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反经合权的意思

fǎnjīngquán

反经合权



拼音fǎn jīng hé quán

注音ㄈㄢˇ ㄐ一ㄥ ㄏㄜˊ ㄑㄨㄢˊ

解释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采取变通的手段。

感情反经合权是中性词。

繁体反經合権

近义反经行权、反经从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ǎn   注音  ㄈㄢ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CI  仓颉  HE  郑码  PDXS  四角  72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46  区位  2320  统一码  53CD  笔顺  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反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⒉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⒊ 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⒋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⒌ 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⒍ 类推:举一反三。

统一码

反字UNICODE编码U+53CD,10进制: 21453,UTF-32: 000053CD,UTF-8: E5 8F 8D。

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 reverse、on the contrary、turn ov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over and over again;again and again]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go back]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violate]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go there and back]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introspec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return]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report back on what has been done]。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analogize]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oppose;be 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  )。贱买而贵卖 [buy to resell]

词性变化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形〉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upside down;inside out;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副〉

(1) 反而;相反 [on the contrary]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常用词组

反霸、反败为胜、反绑、反包围、反比、反驳、反哺、反差、反常、反常现象、反衬、反冲、反刍、反串、反唇相讥、反倒、反动、反动派、反对、反对派、反对票、反而、反复、反复、反感、反感、反戈、反戈一击、反革命、反攻、反躬、反躬自问、反躬自责、反顾、反光、反光、反话、反悔、反击、反剪、反间、反间谍、反接、反诘、反抗、反客为主、反科学、反空降、反口、反馈、反老还童、反面、反目、反派、反叛、反扑、反其道而行之、反潜、反切、反求诸己、反裘负刍、反射、反身、反身代词、反诗、反手、反水、反思、反诉、反锁、反围攻、反围剿、反胃、反问、反响、反向、反省、反演、反咬一口、反义词、反应、反应堆、反应式、反映、反映论、反掌、反照、反正、反正、反正一样、反之、反转、反嘴、反坐、反作用、反作用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CAG  仓颉  VMNOM  郑码  ZXBI  四角  27112  结构  左右电码  4842  区位  3013  统一码  7ECF  笔顺  フ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经(經)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⒊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

⒋ 治理,管理: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

⒌ 通过: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

⒍ 禁受:经受。经风雨,见世面。

⒎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经常。经费。荒诞不经。

⒏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经脉。经络。

⒐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经。曾经。

⒑ 缢死,上吊:自经。

⒒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经。经血。

⒓ 古同“京”,数目。

⒔ 姓。

统一码

经字UNICODE编码U+7ECF,10进制: 32463,UTF-32: 00007ECF,UTF-8: E7 BB 8F。

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經坕経

汉英互译

after、by、classics、scripture、constant、endure、manage、deal in、by way、by way of、via

造字法

形声:从纟、声

English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经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warp]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longitude]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principle]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classics]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menses;menstruation]。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channels]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Confucianist classics]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Jing town]。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footpath;road]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词性变化

经的拼音:

jīng  

〈词性:动〉

(1) 治理 [administer]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go through]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manage;run]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measure;plan]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hang]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经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1) 正常;经常 [normal;regular;ordinary]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常用词组

经办、经编、经部、经产妇、经常、经典、经度、经费、经风雨见世面、经管、经过、经籍、经纪、经纪人、经济、经济犯罪、经济规律、经济合同、经济基础、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久、经久不衰、经久不息、经卷、经理、经历、经略、经略、经纶、经络、经年、经年累月、经期、经纱、经商、经师、经始、经世、经手、经首、经受、经售、经书、经水、经天纬地、经痛、经纬、经纬度、经纬仪、经文、经线、经销、经心、经行、经学、经血、经验、经义、经意、经营、经用、经由、经院、经传、经子

基本词义

经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spin]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词性: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comb the yarn in order to make it warp threads]。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拼音  hé gě   注音  ㄏㄜˊ ㄍㄜ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GKF  仓颉  OMR  郑码  ODAJ  四角  806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0678  区位  2647  统一码  5408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合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⒉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⒊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⒋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⒌ 总共,全:合家欢乐。

⒍ 计,折算:合多少钱。

⒎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其他字义

合的拼音:gě(ㄍㄜˇ)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⒉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统一码

合字UNICODE编码U+5408,10进制: 21512,UTF-32: 00005408,UTF-8: E5 90 88。

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㪉敆盒閤

汉英互译

add up to、be equal to、close、combine、join、proper、shut、suit、whole

相关字词

开、分、张、拆、离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bine, unite, join; ga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合的拼音:   

〈词性: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1 decilitre)]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基本词义

合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 同本义 [close;shut]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assemble]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unite;ally]。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combine;unite]。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conform to]。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suit]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merge;amalgamate]。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cover]。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mate;marry]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engage in a battle or contest]。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be equal to]。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棺材] [make]。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should]。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quarrel]。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clasp]。如:合手

(22) 回答,答 [answer]。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rse]。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词性变化

合的拼音:   

〈词性:形〉

(1) 全部;整个 [whole;all;entire]。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harmonious]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合的拼音:   

〈词性:名〉

(1) 盒子。后作“盒” [box]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合的拼音:   

〈词性:副〉

一起,共同 [together]。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合的拼音:   

〈词性:介〉

(1) 与;向 [for]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as]。如:合会(以及;和)

合的拼音:   

〈词性:量〉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round]。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合的拼音:

  

〈词性:动〉,〈词性:形〉

(1) 闭合 [close]。如:合眼

(2) 全;总共 [whole;all;entire]。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常用词组

合办、合抱、合璧、合编、合不来、合唱、合成、合得来、合订本、合法、合法性、合肥、合该、合格、合共、合股、合股、合乎、合伙、合伙人、合击、合计、合家、合家欢、合脚、合金、合卺、合理、合理化、合力、合流、合龙、合拢、合拢、合谋、合拍、合拍、合契、合群、合身、合时、合适、合算、合算、合同、合围、合心、合眼、合演、合叶、合页、合一、合宜、合意、合营、合影、合用、合于、合葬、合掌、合辙,合辙儿、合著、合着、合资、合纵、合奏、合作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SCY  仓颉  DE  郑码  FXS  四角  47940  结构  左右电码  2938  区位  4008  统一码  6743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权(權)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⒉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⒊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⒋ 暂且,姑且:权且。

⒌ 秤锤:权衡。

⒍ 衡量,估计:权其轻重。

⒎ 姓。

统一码

权字UNICODE编码U+6743,10进制: 26435,UTF-32: 00006743,UTF-8: E6 9D 83。

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權権

汉英互译

authority、power、right、tentatively

造字法

繁体为形声:从木、又声

English

power, right, author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权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  )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a kind of tree]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scale]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中春之月]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reins of power]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expedient]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plan]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official]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right;claim]。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cheekbone]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词性变化

权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weigh;compare]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balance]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权的拼音:

quán  

〈词性:副〉

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常用词组

权变、权柄、权臣、权贵、权衡、权衡、权力、权利、权门、权谋、权能、权且、权势、权术、权威、权威性、权位、权限、权宜、权益、权欲熏心、权责、权诈、权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