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丑声远播的意思

chǒushēngyuǎn

丑声远播



拼音chǒu shēng yuǎn bō

注音ㄔㄡˇ ㄕㄥ ㄩㄢˇ ㄅㄛ

解释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例子他现在已经是丑声远播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臭名远扬。

感情丑声远播是贬义词。

繁体醜聲遠播

近义臭名远扬

英语wash one's dirty linen in public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ǒu   注音  ㄔㄡˇ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NFD  五笔98  NHGG  仓颉  NG  郑码  XED  四角  171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10  区位  1983  统一码  4E11  笔顺  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丑(醜)的拼音:chǒu(ㄔㄡˇ)  

⒈ 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⒉ 用于计时: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⒊ 传统戏剧角色名:丑角。丑旦。

⒋ 相貌难看:丑陋。

⒌ 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丑化。丑恶。丑闻。丑态百出。跳梁小丑。

统一码

丑字UNICODE编码U+4E11,10进制: 19985,UTF-32: 00004E11,UTF-8: E4 B8 91。

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醜丒

汉英互译

uglily

相关字词

丑恶、丑陋、美、俊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lown, comedian; 2nd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丑的拼音:

chǒu  

〈词性:形〉

(1)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2) 可恶 [hateful]

醜,可恶也。——《说文》

耗土之人醜。——《大戴礼记·易本命》

姱而不醜兮。——《楚辞·橘颂》

亦孔之醜。——《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

(3) 又如:丑名(恶名);丑言(恶劣的话);丑攀谈(说粗俗话);丑徒(恶徒);丑语(恶劣的话。也作丑话)

(4) 污秽 [dirty]

行莫醜于辱先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注:“秽也。”

(5) 又如:丑秽(丑陋污秽)

(6) 众多 [numerous]

醜,众也。——《尔雅》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注:“众也。”

(7) 又如:丑虏(众多的敌人。也指丑恶的敌人);丑杂(众多杂乱)

(8) 形貌陋劣 [ugly]。如:丑露(丑陋;难看);丑状(指形貌丑陋)

(9) 指事物不好 [bad]。如:丑田

(10) 不光彩,可耻 [disgraceful;scandalous]。如:丑吒(丑事,不光彩的事);丑行(丑恶的行为)

(11) 类,相同 [same]

比物醜类。——《礼记·学记》

获匪其醜。——《易·离》

(12) 又如:丑夷(年辈相同、学业相等的人);丑侪(同类,等辈)

词性变化

丑的拼音:

chǒu  

〈词性:动〉

(1) 厌恶;憎恶 [detest]

醜类恶物。——《左传·文公十八年》

(2) 又如:丑沮(丑诋毁谤)

(3) 侮辱;玷污 [insult]

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吕氏春秋》

(4) 愤怒 [anger]

莫不醜于色。——《淮南子·说林》

(5) 又如:丑诋(谩骂诋毁);丑辞(谩骂之言);丑诋(辱骂;诋毁)

(6) 惭愧 [be shamed]

寡人醜乎。——《庄子·德充符》。注:“愧也。”

(7) 又如:丑比(以曲从阿党为耻);丑剌剌(方言。羞人答答);丑辱(耻辱)

丑的拼音:

chǒu  

〈词性:名〉

(1) 指坏人、恶人 [evil person]。如:丑逆(叛逆的人);丑徒(叛逆之徒);丑贼生(丑生。骂人的话。畜生,坏蛋)

(2) 动物的肛门处 [anus]。如:去丑(除去动物的肛门)

(3) 怪异之事 [fantasticality]

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荀子·宥坐》

(4) 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扮演滑稽人物 [clown;buffoon]

丑的拼音: ch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爪形。①本义:爪 ②地支的第二位)

(2) 地支的第二位

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说文》

(3) [the second of the twelve“Terrestrial Branches”]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一九八五年为农历乙丑年

(5)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二月

(6) 用以纪日

(7) 用以纪时,即早晨一时至三时

(8) 十二生肖属牛 [ox]。如:丑肉(牛肉);丑宝(牛黄的别称)

(9) 戏剧中的脚色名 [clown]。如:丑三(丑角戴的三绺短须);丑旦(戏剧中饰演女性的丑角)

(10) 姓

常用词组

丑八怪、丑诋、丑恶、丑化、丑话、丑剧、丑角、丑类、丑陋、丑婆子、丑史、丑时、丑事、丑事外扬、丑态、丑态百出、丑闻、丑相、丑行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R  仓颉  GAH  郑码  BXM  四角  40207  结构  上下电码  5116  区位  4189  统一码  58F0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统一码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磬聲

汉英互译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造字法

形声:从耳、声殳声

English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词性变化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常用词组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拼音  yuǎn yuàn   注音  ㄩㄢˇ ㄩㄢ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QPV  仓颉  YMMU  郑码  BDRW  四角  31301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8  区位  5222  统一码  8FDC  笔顺  一一ノフ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远(遠)的拼音:yuǎn(ㄩㄢˇ)  

⒈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⒉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⒊ 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

⒋ 深奥:言近旨远。

⒌ 姓。

其他字义

远(遠)的拼音:yuàn(ㄩㄢˋ)  

⒈ 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统一码

远字UNICODE编码U+8FDC,10进制: 36828,UTF-32: 00008FDC,UTF-8: E8 BF 9C。

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遠逺

汉英互译

far off、far-forth、farnes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辶、元声

