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灌夫骂坐的意思

guànzuò

灌夫骂坐



拼音guàn fū mà zuò

注音ㄍㄨㄢˋ ㄈㄨ ㄇㄚˋ ㄗㄨㄛˋ

解释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用以指人借酒发泄心中的不满。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例子若师《争座位》三表,则为灌夫骂坐,可永绝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感情灌夫骂坐是中性词。

繁体灌夫駡坐

近义灌夫骂座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àn   注音  ㄍㄨㄢ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7画  总笔画  2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18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IAKY  仓颉  ETRG  郑码  VEJN  四角  34115  结构  左右电码  3487  区位  2564  统一码  704C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丨フ一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灌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浇地:灌溉。灌渠。浇灌。

⒉ 注入液体:灌注。灌浆。灌肠。

⒊ 指录音:灌唱片。

⒋ 炼铸。

⒌ 丛生,亦指丛生的树木:灌木。灌丛。

⒍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斟酒浇地降神。

统一码

灌字UNICODE编码U+704C,10进制: 28748,UTF-32: 0000704C,UTF-8: E7 81 8C。

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樌權潅

汉英互译

fill、irrigate、pour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pour; water; irrigate, flo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灌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雚( guàn  )声。本义:灌水)

(2) 同本义 [Guan River]

灌,灌水也。出庐江雩娄北入淮。——《说文》

(3) 灌水,源出河南省商城县南,东北经固始县西南曰曲河,北合史河流入淮水

(4) 丛生的树木 [shrub]

灌木,丛木。又,木族生为灌。——《尔雅》

灌,丛也。——《小尔雅》

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者,则无疑也。——[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灌木;灌莽;灌丛

词性变化

灌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浇;灌溉 [irrigate]

灌,浇也,渍也。——《广韵》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庄子·逍遥游》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促织》

引河水灌民田。——《史记·西门豹列传》

(2) 又如:灌植(浇水培植);灌濡(浇灌润泽);灌渎(灌溉用的小沟渠);灌畦(灌溉种菜);灌蔬(栽培菜蔬)

(3) 流注 [pour]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4) 又如:灌溢(流布);灌澍(灌注,流泻);灌洗(冲洗)

(5) 强行使喝下 [drink by force]

不能饮者以筒灌其中。——《韩非子·说疑》

(6) 又如:灌米汤(恭维);灌口(方言。给牲口灌药用的器具)

(7) 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 [sprinkle wine]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

灌用郁鬯。——《礼记·礼器》

(8) 又如:灌地(洒酒于地,求神降临)

(9) 盥洗 [wash]。如:灌手(洗手);灌澡(佛教语。即沐浴);灌沐(盥洗);灌佛(浴佛,灌洗佛像)

(10) 饮酒 [drink]。如:灌丧

(11) 浇铸 [grout]

烁一鼎之铜,以灌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汉· 王充《论衡·奇怪》

(12) 又如:灌辟(冶铸,冶炼)

(13) 装入 [fill]。如:灌肠

(14) 录音 [record]。如:灌音;灌制

常用词组

灌肠、灌肠、灌丛、灌溉、灌溉渠、灌浆、灌录、灌木、灌木丛、灌木林、灌区、灌渠、灌输、灌音、灌制、灌注、灌筑、灌醉

  拼音  fū fú   注音  ㄈㄨ ㄈㄨˊ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FWI  五笔98  GGGY  仓颉  QO  郑码  BDOD  四角  5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1133  区位  2382  统一码  592B  笔顺  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夫的拼音:fū(ㄈㄨ)  

⒈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⒉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⒊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⒋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其他字义

夫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⒉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⒊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

统一码

夫字UNICODE编码U+592B,10进制: 22827,UTF-32: 0000592B,UTF-8: E5 A4 AB。

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伕趺

汉英互译

husband、sister-in-law、goodman

相关字词

妇、妻

造字法

象形:像站着的人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夫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  ),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man]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husband]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working man]。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true man]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sleeve of a sword]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instep]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词性变化

夫的拼音:   

〈词性:副〉

(1) 通“复”。再,又一次 [again;once more]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常用词组

