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丢盔卸甲的意思

diūkuīxièjiǎ

丢盔卸甲



拼音diū kuī xiè jiǎ

注音ㄉ一ㄡ ㄎㄨㄟ ㄒ一ㄝˋ ㄐ一ㄚˇ

解释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例子张洁《沉重的翅膀》:“准得丢盔卸甲地落荒而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歇后语乌龟进沙锅

谜语武生卸装

感情丢盔卸甲是贬义词。

繁体丟盔卸甲

近义落荒而逃、一败涂地、狼奔豕突

反义旗开得胜、克敌制胜

英语throw away everything when fleeing

日语戦(いくさ)に敗(やぶ)れてあたふたと逃げまどうさま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iū   注音  ㄉ一ㄡ   繁体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FCU  仓颉  HGI  郑码  MBZS  四角  2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016  区位  2210  统一码  4E22  笔顺  ノ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丢的拼音:diū(ㄉ一ㄡ)  

⒈ 失去,遗落:丢失。丢人。丢盔卸甲。

⒉ 放下,抛开:丢弃。丢卒保车(  )。

统一码

丢字UNICODE编码U+4E22,10进制: 20002,UTF-32: 00004E22,UTF-8: E4 B8 A2。

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ose、put aside、thr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壬、从厶

English

disc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丢的拼音: diū  

〈词性:动〉

(1) 丢失;遗失 [lose;mislay]。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throw]。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wink]。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lay aside]。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leave over]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display]。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常用词组

丢丑、丢掉、丢份儿、丢魂失魄、丢荒、丢尽脸面、丢车保帅、丢盔卸甲、丢脸、丢眉丢眼、丢眉弄色、丢面子、丢弃、丢人、丢人现眼、丢三落四、丢失、丢失、丢手、丢心落肠、丢心落意、丢眼、丢眼色、丢置、丢卒保车

  拼音  kuī   注音  ㄎㄨㄟ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DOLF  仓颉  KFBT  郑码  GDUL  四角  4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0  区位  3188  统一码  76D4  笔顺  一ノ丶ノ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盔的拼音:kuī(ㄎㄨㄟ)  

⒈ 用来保护头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头盔。钢盔。盔甲。

⒉ 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帽盔儿。盔头(“头”读轻声)。

⒊ 盆子一类的器皿:瓦盔。

统一码

盔字UNICODE编码U+76D4,10进制: 30420,UTF-32: 000076D4,UTF-8: E7 9B 94。

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que、helmet

造字法

形声:从皿、灰声

English

helmet; bowl; bas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盔的拼音: kuī  

〈词性:名〉

(1) (形声。从皿,灰声。本义:钵)

(2) 同本义。盂一类容器 [earthen bowl]

盔,盔器,盂属也。——《龙龛手鉴》

(3) 首铠。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也指消防人员或矿工带的金属帽子 [helmet;headpiece]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三国演义》

(4) 又如:盔缨(头盔上的丝织饰物)

常用词组

盔甲、盔头

  拼音  xiè   注音  ㄒ一ㄝˋ   
简体部首  卩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卩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RHBH  五笔98  TGHB  仓颉  OMSL  郑码  MAIY  四角  87120  结构  左右电码  0609  区位  4822  统一码  5378  笔顺  ノ一一丨一丨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卸的拼音:xiè(ㄒ一ㄝˋ)  

⒈ 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卸车。卸装(演员除去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卸妆(妇女除去身上的装饰)。拆卸。

⒉ 解除,不肯承担:卸任。卸肩(卸去肩上的负担,喻卸掉责任)。推卸。

统一码

卸字UNICODE编码U+5378,10进制: 21368,UTF-32: 00005378,UTF-8: E5 8D B8。

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缷䣃

汉英互译

discharge、get rid of、remove、shrip、unload、lay dow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卩、从止、从午

English

lay down; retire from off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卸的拼音: xiè  

〈词性:动〉

(1) (会意。从卩,从止,从午。卩( jié  ),像人形;止,息止;午,指马。合起来表示停车解马。本义:解马卸车)

(2) 同本义 [unharness;unhitch]

卸,舍车解马也。——《说文》

卸,卸马去鞍。——《广韵》

空烦卸马鞍。——杜甫《携酒高亦同过用寒字》

(3) 又如:卸车;卸鞍

(4) 解除;解下。亦指褪下;脱下 [remove;strip]

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西游记》

功高马卸黄金甲。——唐· 黄滔《李相公》

(5) 又如:卸剥(脱);卸头(妇女卸去头上的装饰);卸除(解除,拆除)

(6) 折下;取下 [remove;disassemble]。如:折卸

(7) 交卸;推卸 [shirk]。如:卸过(推卸过失);卸印(辞去官职)

(8) 降落;落 [fall]。如:卸帆(降帆);卸顶(秃顶)

(9) 凋谢 [wither]

寿星台上,有千年不卸的名花。——《西游记》

月光昏,隔水人断孤村;深巷小,黄叶纷纷都卸。——清· 史震林《西青散记》

(10) 倒塌 [collapse]

把身子往后一挣,那垛看墙就拉拉杂杂卸下半堵。——《儒林外史》

常用词组

卸鞍、卸车、卸袋、卸货、卸肩,卸肩儿、卸任、卸套、卸压、卸载、卸责、卸职、卸装、卸妆

  拼音  jiǎ   注音  ㄐ一ㄚˇ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LHNH  仓颉  WL  郑码  KIB  四角  6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3946  区位  2855  统一码  7532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甲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⒉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⒑ 古同“胛”,肩胛。

统一码

甲字UNICODE编码U+7532,10进制: 30002,UTF-32: 00007532,UTF-8: E7 94 B2。

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呷鉀

汉英互译

armour、first、nail、shell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skin]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armor]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weapons]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soldier]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shell]。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nail]。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A uni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irst of Ten Celestial Stems]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sixty years]。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substitute word for an indefinite person]。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词性变化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居第一;冠于 [occupy first place]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put on armor]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第一的,上等的 [first]。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