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害人不浅的意思

hàirénqiǎn

害人不浅



拼音hài rén bù qiǎn

注音ㄏㄞˋ ㄖㄣˊ ㄅㄨˋ ㄑ一ㄢˇ

解释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例子一是社会风习害人不浅。官,本也有好的,可是在腐恶的环境下面,慢慢地也就像白布掉在污水坑里,变得又脏又臭了。

辨形“浅”,不能写作“潜”。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井里投砒霜

感情害人不浅是贬义词。

繁体害人不淺

近义坑人不浅

反义受益匪浅

英语cause infinite harm to peole(do people great harm; inflict a person not shallowl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ài   注音  ㄏㄞ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DHK  仓颉  JQJR  郑码  WDCJ  四角  30605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364  区位  2606  统一码  5BB3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害的拼音:hài(ㄏㄞˋ)  

⒈ 有损的,与“益”相对:害虫。害鸟。

⒉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害处。祸害。灾害。为民除害。

⒊ 使受损伤:害人。损害。伤害。危害。

⒋ 发生疾病:害眼。

⒌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害羞。害怕。

⒍ 杀死:杀害。遇害。

⒎ 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统一码

害字UNICODE编码U+5BB3,10进制: 23475,UTF-32: 00005BB3,UTF-8: E5 AE B3。

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amity、cause trouble to、evil、feel、harm、harmful、impair、kill、murder、suffer from

相关字词

利、益

造字法

形声:从宀、口、丰声

English

injure, harm; destroy, k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害的拼音: h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宀( mián  ),从口,丰( gài  )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 同本义 [impair;injure;damage;harm]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hinder]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kill;murder]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be jealous of; envy]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cause]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put the blame on sb. else; shift the blame onto others]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be shy;feel afraid or ashamed,etc.]。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feel]。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suffer from]。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be afraid of]。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vomit]。如:害孩子;害喜

词性变化

害的拼音: hài  

〈词性:名〉

(1) 灾害。祸害 [disaster;calamity]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vital part; crucial point]。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place]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evil]。如:为民除害

害的拼音: hài  

〈词性:形〉

(1) 有害的 [harmful;destructive;injurious]。如:害虫;害兽

(2) 另见   

常用词组

害病、害虫、害处、害口、害马、害命、害怕、害群之马、害人、害人不浅、害人虫、害臊、害兽、害喜、害羞、害眼、害月子

基本词义

害的拼音:   

〈词性:副〉

(1) 通“曷”。何不 [why not]

王害不违卜。——《书·大诰》

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孟子·梁惠王上》

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汉书·翟方进传》

(2) 另见 hài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拼音  bù fǒu   注音  ㄅㄨˋ ㄈㄡˇ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II  五笔98  DHI  仓颉  MF  郑码  GI  四角  1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8  区位  1827  统一码  4E0D  笔顺  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统一码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否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不的拼音: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不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丕”(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拼音  qiǎn jiān   注音  ㄑ一ㄢˇ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IGT  五笔98  IGAY  仓颉  EIJ  郑码  VHM  四角  33150  结构  左右电码  3239  区位  3919  统一码  6D45  笔顺  丶丶一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浅(淺)的拼音:qiǎn(ㄑ一ㄢˇ)  

⒈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浅。浅滩。浅海。屋子进深浅。

⒉ 不久,时间短:年代浅。

⒊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浅。浅薄。浅尝。浅见。浅近。浅陋。

⒋ 颜色淡薄:浅红。浅淡。

其他字义

浅(淺)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浅浅〕流水声。

⒉ (淺)

统一码

浅字UNICODE编码U+6D45,10进制: 27973,UTF-32: 00006D45,UTF-8: E6 B5 85。

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淺溅

汉英互译

fleet、not intimate、not long in time、shallow、simple、superficia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hallow, not deep; superfic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浅的拼音:

(1) 淺 jiān  

(2) 另见 qiǎn  

常用词组

浅浅

基本词义

浅的拼音:

qiǎn  

〈词性:动〉

通“践”。实行,实现 [carry out;fulfill]

臣之梦浅矣。——《韩非子·难四》

词性变化

浅的拼音:

qi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戔( jiān  )声。本义:水不深)

(2) 同本义。与“深”相对 [shallow]

浅,不深也。——《说文》

石濑兮浅浅。——《楚辞·湘君》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墨子·备城门》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反) [shallow]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麦田浅鬣寸许。——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浅小(距离近);浅攻(近距离出击,不深入敌方腹地)

(5) 浅显,明白易懂 [simple;easy]

何以为辨?喻深以浅。——《论衡》

(6) 又如:粗浅(浅显不深奥);浅切(浅易切当);浅直(浅显直率);浅注(简明的注释);浅俚(浅显粗俗);浅率(浅近率直;浅显粗率);浅稚(浅显幼稚)

(7) 肤浅,浅薄 [superficial]

浅人不察。——[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浮浅(浅薄;肤浅);浅丈夫(浅夫。见识短浅的人);浅人(见识浅薄的人);浅妄(浅薄妄为);短浅(狭窄而肤浅);浅术(肤浅的技艺);浅拙(浅薄笨拙)

(9) 狭,窄小 [narrow]。如:浅局(谓见识、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浅促(狭隘,心胸不开阔)

(10) 时间短 [not long]

施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相处的时间还浅

(12) 颜色淡的 [light]。如:浅蓝

(13) 衣带宽松 [loose]

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庄子》

(14) 另见 jiān  

常用词组

浅薄、浅尝、浅淡、浅短、浅浮雕、浅耕、浅海、浅见、浅礁、浅近、浅陋、浅露、浅色、浅水、浅说、浅滩、浅滩指示浮标、浅希近求、浅鲜、浅显、浅学、浅易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