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车辙马迹的意思

chēzhé

车辙马迹



拼音chē zhé mǎ jì

注音ㄔㄜ ㄓㄜˊ ㄇㄚˇ ㄐ一ˋ

解释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出处《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例子飘风冻雨,聊窃比于先驱;车辙马迹,遂周行于天下。《旧唐书·李密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留下的痕迹。

感情车辙马迹是中性词。

繁体車轍馬跡

近义车尘马迹

英语rut made by passing vehicles and prints left by horses' hoof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ē jū   注音  ㄔㄜ ㄐㄨ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LGNH  仓颉  KQ  郑码  HE  四角  4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6508  区位  1921  统一码  8F66  笔顺  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车(車)的拼音:chē(ㄔㄜ)  

⒈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车。车驾(帝王的马车)。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车之鉴。

⒉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车。水车。

⒊ 用水车打水:车水。

⒋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车床。

⒌ 用旋床加工工件:车零件。

⒍ 方言,转动身体:车身。车过头来。

⒎ 姓。

其他字义

车(車)的拼音:jū(ㄐㄨ)  

⒈ 象棋棋子之一。

统一码

车字UNICODE编码U+8F66,10进制: 36710,UTF-32: 00008F66,UTF-8: E8 BD A6。

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vehicle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车的拼音:

ch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vehicle]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chariot]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wheeled instrument]。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gum]。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词性变化

车的拼音:

chē  

〈词性:动〉

(1) 乘车 [ride]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lathe]。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use waterwheel to lift water]。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turn oneself]。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车的拼音:

chē  

〈词性:量〉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常用词组

车把、车把式、车场、车床、车次、车刀、车到山前必有路、车道、车灯、车队、车夫、车盖、车工、车钩、车轱辘、车轱辘话、车祸、车骑、车间、车口、车库、车辆、车辆厂、车裂、车流、车轮、车轮战、车马费、车门、车皮、车票、车前、车钱、车身、车身、车水马龙、车速、车胎、车条、车厢、车削、车辕、车载斗量、车站、车照、车辙、车轴、车子

基本词义

车的拼音:

  

〈词性: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rook]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chariot]。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  

  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LYCT  仓颉  KQYBK  郑码  HEQM  四角  485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568  区位  5362  统一码  8F99  笔顺  一フ丨一丶一フ丶丨フ一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辙(轍)的拼音:zhé(ㄓㄜˊ)  

⒈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

⒉ 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

⒊ 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

⒋ 办法,主意:没辙了。

⒌ 途径,门路。

统一码

辙字UNICODE编码U+8F99,10进制: 36761,UTF-32: 00008F99,UTF-8: E8 BE 99。

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辙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hyme、rut

造字法

形声:从车、省声

English

wagon ruts, wheel trac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辙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徹( chè  )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2) 同本义 [the track of a wheel]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3) 车子 [carriage; cart]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去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辙印(车子行驶的痕迹);辙迹(车子行驶的痕迹)

(5) 道路[road]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铨《好事近》

(6) 又如:辙轨(轨道)

(7) 途径;门路;路数,路子 [way]

总会旧辙,创立新意。——隋· 潘徽《韵纂序》

(8) 又如:没辙(没有办法)

(9) 比喻错误或教训 [error;lesson;moral]。如:前辙(前人的教训)

(10) 歌词、戏曲、杂曲等所押用的韵摄 [rhyme of a song]。如:合辙(押韵);十三辙

常用词组

辙口、辙乱旗靡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OPI  仓颉  YYLC  郑码  SNOW  四角  30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9  区位  2803  统一码  8FF9  笔顺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统一码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蹟跡脔䢌䟱

汉英互译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亦声

English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迹的拼音:

跡、蹟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迹的拼音: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常用词组

迹象

车辙马迹: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