夫倡妇随、夫君、夫妻、夫妻店、夫权、夫人、夫子

基本词义

夫的拼音:   

〈词性:代〉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he,she,it,they]——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that,those]——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this,these]——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all]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词性变化

夫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拼音    注音  ㄇㄚˋ   繁体  罵、駡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KKCF  五笔98  KKCG  仓颉  RRNVM  郑码  JJX  四角  66127  结构  上下电码  5006  区位  3478  统一码  9A82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骂(駡)的拼音:mà(ㄇㄚˋ)  

⒈ 用粗野或带恶意的话侮辱人:骂人。骂街。骂名。咒骂。辱骂。

⒉ 斥责:他父亲骂他没出息。

统一码

骂字UNICODE编码U+9A82,10进制: 39554,UTF-32: 00009A82,UTF-8: E9 AA 82。

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駡罵

汉英互译

abuse、condemn、curse、let fly at、scold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accuse, blame, curse, sc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骂的拼音:

駡、罵、傌   

〈词性:动〉

(1)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2) 同本义 [abuse;curse;scold]

对子骂父。——《世说新语·方正》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斥骂(责骂。用严厉的话责备);咒骂(用恶毒的话骂);笑骂(讥笑并辱骂);辱骂(污辱谩骂)

(4) 增益。通“隖” [gain]

商则长诈,工则饰骂。——《盐铁论》

(5) 痛斥 [scathingly denounce;trounce;bitterly attack]

武骂 律曰。——《汉书·李广苏建传》

骂逆贼。——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应元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大骂而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常用词组

骂架、骂骂咧咧、骂名、骂人、骂山门、骂阵

  拼音  zuò   注音  ㄗㄨㄛ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WWFF  五笔98  WWFD  仓颉  OOG  郑码  ODOB  四角  88104  结构  上下电码  0976  区位  5588  统一码  5750  笔顺  ノ丶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坐的拼音:zuò(ㄗㄨㄛˋ)  

⒈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⒉ 乘,搭:坐车。坐船。

⒊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⒋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⒌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⒍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⒎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⒏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⒐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⒑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⒒ 同“座”。

统一码

坐字UNICODE编码U+5750,10进制: 22352,UTF-32: 00005750,UTF-8: E5 9D 90。

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㘴㘸座

汉英互译

sit、sitz、squat

相关字词

立、卧、站

造字法

会意:像两人坐在土上

English

sit; seat; ride, travel b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坐的拼音: zuò  

〈词性:动〉

(1)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 同本义 [sit]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 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sit]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孟浩然《舟中晓望》

(4)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5)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be seated]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

(6)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7) 定罪,由…而获罪 [be punished]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8)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9) 因…犯罪,触犯法律 [commit a crime]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10) 居留,停留 [stay]

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 归庄《黄孝子传》

(11)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12) 守,防守 [guard]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13)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

(14)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recoil]。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15)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sink]。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16)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put]。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17) 乘,搭 [机、船、车等] [travel by]。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词性变化

坐的拼音: zuò  

〈词性:名〉

(1) 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seat]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3)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坐的拼音: zuò  

<连>

(1) 因为;由于 [because]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

(2)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常用词组

坐班、坐标、坐标空间、坐标轴、坐不垂堂、坐禅、坐吃山空、坐吃享福、坐次、坐大、坐待、坐等、坐地分赃、坐垫、坐定、坐而论道、坐飞机、坐功、坐骨、坐骨神经、坐观成败、坐馆、坐果、坐化、坐家女,坐家女儿、坐监、坐江山、坐禁闭、坐井观天、坐科、坐客、坐困、坐蜡、坐牢、坐冷板凳、坐力、坐立不安、坐落、坐落、坐落、坐骑、坐蓐、坐山观虎斗、坐商、坐失、坐食、坐视、坐势、坐收渔利、坐守、坐台、坐探、坐堂、坐天下、坐桶、坐位,坐位儿、坐卧不宁、坐席、坐享其成、坐像、坐言起行、坐药、坐贻、坐以待毙、坐以待旦、坐浴、坐月子、坐赃、坐镇、坐庄、坐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