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沉思翰藻的意思

chénhànzǎo

沉思翰藻



拼音chén sī hàn zǎo

注音ㄔㄣˊ ㄙ ㄏㄢˋ ㄗㄠˇ

解释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例子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为其以立意纪事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

感情沉思翰藻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PMN  五笔98  IPWN  仓颉  EBHN  郑码  VWQD  四角  37117  结构  左右电码  3089  区位  1933  统一码  6C89  笔顺  丶丶一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沉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没(  )入水中,与“浮”相对:沉没。沉渣。沉浮(喻盛衰消长)。石沉大海。沉鱼落雁。静影沉璧。

⒉ 落下,陷入:沉陷。

⒊ 重量大:沉重。

⒋ 慎重,不轻浮:沉着(zhuó  )。沉毅。

⒌ 深切长久,程度深:沉思。沉滞。沉吟。沉默。

统一码

沉字UNICODE编码U+6C89,10进制: 27785,UTF-32: 00006C89,UTF-8: E6 B2 89。

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ep、heavy、sink

相关字词

重、浮、轻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ink, submerge; addicted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沉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冘( yín  )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2) 同本义[sink]

沈,没也。——《广雅》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诗·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石沉大海;沉溺(沉没水中)

(4) 埋没 [cover up;bury]。如:沉沦(埋没);沉压(沉抑;埋没)

(5) 投水 [drown oneself in]。如:沉河(投河自尽);沉湘(指屈原沉入湘江支流汨罗江自尽)

(6) 古代祭川泽曰沉。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 [throw into river]。如:沉祠(古代祭水神之礼仪);沉辜(古代宰牲以祭川)

(7) 沉迷,沉溺 [indulge;be given to]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战国策·齐策四》

细腰沉赵女。—— 杨敬之《客思吟》

我用沈酗于酒。——《书·微子》。传:“沈,湎也。”

沈酒冒色。——《书·秦誓上》

沈而乐者。——扬雄《法言·寡见》

(8) 又如:沉饮(沉迷于饮酒);沉酣(沉酒而酣适);沉乱(沉迷昏乱)

(9) 隐伏;隐没 [lie concealed;lie low]。如:沉伏(隐伏);沉志(谓潜隐志向);沉汉(隐没);沉祟(隐伏的灾祸);沉晦(隐而不露);沉恶(隐伏的罪恶)

(10) 降落、坠落 [fall;sink]。如:沉陨(坠落);沉坠(坠落);沉埃(落下的尘埃)

(11) 沉沦;沦落 [sink into]。 如:沉人(沉沦在下的贤人);沉顿(沉沦顿踬)

(12) 忍住,压制 [restrain;keep down]。如:沉住气;沉下心来

词性变化

沉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山岭上凹处的积水 [water hole;paddy field]

除山川沈斥。——《汉书·刑法志》

(2) 古水名 [the Chen River]。

(3) 陕西省滪水的别名。

(4) 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的杨桃溪,为涪江的支流

(5) 指沉香 [agalloch eaglewood]。如:沉速(檀香。因檀木质重速沉,故称);沉速香饼儿(用檀香作主要原料的一种盘香)

沉的拼音: chén  

〈词性:形〉

(1) 深 [deep]。如:沉泉(深泉);沉渊(指深渊。比喻险境;犹言没入深渊之中)

(2) 深沉 [concealing one’s real feelings]。如:沉厚 (深沉而敦厚);沉潜(深沉而不轻浮);沉猜(深沉多疑)

(3) 份量重,重 [heavy]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4) 又如:一头沉;沉枷(重枷,囚押重犯的大枷)。又指沉重,心思重重的。如:沉困 (沉重,困乏);沉纡(沉重迟缓);沉迟(沉重迟缓);沉悴(忧伤;衰颓;疲萎)

(5) 病情严重的 [critical]。如:沉殆(谓病势沉重,生命危殆);沉病(重病;久病);沉疾(重病)

(6) 沉着 [calm]。如:沉毅有守(沉着刚毅有主见)

(7) 稳重 [steady]。如:沉默默(庄重、静默的样子);沉稳(稳重;安稳)

(8) 低沉 [low and deep]

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9) 如:沉冥(低沉冥寂);沉细(低沉细微);沉声(声调低沉)

(10) 沉静 [quiet]。如:沉靖(沉静);沉详(沉静安详)

(11) 沉闷 [depressing]。如:沉心(心里不愉快);沉屯(沉闷);沉菀(沉郁,郁结不舒)

(12) 长久 [long-term;lasting]。如:沉委(谓久病委顿);沉雨(久雨);沉卧(久卧)

沉的拼音: chén  

〈词性:副〉

(1) 程度深 [deeply]。如:沉研(深入研究);沉究(深入研究)

(2) 极,十分 [very]。如:沉悲(极度悲伤);沉窘(非常穷困)

常用词组

沉不住气、沉沉、沉甸甸、沉淀、沉淀、沉浮、沉痼、沉积、沉寂、沉浸、沉静、沉疴、沉雷、沉沦、沉闷、沉迷、沉湎,沉湎于、沉没、沉默、沉默寡言、沉溺,沉溺于、沉凝、沉睡、沉思、沉潭、沉痛、沉痛、沉稳、沉陷、沉香、沉箱、沉吟、沉勇、沉鱼落雁、沉郁、沉郁顿挫、沉冤、沉冤莫白、沉渣、沉滞、沉重、沉住气、沉着、沉滓、沉醉

