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 wàn chāo
注音ㄍㄨㄚ ㄨㄢˋ ㄔㄠ
解释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出处《明史·景清传》:“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例子清·梁章钜《称谓录》第八卷:“永乐族景清,转相支连九族之姻亲,门生之门生,名瓜蔓抄。”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瓜蔓抄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瓜的拼音:guā(ㄍㄨㄚ)
⒈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儿。
瓜字UNICODE编码U+74DC,10进制: 29916,UTF-32: 000074DC,UTF-8: E7 93 9C。
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苽
melon
象形
melon, gourd, cucumber; rad. 97
详细解释◎ 瓜的拼音: guā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2) 同本义 [melon;gourd]。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诗·豳风·七月》
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诗经集注》
绵绵瓜瓞。——《诗·大雅·绵》
(3) 又如:瓜田(种瓜的田);瓜润(瓜受到灌溉后,长得更为丰美);瓜练(冬瓜的瓤);瓜瓤(瓜肉)
(4) 指形状如瓜的饰物、仪仗、兵器之类的器物 [melon-like thing]。如:瓜皮帽;瓜皮船;金瓜(简称“瓜”。一种充作仪仗的武器。长柄,上端作瓜形)
(5) 瓜州 [Gua prefecture]
(6) 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
(7) 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东
(8) 瓜洲,镇名 [Gua town]。又称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
(9) 通“蜗”( wō )。蜗牛 [snail]
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 瓜的拼音: guā
〈词性:动〉
(1) 瓜成熟 [ripen]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同“斋”,斋戒)如也。——《论语·乡党》
齐侯使 连称、 管至父戍 葵丘,瓜时而往。——《左传·庄公八年》
(2) 又如:瓜期(瓜代之期。官员任满由别人接任的日期);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同“瓜期”);瓜时(指瓜熟的时候)
(3) 分割 [cut apart]
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
(4) 又如:瓜剖(分割土地,同瓜分);瓜剖豆分(比喻国土被人侵占瓜分。也作“豆剖瓜分”)
瓜代、瓜蒂、瓜分、瓜葛、瓜果、瓜李之嫌、瓜连、瓜蔓、瓜农、瓜皮帽、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瓜子、瓜子脸、瓜子玉
蔓的拼音:màn(ㄇㄢˋ)
⒈ 同“蔓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扩展滋生。
蔓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细长能缠绕的茎:瓜蔓儿,扁豆爬蔓儿了。
蔓字UNICODE编码U+8513,10进制: 34067,UTF-32: 00008513,UTF-8: E8 94 93。
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蔓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曼
tendril、vine
形声:从艹、曼声
creeping plants, tendrils, vines
详细解释◎ 蔓的拼音: mán
另见 màn;wàn
蔓菁
◎ 蔓的拼音: màn
〈词性:名〉
(形声。从艸,曼声。本义:藤蔓,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vine]
蔓,葛属。——《说文》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丹藤翠蔓。——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蔓广则歧多,歧多则饶子。——《齐民要术·种瓜》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杜甫《新婚别》
◎ 蔓的拼音: màn
〈词性:动〉
(1) 蔓延;滋长 [creep]
野有蔓草。——《诗·郑风·野有蔓草》。传:“延也。”
敛蔓于野。——《诗·唐风·葛生》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如:蔓生(蔓延生长);蔓衍(扩展延伸);蔓草(蔓延滋生的草);蔓连(延伸串联);蔓蔓(滋长延伸的样子)
(3) 攀引,缠绕 [twine]。如:蔓引(如瓜蔓相互的牵连);蔓蔓(纠缠难察的样子)
◎ 蔓的拼音: màn
〈词性:形〉
(1) 杂乱 [mixed and disorderly]。如:蔓说(杂乱没有系统的言论);蔓悴(衰颓杂乱);蔓辞(杂乱繁琐的文字)
(2) 另见 mán;wàn
蔓草、蔓生、蔓生植物、蔓延
◎ 蔓的拼音: wàn
〈词性:名〉
(1) [口]∶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 [a tendrilled vine]。如:这棵黄瓜爬蔓了;瓜蔓;压蔓
(2) 另见 mán;màn
抄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⒉ 搜查而没收:抄没(mò )。抄家。抄斩。
⒊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⒋ 同“绰”2。
抄字UNICODE编码U+6284,10进制: 25220,UTF-32: 00006284,UTF-8: E6 8A 84。
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劋鈔挱
copy、lift、search、transcribe
形声:从扌、少声
copy, confiscate, seize
详细解释◎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抢掠 [rob]。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copy;transcribe]。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take up]。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抄报、抄本、抄查、抄道、抄道,抄道儿、抄稿、抄化、抄家、抄家灭门、抄近路、抄录、抄身、抄手,抄手儿、抄书、抄送、抄袭、抄写、抄造、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