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从何说起的意思

cóngshuō

从何说起



拼音cóng hé shuō qǐ

注音ㄘㄨㄥˊ ㄏㄜˊ ㄕㄨㄛ ㄑ一ˇ

解释从哪里开始说。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这一席话,不觉把雯青说得呆了半晌,方挣出一句道:‘这从何说起呢?’”

例子这话从何说起?

用法作谓语;常用于疑问句。

谜语船老大带徒弟

感情从何说起是中性词。

繁体従何説起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WY  仓颉  OO  郑码  ODOD  四角  8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83  区位  205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人  统一码  4ECE  笔顺  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其他字义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统一码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從縱䢨

汉英互译

frae、from

相关字词

自、主、违

造字法

会意:从二人

English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词性变化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常用词组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拼音  hé hē hè   
注音  ㄏㄜˊ ㄏㄜ ㄏㄜ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SKG  仓颉  OMNR  郑码  NAJ  四角  21220  结构  左右电码  0149  区位  2646  统一码  4F55  笔顺  ノ丨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何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⒉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⒊ 姓。

其他字义

何的拼音:hē(ㄏㄜ)  

⒈ 古同“呵”,谴责。

其他字义

何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古同“荷”,担。

统一码

何字UNICODE编码U+4F55,10进制: 20309,UTF-32: 00004F55,UTF-8: E4 BD 95。

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hat、where、who、why

造字法

形声:从亻、可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何的拼音:   

〈词性:代〉

(1) 什么 [what]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3) 怎么样 [what]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4) 又如:何居(何故);何者(为什么);何意(为什么,何故);何缘(为什么)

(5) 哪里,什么地方 [where]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6) 又如:何往;此行何去?;何从(哪里);何止(哪里止,不止)

(7) 谁 [who]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8) 哪样,哪点 [which]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词性变化

何的拼音:   

〈词性:动〉

(1) 问,盘问,诘问 [ask]

陈列兵而谁何。——《史记·秦皇纪》

(2) 又如:谁何(盘问是谁)

(3) 通“诃(呵)”。谴责;呵斥 [berate;excoriate]

何,与诃通。——《正字通》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新唐书》

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自冠氂缨。——《汉书·贾谊传》

何的拼音:   

〈词性:副〉

(1) 岂:怎 [how]。如:何以这样?;几何?

(2) 甚;多么 [very;how]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古风》

水何澹澹。——曹操《步出夏门行》

何的拼音:   

〈词性:名〉

姓(何氏姓源)除外族改姓外,主要出自“姬”姓,“韩氏”所分。如:何郎(三国时,魏国何晏面白如傅粉。后即称喜欢修饰的青年男子或美男子为何郎)

何的拼音:   

〈词性:语气〉

(1) 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另见   

常用词组

何必、何不、何曾、何尝、何等、何妨、何干、何功之有哉、何遽、何苦、何况、何乐而不为、何其、何如、何若、何谓、何许、何以、何在、何止

基本词义

何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后作“荷” [load]

何校灭耳,凶。——《易·噬嗑》

何天之衢。——《易·大畜》

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诗·商颂·玄鸟》

何天之休,不競不絿。——《诗·商倾·长发》

用此五子者何功。——《管子·小匡》

(2) 又如:何校(戴枷);何劳(承受烦劳)

(3) 另见   

  拼音  shuō shuì yuè   
注音  ㄕㄨㄛ ㄕㄨㄟˋ ㄩㄝˋ   繁体  說、説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UKQ  仓颉  IVCRU  郑码  SUJR  四角  38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141  区位  4321  统一码  8BF4  笔顺  丶フ丶ノ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说(説)的拼音:shuō(ㄕㄨㄛ)  

⒈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⒉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⒊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⒋ 责备:数说。

⒌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其他字义

说(説)的拼音:shuì(ㄕㄨㄟˋ)  

⒈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其他字义

说(説)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古同“悦”。

统一码

说字UNICODE编码U+8BF4,10进制: 35828,UTF-32: 00008BF4,UTF-8: E8 AF B4。

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說説

汉英互译

say、speak、talk、tell、explain、persuade、theory

相关字词

道、讲、谈、叙

造字法

形声:从讠、兑声

English

speak, say, talk; scold, upbra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shuì  

〈词性:动〉

(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常用词组

说客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sh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兑( duì  )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comment on;discuss;talk about]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词性变化

说的拼音:

shuō  

〈词性:名〉

(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常用词组

说白、说不得、说不定、说不过去、说不来、说不上、说长道短、说唱、说穿、说辞、说错、说大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做到、说东道西、说短论长、说法、说法、说服、说好、说好说歹、说合、说话、说黄道黑、说谎、说教、说理、说漏嘴、说媒、说明、说明书、说明文、说破、说七说八、说亲、说情、说舌、说时迟,那时快、说实话、说书、说说而已、说死、说头儿、说文解字、说戏、说闲话、说咸道淡、说项、说笑、说一不二、说嘴、说嘴郎中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tuō  

〈词性:动〉

(1) 解脱 [free oneself]

舆说辐,夫妻反目。——《易·小畜》

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降,说履,开坐,修爵无数。——《荀子·乐论》

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公羊传·定公八年》

(2) 另见 shuō;shuì;yuè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1) 説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 shuì;shuō  

  拼音    注音  ㄑ一ˇ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HNV  仓颉  GORU  郑码  BOYY  四角  47801  结构  左右电码  6386  区位  3880  统一码  8D77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起的拼音:qǐ(ㄑ一ˇ)  

⒈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⒉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⒊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⒋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⒌ 领取(凭证):起护照。

⒍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⒎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⒏ 长出:起痱子。

⒐ 拟定:起草。

⒑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⒒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⒓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⒔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⒕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xīng   )起。

⒖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⒗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统一码

起字UNICODE编码U+8D77,10进制: 36215,UTF-32: 00008D77,UTF-8: E8 B5 B7。

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ear、get up、remove、rise

相关字词

止、伏、落

造字法

形声:从走、己声

English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起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stand up]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get up;get out of bed]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produce;happen;take place]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start;begin]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cause;origin]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cure]。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start]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insurgence;rise in rebellion]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出发]);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protruding]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draw up]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loosen]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help sustain]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证件、书信等] [get]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build;construct]。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levy;collect;call up]。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bring back to life]。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employ]。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arouse]。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remove;leave the original position]。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open]。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carry]。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be born of;come from]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词性变化

起的拼音:   

〈词性:量〉

(1) 群;组 [group;lot]。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batch]。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time]。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case;instance]。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起的拼音:   

〈词性:介〉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from]。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起的拼音:   

〈词性:副〉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used as a complement after a verb indicating the upward direction]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used after a verb together with “得”or “不”as meaning ‘can afford'or ‘cannot afford']。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常用词组

起岸、起爆、起笔、起兵、起步、起草、起程、起初、起床、起打、起点、起电、起吊、起碇、起动、起飞、起伏、起复、起稿、起航、起哄、起火、起货、起家、起价、起驾、起讲、起降、起脚、起解、起劲、起居、起居室、起课、起来、起来、起立、起落、起码、起码、起毛、起锚、起名,起名儿、起跑、起泡、起疱、起讫、起绒、起色、起身、起始、起始、起事、起誓、起首、起死回生、起诉、起跳、起头、起头、起卧、起先、起心、起兴、起眼,起眼儿、起疑、起因、起用、起云、起源、起源,起源于、起运、起早摸黑、起早贪黑、起重机、起子、起作用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