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 fēn jí jí
注音ㄈㄣ ㄈㄣ ㄐ一ˊ ㄐ一ˊ
解释纷纷:众多。籍籍:杂乱的样子。纵横交错。形容众多而且杂乱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读荀》:“纷纷籍籍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
例子清·汪琬《辨公孙龙子》:“诸弟子之后,或流而为荀卿,或流而为庄周,禽滑厘,纷纷籍籍,皆异学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杂乱。
感情纷纷籍籍是中性词。
繁体紛紛籍籍
近义纷纷攘攘、纷纷穰穰
动物生肖牛,虎,蛇
纷(紛)的拼音:fēn(ㄈㄣ)
⒈ 众多,杂乱:纷纷。纷繁。纷杂。纷飞。纷纭。五彩缤纷。纷乱。纷扰。纷争。
⒉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纷字UNICODE编码U+7EB7,10进制: 32439,UTF-32: 00007EB7,UTF-8: E7 BA B7。
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紛
confused、numerous
形声:从纟、分声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详细解释◎ 纷的拼音:
紛 f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mì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horsetail bag]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ribbon on a flag]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lace]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disaster]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dispute]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rag]。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 纷的拼音:
紛 fēn
〈词性:形〉
(1) 盛多,各种各样 [many and various]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confused;disorderly]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纷繁、纷飞、纷纷、纷纷扬扬、纷乱、纷披、纷奢、纷纭、纷杂、纷争、纷至沓来
纷(紛)的拼音:fēn(ㄈㄣ)
⒈ 众多,杂乱:纷纷。纷繁。纷杂。纷飞。纷纭。五彩缤纷。纷乱。纷扰。纷争。
⒉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纷字UNICODE编码U+7EB7,10进制: 32439,UTF-32: 00007EB7,UTF-8: E7 BA B7。
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紛
confused、numerous
形声:从纟、分声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详细解释◎ 纷的拼音:
紛 f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mì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horsetail bag]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ribbon on a flag]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lace]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disaster]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dispute]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rag]。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 纷的拼音:
紛 fēn
〈词性:形〉
(1) 盛多,各种各样 [many and various]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confused;disorderly]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纷繁、纷飞、纷纷、纷纷扬扬、纷乱、纷披、纷奢、纷纭、纷杂、纷争、纷至沓来
籍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⒉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⒊ 登记:籍没(mò )。籍吏民。
⒋ 征收:籍田。
⒌ 〔籍籍〕①形容纷扰很大;②形容名声很大;③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⒍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籍字UNICODE编码U+7C4D,10进制: 31821,UTF-32: 00007C4D,UTF-8: E7 B1 8D。
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ok、membership、native place、record、roll
形声:上形下声
record, register, list; census
详细解释◎ 籍的拼音: jí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 )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又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 籍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 籍的拼音: jí
〈词性:形〉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籍贯、籍籍、籍没
籍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⒉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⒊ 登记:籍没(mò )。籍吏民。
⒋ 征收:籍田。
⒌ 〔籍籍〕①形容纷扰很大;②形容名声很大;③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⒍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籍字UNICODE编码U+7C4D,10进制: 31821,UTF-32: 00007C4D,UTF-8: E7 B1 8D。
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ok、membership、native place、record、roll
形声:上形下声
record, register, list; census
详细解释◎ 籍的拼音: jí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 )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又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 籍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 籍的拼音: jí
〈词性:形〉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籍贯、籍籍、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