English

distant, remote, far; profou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远的拼音:

yu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辵( chuò  ),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2) 同本义 [far;distant]。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 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远行无急步(走长路不能走得太急);远游之戒(指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戒训);远招近揖(热情相邀、礼貌相待远近友人);远水近火(即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济急)

(4) 长久;长远 [long]

则筮远日。——《仪礼·士冠礼》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公羊传·庄公四年》

(5) 又如:永远;长远;远世(远古的年代);远裔(远代的子孙。也称“远胄”)

(6) 高远;远大 [bright;lofty;ambitious]

将有远志。——《国语·周语》

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始有远略。——宋· 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远到(形容成就远大,不可限量);远计(远大或长久的计划);远略(远大的谋略)

(8) 多。指差距大 [numerous;distant]

狗则远矣。——《吕氏春秋·慎行论》

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下圣人也亦远矣。

(9) 又如:远年(多年);远不相同

(10) 深远;深奥 [deep;profound]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 又如:远忧(深远的忧虑);远奥(深远玄奥);远略(深远的谋略);远神(深远的神韵)

词性变化

远的拼音:

yuǎn  

〈词性:动〉

(1) 离开;避开 [leave;depart from;avoid;evade]

君子远疱厨。——《孟子·梁惠王上》

暧暧远人村。——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远不知。——唐· 李朝威《柳毅传》

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远嫌(远避嫌疑);远罪(远离罪恶);远鄙(避开粗俗);远祸(避免祸患);远开(方言。离开);远势(避免滥用权势)

(3) 违背 [violate;go against]

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汉书·公孙弘传》

(4) 又如:远礼(背离礼仪);远义(背离仁义)

(5) 疏远,不亲近,不接近 [keep at a distance;become estrange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远贤臣。

(7) 又如: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慢(疏远轻忽);远绝(疏远隔绝);远斥(疏远隔绝);远利(不近私利);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臣(不被亲信重视的臣子)

(8) 扩大;扩展 [expand;spread]。如:远境(扩大疆域);远达(飞黄腾达)

(9) 超过;胜过 [surpass;exceed]。如远逾(超越); 远迈(远远超过);远过,(超过)

远的拼音:

yuǎn  

〈词性:名〉

(1) 偏僻之地;远方 [distant place]。如:远投荒昧(流放到边远、蛮荒的地区);远恶(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远戍(充军到边远地区);远人(边远地方的人);远乡牌(人在外乡死后,在坟墓上设立的名牌);远晋军州(穷山恶水的边远地区。军与州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均属路);远流(流放到远方);远驿(远方的驿站)

(2) 姓

常用词组

远场、远程、远处、远大、远道、远地、远东、远渡、远方、远房、远古、远海、远航、远话、远见、远见卓识、远郊,远郊区、远交近攻、远近、远近驰名、远井不解近渴、远景、远距离、远虑、远门、远门近枝、远谋、远期、远亲、远人、远涉、远识、远视、远水不解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远台、远天、远眺、远销、远行、远扬、远洋、远因、远缘、远征、远志、远志、远走高飞、远足、远祖

  拼音    注音  ㄅㄛ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TOL  仓颉  QHDW  郑码  DPKI  四角  52069  结构  左右电码  2330  区位  1805  统一码  64AD  笔顺  一丨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播的拼音:bō(ㄅㄛ)  

⒈ 撒种:播种(zhóng   )。播种(zhòng   )(用撒布种子的方式种植)。播撒。夏播。春播。

⒉ 传扬,传布:广播。传播。播音。播发。播弄。播扬(①宣扬,传扬;②发动)。播放。播映。

统一码

播字UNICODE编码U+64AD,10进制: 25773,UTF-32: 000064AD,UTF-8: E6 92 AD。

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oadcast、seed、sow

造字法

形声:从扌、番声

English

sow, spread; broadcast; case away, rej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播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2) 同本义 [sow the seeds]

播,种也。——《说文》

其始播百谷。——《诗·豳风 ·七月》

播时百谷,——《书·舜典》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国语·郑语》

(3) 又如:条播;夏播;播田(种田;种植);播植(播种;种植);播谷(播种谷物)

(4) 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 [broadcast;spread]

播于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道大名播。——柳宗元《三戒》

(5) 又如:广播;播音;播名(传扬名声)

(6) 分佈;散布 [be distributed over an area;be dispersed]

又北播为九河。——《书·禹贡》

播余香而莫闻。——张衡《思玄赋》

蒸灵液以播云。——《文选·嵇康·琴赋》

(7) 又如:播糠眯目(撒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外物虽小,加在自己身上,会伤害本性);播洒(洒水喷地);播馨(散布芳香)

(8) 逃亡 [become a fugitive]

身播国屯。——《后汉书·献帝纪》

成公播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流移失所。”

(9) 又如:播越(到处流亡);播奔(奔逃)

(10) 迁徙 [move]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庾信《哀江南赋》

(11) 又如:播迁(迁徙,迁移);播徙(流亡迁移)

(12) 背弃,舍弃 [abandon]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刘向《思古》

(13) 又如:播弃(抛弃,背弃)

(14) 通“簸”。摇动;簸扬 [rock;shake;sway]

播鼗武入于汉。——《论语·微子》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15) 布设 [arrange]。如:播食(布设食物);播授(布置安插)

常用词组

播发、播放、播讲、播弄、播送、播音、播音室、播音员、播映、播种、播种机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