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ē zài dǒu liáng
注音ㄔㄜ ㄗㄞˋ ㄉㄡˇ ㄌ一ㄤˊ
解释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例子举人、进士、我和表兄两家车载斗量,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正音“载”,不能读作“zǎi”;“斗”,不能读作“dòu”;“量”,不能读作“liàng”。
辨形“载”,不能写作“栽”。
辨析车载斗量和“汗牛充栋”;都有“数量极多”的意思。但“汗牛充栋”仅用来形容书籍极多;车载斗量泛指数量多;人和物都可以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谜语马上运百合
感情车载斗量是中性词。
繁体車載鬥量
近义不计其数、不可胜数
反义屈指可数、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英语common and numerous
日语たくさんあって,ちっとも珍(めず)らしくない,ほうきで掃(は)くほどある
造句en grande quantité
动物生肖牛,虎,蛇
车(車)的拼音:chē(ㄔㄜ)
⒈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车。车驾(帝王的马车)。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车之鉴。
⒉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车。水车。
⒊ 用水车打水:车水。
⒋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车床。
⒌ 用旋床加工工件:车零件。
⒍ 方言,转动身体:车身。车过头来。
⒎ 姓。
车(車)的拼音:jū(ㄐㄨ)
⒈ 象棋棋子之一。
车字UNICODE编码U+8F66,10进制: 36710,UTF-32: 00008F66,UTF-8: E8 BD A6。
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車
vehicle
象形
详细解释◎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vehicle]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chariot]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wheeled instrument]。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gum]。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动〉
(1) 乘车 [ride]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lathe]。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use waterwheel to lift water]。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turn oneself]。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量〉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车把、车把式、车场、车床、车次、车刀、车到山前必有路、车道、车灯、车队、车夫、车盖、车工、车钩、车轱辘、车轱辘话、车祸、车骑、车间、车口、车库、车辆、车辆厂、车裂、车流、车轮、车轮战、车马费、车门、车皮、车票、车前、车钱、车身、车身、车水马龙、车速、车胎、车条、车厢、车削、车辕、车载斗量、车站、车照、车辙、车轴、车子
◎ 车的拼音:
車 jū
〈词性: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rook]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chariot]。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
载(載)的拼音:zǎi(ㄗㄞˇ)
⒈ 年;岁:千载难逢。三年两载。
⒉ 记录;刊登;描绘:记载。连载。转载。
载(載)的拼音:zài(ㄗㄞˋ)
⒈ 装,用交通工具装:载客。载货。载重。载体。装载。满载而归。
⒉ 充满:怨声载道。
⒊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载歌载舞。
⒋ 姓。
载字UNICODE编码U+8F7D,10进制: 36733,UTF-32: 00008F7D,UTF-8: E8 BD BD。
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載縡
carry、hold、record、year
形声
load; carry; transport, convey
详细解释◎ 载的拼音:
載 zǎi
〈词性: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age]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2) 又如:载祀(年)
◎ 载的拼音:
載 zǎi
〈词性:动〉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record;put down in writing]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2) 又如:登载([新闻、文章等]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3) 描绘 [describe]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4) 另见 zài
载籍
◎ 载的拼音:
載 zài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乘坐)
(2) 同本义 [ride]
载,乘也。——《说文》
载鬼一车。——《易·暌》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小雅·縣蛮》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载以来。——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4) 用车船装运 [carry;hold;be loaded with]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载燥荻枯柴。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6) 承载;负担 [bear]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7)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8) 担任,担负 [be charged with]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9)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10) 施行 [put in force]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11) 陈设 [set out]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12)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13) 处;登 [be in a certain condition]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14) 祭祀 [offer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15)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16) 开始 [begin]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17) 装饰 [decorate]
载以银锡。——《淮南子》
(18)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 又如:载歌载舞
(20) 充满 [道路] [be full of;all over the road]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21)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 载的拼音:
載 zài
〈词性: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car,ship,etc.]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loads]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3) 又如:重载;装载
(4) 事;事业 [affair; cause; undertaking]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 载的拼音:
載 zài
<连>
(1) 又,且 [as well as]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2) 又如:载拜(再拜)
◎ 载的拼音:
載 zài
〈词性:量〉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zǎi
载波、载荷、载货、载客量、载频、载途、载运、载重、载重量
斗的拼音:dǒu(ㄉㄡˇ)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⒉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⒊ 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
⒋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
⒌ 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
⒍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
⒎ 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
⒏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⒐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⒑ 古同“陡”,突然。
