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杜门晦迹的意思

ménhuì

杜门晦迹



拼音dù mén huì jì

注音ㄉㄨˋ ㄇㄣˊ ㄏㄨㄟˋ ㄐ一ˋ

解释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出处《周书·宇文神举传》:“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孝武深纳焉。”

例子我准备杜门晦迹,潜心向佛

用法作谓语;指闭门隐居。

感情杜门晦迹是中性词。

繁体杜門晦跡

近义杜门绝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ㄉㄨ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SFG  仓颉  DG  郑码  FBVV  四角  44910  结构  左右电码  2629  区位  2237  统一码  675C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杜的拼音:dù(ㄉㄨˋ)  

⒈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⒉ 阻塞(  ),堵塞(  ):杜绝。杜塞(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⒊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⒋ 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统一码

杜字UNICODE编码U+675C,10进制: 26460,UTF-32: 0000675C,UTF-8: E6 9D 9C。

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event、shut out、stop

造字法

形声:从木、土声

English

stop, prevent; restrict;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杜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 同本义 [birch-leaf pear]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3) 姓

词性变化

杜的拼音:   

〈词性:动〉

(1) 堵塞 [stop]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3) 关门,封闭 [close]。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5) 杜绝,制止 [break off]。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6) 冲击 [impact]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7) 拒绝[refuse]。如:杜黜(排斥,黜退)

常用词组

杜弊清源、杜甫、杜甫草堂、杜渐防萌、杜渐防微、杜鹃、杜鹃啼血、杜绝、杜康、杜口裹足、杜口结舌、杜门、杜门不出、杜门谢客、杜牧、杜塞、杜宇、杜仲、杜撰

  拼音  mén   注音  ㄇㄣˊ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UYHN  仓颉  LIS  郑码  TL  四角  37001  结构  单一电码  7024  区位  3537  统一码  95E8  笔顺  丶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门(門)的拼音:mén(ㄇㄣˊ)  

⒈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⒉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⒊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⒋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⒌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⒍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⒎ 量词:一门大炮。

⒏ 姓。

统一码

门字UNICODE编码U+95E8,10进制: 38376,UTF-32: 000095E8,UTF-8: E9 97 A8。

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門閅

汉英互译

door、gate、gateway、ostium、phylum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门的拼音:

m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door]。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exits and entrances;exit]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an outpost of the tax office]。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entrance;doorway]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port;strategic pass]。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switch;valve]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way to do sth.;key to a problem;knack]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family;pedigree]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school]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catalogy]。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phylum]。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master;lord]。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factin]。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词性变化

门的拼音:

mén  

〈词性:动〉

(1) 守门 [be on duty at the door or gate]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attack door]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门的拼音:

mén  

〈词性:量〉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常用词组

门把、门板、门边框、门鼻儿、门钹、门插关儿、门齿、门当户对、门道、门道、门第、门吊、门吊儿、门丁、门斗、门对、门阀、门房、门扉、门风、门岗、门馆、门户、门户开放、门户之见、门环、门奖、门阶、门捷列夫、门禁、门警、门径、门臼、门槛、门可罗雀、门客、门口、门扣、门框、门类、门帘、门联、门脸、门铃、门路、门楣、门面、门牌、门票、门墙、门人、门扇、门上、门神、门生、门市部、门闩、门帖、门厅、门庭、门庭若市、门徒、门外汉、门卫、门下、门者、门限、门诊、门诊部、门轴、门柱、门卒、门子

  拼音  huì   注音  ㄏㄨㄟ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JTXU  五笔98  JTXY  仓颉  AOWY  郑码  KMZY  四角  68057  结构  左右电码  2526  区位  2762  统一码  6666  笔顺  丨フ一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晦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

⒉ 夜晚:晦明。风雨如晦。

⒊ 昏暗不明:晦暝。晦暗。晦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晦(意义不明显)。

⒋ 不顺利,倒霉:晦气。

统一码

晦字UNICODE编码U+6666,10进制: 26214,UTF-32: 00006666,UTF-8: E6 99 A6。

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rk、gloomy、night

造字法

形声:从日、每声

English

dark, unclear, obscure; n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 同本义 [la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晦,月尽也。——《说文》

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论衡·四讳》

陈不违晦。——《左传·成公十七年》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不知晦朔。——[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戊申晦。——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4) 夜;晚 [night]

晦淫惑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夜也。”

(5)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夜月);风雨如晦

词性变化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形〉

(1) 昏暗 [dark]

晦而休。——《国语·鲁语》。注:“冥也。”

是时雷电晦冥。——《汉书·高帝纪》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道途显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晦明变化。——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晦冥(昏暗);晦蒙(昏暗);晦盲(昏暗不明);晦芒(昏暗)

(3) 义理深微;隐晦;含蓄 [implicit]

志而晦。——《左传·成公十四年》

(4) 又如:晦伏(隐晦不显);晦昧(隐晦不明);晦窒(晦涩不通);晦塞(晦涩不畅)

(5) 草木凋零 [withered,fallen and scattered about]

寂历百草晦。——江淹《诗》。注:“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

(6) 又如:晦在(凋零将尽,健在的已经很少了)

(7) 倒霉 [be unlucky]。如:晦气星(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晦气色(难看的、呈青黄色的脸色)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动〉

掩蔽;隐秘 [hide]。如:晦迹(隐居);晦抑(隐藏;隐瞒);晦心(隐藏本心);晦光(蒙蔽光明)

常用词组

晦暗、晦明、晦暝、晦气、晦涩、晦朔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OPI  仓颉  YYLC  郑码  SNOW  四角  30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9  区位  2803  统一码  8FF9  笔顺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统一码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蹟跡脔䢌䟱

汉英互译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亦声

English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迹的拼音:

跡、蹟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迹的拼音: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常用词组

迹象

杜门晦迹: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