——《礼记·月令》

(8) 又如:近上(接近上司);近上的(接近上层的;等级高的);近珰(皇帝宠信的太监);近爱(帝王所亲近宠爱)

(9) 位于边缘;濒于 [verge on]。如:已近老年;近天(天边,极远之处);近正(接近正确;接近标准);近边(接近边疆)

(10) 知晓 [know]

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吕氏春秋》

词性变化

近的拼音: jìn  

〈词性:形〉

(1) 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 [near]

无有远近幽深。——《易·系辞》

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而日中时近也。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2) 又如:四近(周围附近的地方);邻近(位置挨近;附近);近宅(附近左右的住宅);近局(近邻,邻居);近火先焦(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

(3) 最近 [recent]

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4) 又如:新近(不久以前);近目(近日;目前);近夜(傍晚);近忧(近虞。目前的忧虑)

(5) 亲近 [intimate;closely related]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6) 又如:近宾(亲近的宾客;有亲密关系的宾客);近侍(亲近侍奉);近属(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近党(关系密切的亲族)

(7) 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 [easy to understand]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8) 又如:近识(识见浅陋);近器(才识浅陋平庸的人);近鄙(鄙薄);近浅(浅陋,平庸);近俗(浅近通俗);近事(浅鄙之事)

近的拼音: jìn  

〈词性:副〉

(1) 将近;差不多 [be approximately;be close to]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近半

常用词组

近便、近场、近臣、近程导弹、近处、近代、近道、近地点、近东、近古、近海、近乎、近畿、近郊、近景、近况、近来、近邻、近路、近密、近年、近旁、近期、近前、近亲、近情、近人、近日、近视、近世、近水楼台先得月、近似、近似值、近岁、近体诗、近卫军、近闻、近型、近幸、近洋、近义词、近因、近影、近友、近于、近缘、近月、近在咫尺、近战、近照、近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