斗(鬥)的拼音:dòu(ㄉㄡˋ)
⒈ 对打:斗殴。战斗。
⒉ 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
⒊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
⒋ 拼合,对准,凑近:斗眼。
⒌ 古同“逗”,逗引。
斗字UNICODE编码U+6597,10进制: 26007,UTF-32: 00006597,UTF-8: E6 96 97。
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㪷枓陡鬥鬦鬭
contest with、denounce、fight
象形
Chinese peck; liquid measure
详细解释◎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名〉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measure for measuring decalities of grain]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4) 盛酒器 [ladler;cup]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6) [a kind of measuring implement]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7) 形如斗状的器物 [sth.like a cup or dipper]。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8)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whorl]。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9) 指北斗七星 [the Big Dipper]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10)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11)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12) 星宿名 [Dou Xiu]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赤壁赋》
◎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形〉
(1) 比喻事物的微小 [small]。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2) 比喻事物之大 [big]。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3) 陡峭。后作“陡” [steep]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4)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副〉
(1) 陡然,突然 [suddenly]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2)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动〉
(1) 通“抖”。抖动 [shake]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2)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3) 另见 dòu
斗柄、斗车、斗胆、斗方、斗方名士、斗拱、斗箕,斗记、斗筐、斗笠、斗乱、斗门、斗牛、斗篷、斗渠、斗筲、斗室、斗形纹、斗帐、斗子
◎ 斗的拼音:
鬥、鬦、鬬 dòu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fight]
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鬥。——《古考经说》
鬥,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4)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5) 较量,竞赛 [contest with]
试与他虫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斗口(斗嘴;开玩笑挑逗);斗靡夸多(说长道短。斗:争。靡:无;少);斗锦(争奇斗艳);斗花(以奇花相竞赛);斗香(以名香相竞赛);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的一种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斗棋(奕棋争胜)
(7)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collide with star]
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昂、井、鬼间,至四月乃伏。——《新唐书》
(8) 遇合;拼合 [fit together]。如:斗榫;斗缝(拼接);斗阚(拼合镶嵌)
(9) 使动物斗 [fight]。如:斗鸡;斗蛐蛐儿;斗鸡走马;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0) 斗争,争斗 [struggle]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外连衡而斗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斗地主;斗宠(争夺受宠);斗辩(争斗;争吵)
(12) 玩,游戏 [play]。如:斗棋;斗叶(玩纸牌);斗牌(玩骨牌、纸牌)
(13) 用同“逗”。逗引 [tease]。如:斗引(挑逗,逗引,勾引);斗谝(巧言逗引)
(14) 戏耍;喜乐 [make fun of]。如:斗叠(挑拨离间);斗牙拌嘴(耍嘴调闹)
斗法、斗份子、斗狠、斗鸡、斗舰、斗劲、斗口、斗牛、斗牛场、斗殴、斗牌、斗气、斗趣儿、斗拳、斗杀、斗士、斗心眼儿、斗眼、斗艳、斗勇、斗争、斗志、斗志昂扬、斗智、斗嘴
量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量布。用斗量米。车载斗量。量体温。
⒉ 估量:思量。打量。
量的拼音:liàng(ㄌ一ㄤˋ)
⒈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
⒉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量。气量。胆量。度量。
⒊ 数的多少:数量。质量。降雨量。限量供应。
⒋ 估计,审度:量力。量入为出。
量字UNICODE编码U+91CF,10进制: 37327,UTF-32: 000091CF,UTF-8: E9 87 8F。
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mete、quantity、quantum、capacity、estimate、measure
质
形声
measure, quantity, capacity
详细解释◎ 量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 同本义 [measure]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量珠(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量视(衡量;看待)料量(计量);量校(以量器测定校核)
(4) 衡量,酌量 [calculate;estimate]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5)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量
(6) 通“緉”。双 [pair]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7) 另见 liàng;liang
量杯、量程、量尺寸、量度、量规、量计、量角器、量具、量瓶、量器、量体裁衣、量体温、量体重、量筒
◎ 量的拼音: liàng
〈词性:名〉
(1) 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capacity]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左传》
(2) 又如:量度(测量容量和长度的标准);量鼓(古量器名。量可知斗斛之数;鼓是量器名)
(3) 数量;数目 [quantity]。如:产量(产品的总量);少量(比较少的数量和分量);量度(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量数(即数量)
(4) 度量;器量 [tolerance]
上(皇上)少有大量。——李延寿《南史》
(5) 又如:量窄(气量狭小);量浅(器量狭小);量气(气量);量识(识量,器量见识)
(6) 容量,容受事物的限度 [capacity]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7) 又如:酒量;饭量;容量;量中(指满足一定数额)
(8) 由某一化学试验结果所得到的并用来表示被试验物质特征的数值 [number]。如:脂肪油的含碘量
(9) 标准;规格 [standard;specifications]
黄金者,用之量也。——《管子·乘马》
(10) 又如:量度(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
(11) 抱负 [aspiration;ambition]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2) 才华 [brilliance;talent]
刘备以 亮有殊量。——《三国志》
◎ 量的拼音: liàng
〈词性:动〉
(1) 估量;揣度 [estimate]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 又如:量入为出;忖量;量抹(量视。轻视,蔑视);量人(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量才称职(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3) 料想 [think of]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量度(量忖。思量,考虑);量他不敢来
(5) 另见 liáng;liang
量才录用、量词、量腹、量纲、量力、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刑、量子、量子力学
◎ 量的拼音: liang
(1) ——见“打量”( dǎliang );“掂量”( diāngliang )
(2) 另见 liáng;li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