  拼音  sī sāi   注音  ㄙ ㄙㄞ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NU  仓颉  WP  郑码  KIWZ  四角  60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35  区位  4328  统一码  601D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思的拼音: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其他字义

思的拼音: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统一码

思字UNICODE编码U+601D,10进制: 24605,UTF-32: 0000601D,UTF-8: E6 80 9D。

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䰄恖楒

汉英互译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ought

相关字词

念、想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

English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思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多须的样子 [heavily bearded]。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基本词义

思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think;consider]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long for]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lament]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词性变化

思的拼音:   

〈词性: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thought]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plot]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lawsuit]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one of the poetry's 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思的拼音:   

<叹>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常用词组

思潮、思忖、思过、思考、思恋、思量、思路、思虑、思谋、思慕、思念、思前想后、思情、思索、思维、思维能力、思想、思想、思想包袱、思想家、思想交流、思想抛锚、思绪、思议

  拼音  hàn   注音  ㄏㄢˋ   
部首  羽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FJWN  仓颉  JJOSM  郑码  EDYY  四角  48427  结构  左右电码  5060  区位  2618  统一码  7FF0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丶フ丶一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翰的拼音:hàn(ㄏㄢˋ)  

⒈ 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翰。

⒉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翰苑。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翰藻。

统一码

翰字UNICODE编码U+7FF0,10进制: 32752,UTF-32: 00007FF0,UTF-8: E7 BF B0。

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翰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riting、writing brush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eather, writing brush, pen, penci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翰的拼音: h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羽,倝( gàn  )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 同本义 [golden pheasant]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3)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4) 长而硬的鸟羽 [long,hard feather]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5)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6) 长毛 [long hair]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 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7) 笔毫,毛笔 [writing brush]。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8) 文章;信札 [writing;letter]。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9) 文词 [word]。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10) 文史方面的才能 [ability]。如:诗翰

(11) 棺之旁饰 [side ornaments of the coffin]白马 [white horse]。如:乘翰(乘白马)

(12) 通“幹”( gàn  )。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backbone;core]

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词性变化

翰的拼音: hàn  

〈词性:形〉

(1) 高飞 [high-flying]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诗·大雅·常武》

(2) 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常用词组

翰飞戾天、翰海、翰林、翰林院、翰墨

  拼音  zǎo   注音  ㄗㄠ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6画  总笔画  19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6画  总笔画  22画  
五笔  AIKS  仓颉  TERD  郑码  EVJF  四角  44194  结构  上下电码  5679  区位  5269  统一码  85FB  笔顺  一丨丨丶丶一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藻的拼音:zǎo(ㄗㄠˇ)  

⒈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藻。海藻。小球藻。藻类植物。

⒉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藻。金鱼藻。

⒊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藻思(多采的文思)。藻丽。藻绘(文采)。藻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藻。藻饰。

⒋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藻。

统一码

藻字UNICODE编码U+85FB,10进制: 34299,UTF-32: 000085FB,UTF-8: E8 97 BB。

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藻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ga、algae、literary embellishment

造字法

形声:从艹、澡声

English

splendid, magnificent; alga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藻的拼音: z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澡声。本义: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2) 同本义 [algae]。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

薄采其藻。——《诗·鲁颂·泮水》

蘋蘩蕰藻之菜。——《左传·隐公三年》。注:“聚藻也。”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召南·采蘋》

(3) 又如:藻火(水藻和火焰。古时官吏绣在官服上的图案)

(4) 泛指水草 [aquatic plants]

水中藻行交横。——苏轼《志林》

(5) 又如:藻川(长有绿色水藻的河川);藻花(水边泽草所开的花);金鱼藻;狸藻等

(6) 词藻,华丽的文辞 [literary embellishment]

攦藻如春华。——班固《答宾戏》

(7) 又如:藻拔(文采出众);藻朗(文辞清明);藻咏(以华美文辞咏诵。指诗文而言);藻雅(文辞典雅)

(8) 文采 [rich and bright colours]

华藻繁缛。——曹植《七启》

(9) 又如:藻采(文采,辞采);藻思(做文章的才思)

(10) 通“璪”[pieces of jade stringed with silk thread hanging from a coronet]

天子玉藻。——《礼记·玉藻》

婴用一藻玉瘗。——《山海经·中山经》

词性变化

藻的拼音: zǎo  

〈词性:形〉

(1) 华美 [magnificent]

敷藻翰之陪鳃。——潘岳《射雉赋》

(2) 又如:藻仗(文彩华美的仪仗);藻幄(美丽的篷帐);藻翰(美丽的羽毛。比喻华丽的文辞);藻盖(华美的篷盖);藻翘(色彩华丽的羽毛)

藻的拼音: zǎo  

〈词性:动〉

(1) 修饰文章 [polish]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房玄龄《晋书》

(2) 又如:藻饰(把文章加以修改润色)

(3) 整理;装饰 [embellish]。如:藻野(藻饰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艳服);藻井(旧时天花板上的一种雕花装饰处理)

常用词组

藻饼、藻类、藻棁

沉思翰藻: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