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ī qiú wú dù
注音ㄍㄨㄟ ㄑ一ㄡˊ ㄨˊ ㄉㄨˋ
解释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贪得无厌。
感情规求无度是贬义词。
繁体規裘無度
近义贪得无厌
英语coveting without limit
动物生肖牛,虎,蛇
规(規)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画圆等的仪器:圆规。两脚规。
⒉ 法则,章程,标准:规则。法规。常规。清规戒律。
⒊ 格局,范围:规模。
⒋ 相劝:规尽力。规谏。规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规勉。
⒌ 谋划:规划。规约。
规字UNICODE编码U+89C4,10进制: 35268,UTF-32: 000089C4,UTF-8: E8 A7 84。
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規椝槼䂓
advise、compasses、dividers、gauge、plan、rule
会意:从见、从夫
rules, regulations, customs, law
详细解释◎ 规的拼音:
規、槼 guī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2) 同本义 [compasses;divider]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
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
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
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3)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规旋(如圆规般旋转);规轮(圆规和车轮);规轴(圆规之轴。比喻规度)
(4) 法度、准则 [law;rule]
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
(5)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比喻法度);规简(规矩法度);规检(规矩法度;循规矩,守法度);规度(规则法度)
(6) 模范;典范,风仪 [model]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魏· 王粲《咏史》
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晋传书王承传论》
(7) 又如:规仿(以为模范而加以仿效)
(8) 成例;标准;法则 [established practice; setrules]
夫萧规 曹随。—— 扬雄《解嘲》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韩非子·饰邪》
(9) 又如:规节(规矩,节操);规礼(清代官吏向下属索取的现金和礼品);规银(当时上海通行的计算银两。每两块银约合银元一元四角左右);规容(规范);规表(规范表率)
(10) 文体名 [name of a style]。如:五规(唐代文体名。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
◎ 规的拼音:
規 guī
〈词性:动〉
(1) 画圆 [draw a circle]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
曲眉规只。——《楚辞·大招》
(2) 又如:规圆(用圆规校之使其圆)
(3) 划分土地而占有 [the land and occupy it]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国语·周语中》
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4) 又如:规田(周时田地分等的名称。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称为一规。农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种的称为一井。四规相当一井);规表(划分明白)
(5) 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 [admonish;advise]
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庄子·盗跖》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6) 又如:规利(以利益来劝诱);规饬(劝诫);规过(规正过失);规谈(劝勉);规箴(规戒劝告);规镜(规鉴。规箴与鉴戒)
(7) 计划;打算 [plan]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8) 又如:规事(计划事情);规谋(规划计谋);规虑(规划;谋虑);规算(规划打算)
(9) 谋求;谋划 [try to gain;plan and contrive]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资治通鉴》
(10) 又如:规求(谋求;贪求);规脱(设法逃脱);规图(谋求);规画(筹划;谋划)
(11) 效法,摹拟 [follow]。如: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规摹效法)
(12) 揣摩 [conjecture]。如:规虑(揣摹测度);规磨(臆测,揣摩。引申有失误、差错的意思)
(13) 通“窥”。窥察 [peel at]
不能死之,千人环规。——《商君书·境内》
(14) 又如:规情(窥探军情或情报)
◎ 规的拼音:
規 guī
〈词性:形〉
(1) 圆形 [circular;round]
冥冥皓容,规规皓质。——唐· 蒋防《姮娥奔月赋》
(2) 又如:规天(圆形的天空);规空(圆形的天空);规规(圆的样子。多形容日月);规车(指车轮);规天矩地(象征圆的天和方的地)
(3) 浅陋、拘泥的样子 [meagre;rigidly adhere to]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清· 黄宗羲《原君》
规避、规程、规定、规定、规范、规范化、规复、规格、规划、规划、规诲、规谏、规诫、规矩、规矩、规律、规勉、规模、规劝、规行矩步、规则、规章、规整、规正
求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⒉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⒊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求字UNICODE编码U+6C42,10进制: 27714,UTF-32: 00006C42,UTF-8: E6 B1 82。
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蛷裘
beg、entreat、request、seek、try
供
象形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详细解释◎ 求的拼音:
裘 qiú
〈词性: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乐正求。——《汉书》
(3) 姓
◎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请求;干请;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strive for;seek]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ask for;demand]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explore]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blame]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select]。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solicit]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greedy for]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gather]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bribe]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求爱、求备、求成、求爹爹告奶奶、求告、求和、求婚、求假、求见、求教、求借、求救、求靠、求名求利、求偶、求乞、求签、求亲、求亲靠友、求情、求全、求全责备、求人、求仁得仁、求神、求生、求实、求索、求同存异、求仙、求降、求学、求医、求雨、求援、求战、求之不得、求知、求知欲、求助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無㷻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有
