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革故立新的意思

xīn

革故立新



拼音gé gù lì xīn

注音ㄍㄜˊ ㄍㄨˋ ㄌ一ˋ ㄒ一ㄣ

解释见“革故鼎新”。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ㄜˊ   
部首  革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FJ  仓颉  TLJ  郑码  EE  四角  44506  结构  单一电码  7245  区位  2479  统一码  9769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革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⒉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⒊ 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⒌ 姓。

统一码

革字UNICODE编码U+9769,10进制: 38761,UTF-32: 00009769,UTF-8: E9 9D A9。

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䩯䪂諽愅韚

汉英互译

change、hide、leather、transform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革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leather;hide]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headstall;halter]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词性变化

革的拼音:   

〈词性: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常用词组

革出、革出教门、革除、革故鼎新、革履、革面洗心、革命、革命烈士、革囊、革新、革新、革新能手、革职、革制品

基本词义

革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拼音    注音  ㄍㄨˋ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DTY  仓颉  JROK  郑码  EDJM  四角  48640  结构  左右电码  2399  区位  2542  统一码  6545  笔顺  一丨丨フ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故的拼音:gù(ㄍㄨˋ)  

⒈ 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⒉ 原因:缘故。原故。

⒊ 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⒋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⒌ 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

⒍ 死亡(指人):故去。病故。

⒎ 所以,因此:故此。故而。

⒏ 古同“顾”,反而。

统一码

故字UNICODE编码U+6545,10进制: 25925,UTF-32: 00006545,UTF-8: E6 95 85。

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ason、cause、hence、therefore、die、former、old、friend、happening、on purpo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攵、古声

English

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故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攴(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词性变化

故的拼音:   

〈词性:形〉

(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故的拼音:   

〈词性:动〉

(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故的拼音:   

〈词性: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故的拼音: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故的拼音:   

〈词性:代〉

〈词性: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常用词组

故步自封、故此、故城、故道、故第、故地、故典、故都、故而、故宫、故国、故伎、故伎重演、故家子弟、故迹、故交,故旧、故旧不弃、故居、故里、故弄玄虚、故人、故世、故事、故事片、故态复萌、故土、故我、故乡、故业、故意、故意杀人、故友、故园、故宅、故障、故辙、故知、故址、故纸堆、故作、故作端庄、故作姿态

  拼音    注音  ㄌ一ˋ   
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UUU  仓颉  YT  郑码  SU  四角  00108  结构  单一电码  4539  区位  3302  统一码  7ACB  笔顺  丶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立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站,引申为竖起来: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⒉ 做出,定出: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

⒊ 存在,生存: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⒋ 马上,即刻:立时。立刻。立等。

⒌ 姓。

统一码

立字UNICODE编码U+7ACB,10进制: 31435,UTF-32: 00007ACB,UTF-8: E7 AB 8B。

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stablish、exist、immediate、stand

相关字词

坐、破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立的拼音:   

<动、名>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stand]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erect;set upright]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set up;put up;establish;found]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lay down;draw up;conclude]。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define;decide;determine]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exist;subsist]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conduct oneself in society;have a foothold]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be enthroned;ascend the throne]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help;establish]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recommend]。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become an official]。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manifest oneself;reveal oneself]。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stop;stay]。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arrive;be present]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take food]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词性:名〉

通“位”。爵次、位次 [precedence]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词性变化

立的拼音:   

〈词性:副〉

(1) 立时;立刻 [immediately]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常用词组

立案、立逼、立场、立春、立等、立地、立地生根、立定、立冬、立法、立方、立方根、立方米、立方体、立竿见影、立功、立功赎罪、立国、立户、立即、立僵、立交、立脚、立决、立刻、立论、立马、立马良久、立眉瞪眼、立仆、立秋、立射、立身、立身处世、立时、立式、立誓、立体、立体几何、立体声、立夏、立宪、立像、立效、立心、立雪、立言、立业、立意、立有间、立约、立约人、立正、立志、立柱、立锥之地、立足、立足点、立足之地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SRH  仓颉  YDHML  郑码  SUFP  四角  029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0  区位  4834  统一码  65B0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一丨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新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⒉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⒊ 不久以前,刚才:新近。

⒋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⒌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新娘。新郎。新房。

⒍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姓。

统一码

新字UNICODE编码U+65B0,10进制: 26032,UTF-32: 000065B0,UTF-8: E6 96 B0。

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ew、fresh、newly

相关字词

旧、老、陈、故

造字法

形声:从斤、亲声

English

new, recent, fresh, mod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动〉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fell (trees)]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3) 更新,使之新 [renew;make new]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词性变化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形〉

(1)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new]

于彼新田。——《诗·小雅·采芑》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新台有洒。——《诗·邶风·新台》

谁家新燕啄春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变易新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故日新。——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新夷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新板洋钱(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新发子硎(喻初入学的学生);新文(新闻;新鲜事儿;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时文)

(3) 新洁;新鲜;清新 [fresh]

新鲜自求珍。——扬雄《太玄·务》

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如镜之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新鲜衣服(新鲜洁净的衣服);新莺出谷(形容鸟鸣悦耳);新切(清新而贴切);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新光(新鲜的光彩);新米(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5) 开始的 [original;beginning]

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6) 又如:新年下(农历新年;春节);新元(新春元旦);新吉(农历元旦);新年新岁(农历春节期间);新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新阳(初春)

(7) 结婚或结婚不久 [new-married]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 杜甫《佳人》

(8) 又如:新妇(新结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称“新官人”);新姑娘(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9) 没有用过的 [new]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佚名《古艳歌》

(10) 又如:新笔

(11) 新近;刚刚 [newly;recently]

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刘表新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新来与世界为缘。——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2) 又如:新霁(新晴);新军(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经教化);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结交的好友)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the grain or vegetable harvested recently]

天子尝新。——《礼记》

(2) 朝代名 [Xin Dynasty]。汉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八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

(3) 柴薪。后作“薪” [firewood]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4) 新的人或事物 [new;new people or things]

温故而知新。——《论语》

即其新。——唐· 韩愈《原毁》

不图其新。

(5) 姓

常用词组

新安江、新兵、新潮、新陈代谢、新仇旧恨、新春、新房、新风、新丰鸿门、新妇、新寡、新贵、新欢、新婚、新纪元、新记录、新技术、新加坡、新嫁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交、新居、新剧、新郎、新浪潮、新貌、新苗、新年、新娘、新篇章、新奇、新巧、新区、新人、新人新事、新任、新生、新生儿、新石器时代、新式、新事物、新手、新书、新唐书、新天地、新亭对泣、新文化运动、新文学、新闻、新禧、新鲜、新鲜事儿、新兴、新星、新型、新秀、新学、新雅、新异、新意、新颖、新雨、新月、新张、新正、新政、新知、新址、新制、新妆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