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纷纭杂沓的意思

fēnyún

纷纭杂沓



拼音fēn yún zá tà

注音ㄈㄣ ㄩㄣˊ ㄗㄚˊ ㄊㄚˋ

解释纷纭:交错;沓:重复。多而且杂乱。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虽然纷纭杂沓,仍自严肃整齐,只此一室之中,随从何止百数。”

用法作谓语;指多而且杂乱。

感情纷纭杂沓是中性词。

繁体紛紜雜沓

近义纷纷攘攘

英语mixed and disorderl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ēn   注音  ㄈㄣ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XWVN  五笔98  XWVT  仓颉  VMCSH  郑码  ZOYD  四角  28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88  区位  2355  统一码  7EB7  笔顺  フフ一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纷(紛)的拼音:fēn(ㄈㄣ)  

⒈ 众多,杂乱:纷纷。纷繁。纷杂。纷飞。纷纭。五彩缤纷。纷乱。纷扰。纷争。

⒉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统一码

纷字UNICODE编码U+7EB7,10进制: 32439,UTF-32: 00007EB7,UTF-8: E7 BA B7。

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fused、numerous

造字法

形声:从纟、分声

English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纷的拼音:

f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horsetail bag]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ribbon on a flag]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lace]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disaster]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dispute]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rag]。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词性变化

纷的拼音:

fēn  

〈词性:形〉

(1) 盛多,各种各样 [many and various]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confused;disorderly]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常用词组

纷繁、纷飞、纷纷、纷纷扬扬、纷乱、纷披、纷奢、纷纭、纷杂、纷争、纷至沓来

  拼音  yún   注音  ㄩㄣˊ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XFCY  仓颉  VMMMI  郑码  ZBZS  四角  21132  结构  左右电码  4789  区位  7101  统一码  7EAD  笔顺  フフ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纭(紜)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多而杂乱:纭纭。纷纭。

统一码

纭字UNICODE编码U+7EAD,10进制: 32429,UTF-32: 00007EAD,UTF-8: E7 BA AD。

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纭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纟、云声

English

confused, in disorder; numer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纭的拼音:

yún  

〈词性:形〉

(形声。从糸(   ),云声。双音词“纷纭”。本义:多盛的样子) 同本义 [numerous and disorderly]

纭,数乱也。——《玉篇》

常用词组

纭纭

  拼音    注音  ㄗㄚ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SU  仓颉  KND  郑码  QYF  四角  4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7177  区位  5251  统一码  6742  笔顺  ノ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杂(雜)的拼音:zá(ㄗㄚˊ)  

⒈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

⒉ 混合:夹杂。混杂。杂交。

统一码

杂字UNICODE编码U+6742,10进制: 26434,UTF-32: 00006742,UTF-8: E6 9D 82。

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朵雜雑襍

汉英互译

miscellaneous、mixed、sundr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mixed, blended; mix, ming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杂的拼音:

雜、襍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multicoloured]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mix; mingle]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get together; assemble]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词性变化

杂的拼音:

  

〈词性:形〉

(1) 驳杂不纯 [heterogeneous;mixed]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disorderly;chaotic]。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of writings and speech) many and miscellaneous with trifles]。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of population multitudinous;numerous]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various]。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extra;other than]。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crisscross]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杂的拼音:

  

〈词性:副〉

都;共同 [together; jointly; common]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杂的拼音:

  

〈词性: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minor official]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a part of traditional opera]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量]通“匝”(   )。圈 [circle]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

常用词组

杂拌儿、杂草、杂凑、杂感、杂工、杂环、杂烩、杂婚、杂货、杂货店、杂记、杂技、杂家、杂件,杂件儿、杂交、杂居、杂剧、杂粮、杂流、杂录、杂乱、杂乱无章、杂牌,杂牌儿、杂七杂八、杂糅、杂色、杂食、杂耍、杂税、杂说、杂碎、杂遝、杂谈、杂务、杂物、杂项、杂役、杂音、杂志、杂质、杂种、杂字

  拼音  tà dá   注音  ㄊㄚˋ ㄉㄚˊ   
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JF  仓颉  EA  郑码  KVK  四角  12609  结构  上下电码  3101  区位  7719  统一码  6C93  笔顺  丨フ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沓的拼音:tà(ㄊㄚˋ)  

⒈ 多,重复:沓沓(a.话多;b.弛缓;c.疾行)。杂沓。

⒉ 水翻腾沸涌:“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

⒊ 合:天与地沓。

⒋ 贪,黩:沓贪。沓吏。

其他字义

沓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量词,用于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一沓儿纸。一沓子。

统一码

沓字UNICODE编码U+6C93,10进制: 27795,UTF-32: 00006C93,UTF-8: E6 B2 93。

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沓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rowded、repeated

造字法

会意:从水、从曰

English

connected, joined; repe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沓的拼音:   

〈词性:量〉

(1) 堆,叠。堆在一起的或逐个叠放的薄的东西 [pile]。如:一沓银洋

(2) 用于叠起来的纸张(如书写纸等),可一张张扯 [pad]。如:一沓信纸

词性变化

沓的拼音:   

〈词性:名〉

(1) 借指叠起来的纸张或薄的东西 [pile]

此诗今在案沓卷中。——宋· 俞文豹《吹剑录》

(2) 另见   

基本词义

沓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水,从曰。说话多象水流。曰,说。本义:话多)

(2) 同本义 [talkative;verbose]

沓,语多沓沓也。——《说文》

噂沓背憎——《诗·小雅·十月之交》

(3) 又如:沓舌(多舌,多话);沓沓(语多的样子)

(4) 众多;重叠 [numerous;crowded and repeated]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5) 又如:重沓(重复繁冗);沓飒(群舞的样子),沓合(重叠);沓障(沓嶂。重重叠叠的山峰);沓拖(相重的样子)

词性变化

沓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合,合 [converge]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楚辞·屈原·天问》

(2) 贪婪 [greedy]。如:沓贪,沓冒(贪婪);沓猥(贪得而卑下);沓墨(贪污)

(3) 水翻腾沸涌 [seethe]。如:沓浪(汹涌的波浪)

(4) 在行进中击鼓 [beat drum in march]

沓鼓扬钲,南庭朔方知远近?——明· 汤显祖《紫箫记》

沓的拼音:   

〈词性:量〉

(1) 套 [set]——用于成套的器物。如:沓杯(套杯);沓柜(套柜)

(2) 另见 dá;ta  

常用词组

沓乱、沓杂

基本词义

沓的拼音: ta  

——见“疲沓”( píta  )

纷纭杂沓: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