会意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无的拼音:
(1) 無 mó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wú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mó (南无)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 无的拼音:
無 wú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度的拼音:dù(ㄉㄨˋ)
⒈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⒉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风度。
⒊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度。
⒋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
⒌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⒍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度。法度。
⒎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⒏ 能容受的量:气度。
⒐ 考虑,打算:置之度外。
⒑ 过,由此到彼:度日。度假。欢度新春。
⒒ 量词,次:一度。再度。
⒓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度(剃发出家)。
⒔ 姓。
度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计算,推测: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度字UNICODE编码U+5EA6,10进制: 24230,UTF-32: 00005EA6,UTF-8: E5 BA A6。
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剫宅㡯渡
consideration、tolerance、degree、limit、linear measure、surmise
形声:从又、庶省声
degree, system; manner; to consider
详细解释◎ 度的拼音: dù
〈词性:名〉
(1) (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2) 同本义 [linear measure;size;measures]
度,法制也。——《说文》。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于人手取法,故从又。
同律度量衡。——《虞书》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执鞭度守门。——《周礼·司市》
吾忘持度。——《韩非子》
(3) 又如:尺度
(4) 法制;法度 [rule;law]
公室无度。——《左传·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
九曰以度教节。——《周礼·大司徒》。注:“谓宫室车服之制。”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马注:“法度也。”
(5) 又如:度轨(法度轨范);度矩(法度;法则)
(6) 限度,限额 [limit]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每月扣5元,扣满150元为度
(8) 胸襟;器度 [style of conduct]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
(9) 又如:气度
(10) 心意,考虑 [consideration]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置之度外(不介意);度内(计虑之内;意料之中)
(12) 程度 [level]。如:强度;力度;高度
(13) 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degree]。如:温度;湿度;浓度;弧度;角度;经纬度
(14) 常规 [convention;rule]。如:度程(格式,标准);度制(制度)
(15) [电]∶量词。千瓦小时的俗称,测量电能的单位 [kilowatt-hour;kwh]。如:一度电就是一个千瓦小时
(16) 计划 [design;plan;programme]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7) 姓
◎ 度的拼音: dù
〈词性:动〉
(1) 度过,越过 [pass]
年忽忽而日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
度百里之限。——《汉书·王莽传》。师古曰:“度,亦逾越也。”
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匡衡传》
则必度越诸子矣。——《汉书·扬雄传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度岁(过年);度与(递给;交给);度嘴(糊口;维持生计);苦度年关;虚度年华
(3) 僧尼道士劝人离俗出家 [try to persuade sb.to become a monk,nun or Taoist priest]
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人度了去。——《红楼梦》
(4) 超度;宗教说法,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say prayers or perform Buddhist service to release souls from purgatory]
据说虬早已被 吕洞宾度上天了。——《雨中登泰山》
(5) 又如:度说(道教佛教语。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脱(使人脱离人世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数(星相家迷信说法,以七曜与二十八宿度数相配,推测人事的吉凶)
(6) 谱写[乐曲] [write]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度词(依词谱曲);度声(按曲谱唱歌)
◎ 度的拼音: dù
<量词>
次 [times]
一年一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度的拼音: dù
<缀>
(1) 词缀。加在“年、季、月”后,指时间段落 [in stage of]。如:年度;季度;月度
(2) 另见 duó
度尺、度牒、度规、度过、度荒、度假、度假村、度量、度量衡、度命、度蜜月、度曲、度日、度日如年、度数、度夏、度外、度越
◎ 度的拼音: duó
〈词性:动〉
(1) 估计,推测 [estimate]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2) 又如:忖度(猜测,揣度);测度;度空儿(趁空儿,瞅空儿)
(3) 衡量 [judge;measure;weigh]
度地居民。——《礼记·王制》。释文:“量也。”
(4) 量;计算 [measure;calculate;count]
不度民械。——《礼记·少仪》。释文:“计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 另见 dù
度长絜大、度德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