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ē wǔ shēng píng
注音ㄍㄜ ㄨˇ ㄕㄥ ㄆ一ㄥˊ
解释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出处元 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例子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辨形“升”,不能写作“生”。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歌舞升平是贬义词。
繁体謌舞升平
近义天下太平
反义兵荒马乱
英语celebrate peace by singing and dancing
俄语прославлять спокóйствие
德语tanzen und singen,um den Frieden zu verherrlichen(scheinbare Ruhe und Sicherhei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歌的拼音:gē(ㄍㄜ)
⒈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⒉ 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歌字UNICODE编码U+6B4C,10进制: 27468,UTF-32: 00006B4C,UTF-8: E6 AD 8C。
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可哥謌
cantus、chaunt、fytte、song
形声:从欠、哥声
song, lyrics; sing, chant; praise
详细解释◎ 歌的拼音:
謌 gē
〈词性:动〉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sing]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sing the praises of]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play music]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禽鸟]鸣叫 [chirp]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poet]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歌的拼音: gē
〈词性:名〉
(1) 歌曲;歌词 [song]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a kind of poet]。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brother;father]。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歌本、歌唱、歌唱家、歌词、歌功颂德、歌喉、歌剧、歌诀、歌迷、歌女、歌片儿、歌谱、歌曲、歌声、歌手、歌颂、歌坛、歌舞、歌舞剧、歌舞升平、歌啸、歌星、歌行、歌谣、歌吟、歌咏、歌仔戏、歌钟
舞的拼音:wǔ(ㄨˇ)
⒈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⒉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舞字UNICODE编码U+821E,10进制: 33310,UTF-32: 0000821E,UTF-8: E8 88 9E。
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儛
dance、wield
形声:下形上声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详细解释◎ 舞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形声。从舛( chuǎn ),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 同本义 [dance]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top of a clock]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 舞的拼音: wǔ
〈词性:动〉
(1) 跳舞 [dance]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brandish]。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play]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inspire]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make fun of]。如:舞旋(耍弄;折腾)
(8) 〈词性:方〉∶作,搞 [do]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stroke;fondle]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舞伴、舞弊、舞场、舞池、舞蹈、舞动、舞会、舞技、舞剧、舞迷、舞弄、舞女、舞谱、舞曲、舞台、舞台艺术、舞厅、舞艺、舞雩、舞姿
升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容量单位。
⒉ 量粮食的器具。
⒊ 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
升字UNICODE编码U+5347,10进制: 21319,UTF-32: 00005347,UTF-8: E5 8D 87。
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㚈昇阩陞斘
ascend、litre、promote、rise
降、落
象形
arise, go up; hoist; advance
详细解释◎ 升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单位 [liter, litre]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3)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 sheng ,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6)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80 strands]
冠六升,外毕。——《仪礼》
(7) 姓
◎ 升的拼音:
昇、陞 shēng
〈词性:动〉
(1) 上升,升起 [uprise]
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昇,作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3) 登,上 [ascend]
陞,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promote]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7) 谷物登场,成熟 [ripe]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8) 进奉,进献 [pay tribute]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 升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古州名 [Sheng prefecture] 故治在今南京市
(2) 姓(如宋有昇元中)
升沉、升调、升斗小民、升发、升高、升格、升汞、升官、升号、升华、升级、升降机、升空、升力、升幂、升平、升旗、升起、升迁、升任、升堂入室、升腾、升天、升学、升音、升帐、升值、升擢、升资
平的拼音:píng(ㄆ一ㄥˊ)
⒈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⒉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⒊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⒋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⒌ 治理,镇压:平定。
⒍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⒎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⒏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⒐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⒑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⒒ 姓。
⒓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⒔ 古同“评”,评议。
平字UNICODE编码U+5E73,10进制: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仄
会意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形〉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gentle;mild;quiet]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equal]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动〉
(1) 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becured]。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赛] 互无胜负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standard]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副〉
(1) 无缘无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平安、平白,平白无故、平板、平板车、平辈、平步青云、平产、平常、平常、平畴、平川、平旦、平淡、平淡无奇、平等、平等、平籴、平地、平地、平地风波、平地楼台、平地青云、平地一声雷、平调、平定、平动、平凡、平凡、平凡小事、平反、平泛、平方、平方根、平方公里、平方米、平房、平分、平分秋色、平伏、平服、平复、平光、平和、平衡、平衡觉、平衡木、平滑、平滑肌、平话、平缓、平毁、平假名、平价、平交、平靖、平静、平居、平局、平均、平均差、平均寿命、平均数、平均值、平空、平旷、平列、平陵、平流、平流层、平炉、平乱、平落、平米、平面、平面波、平面几何、平面角、平面图、平民、平明、平年、平叛、平平、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平铺直序、平起平坐、平权、平壤、平人、平日、平绒、平身、平生、平声、平时、平实、平实、平世、平视、平手、平水期、平素、平台、平坦、平添、平帖,平贴、平头、平头百姓、平头数、平头正脸、平妥、平稳、平西、平昔、平息、平心、平心定气、平心而论、平行、平行线、平型关、平衍、平阳、平野、平一、平移、平议、平抑、平易、平易近人、平庸、平庸之辈、平原、平月、平匀、平允、平仄、平展、平展展、平整、平整、平正、平直、平治、平装、平走慢步、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