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超度众生的意思

chāozhòngshēng

超度众生



拼音chāo dù zhòng shēng

注音ㄔㄠ ㄉㄨˋ ㄓㄨㄥˋ ㄕㄥ

解释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火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

例子他想成佛好超度众生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为民做好事。

感情超度众生是中性词。

繁体超度衆生

近义普度众生

英语save mankind from the sea of miserable lif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āo   注音  ㄔㄠ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HVK  仓颉  GOSHR  郑码  BOYJ  四角  478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389  区位  1912  统一码  8D85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フ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超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越过,高出:超越。高超。超出。超额。超龄。超等。超载。超重。超支。

⒉ 跳上,跨过:“挟泰山以超北海”。

⒊ 在一定范围以外:超自然。超音速。超导现象。

⒋ 遥远:超遥。超忽。

⒌ 怅惘的样子:“武侯超然不对”。

统一码

超字UNICODE编码U+8D85,10进制: 36229,UTF-32: 00008D85,UTF-8: E8 B6 85。

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趫趠

汉英互译

exceed、go beyond、overtake

造字法

形声:从走、召声

English

jump over, leap over; surp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超的拼音: c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召声。本义:跃上;跳过,跃过)

(2) 同本义 [jump into;jump over]

超,跳也。——《说文》

超乘者五百乘。——《吕氏春秋·悔过》。注:“巨踊上车也。”

超回志度。——《楚辞·九章·抽思》

超五岭兮嵯峨。——《楚辞·九思·伤时》

方投石超距。——《史记·白起王翦传》

挟泰山以超 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超乘(跃登战车);超足(腾跃);超步(跨登;迈步);超次(超越等级升迁)

(4) 提拔;擢升 [promote]

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

(5) 又如:超拜(越级升授官职);超阶(指超级擢升的官职)

(6) 超过;胜过 [surpass;exceed]

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子·五蠹》

(7) 又如:每亩超千斤;超俗(超越凡俗;出众)

词性变化

超的拼音: chāo  

〈词性:形〉

(1) 超脱,超凡 [detached]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注:“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2) 又如:超逸(超然脱俗,俊逸高雅)

(3) 美妙,高超 [superb]。如:超妙(高超美妙)

(4) 远;遥远 [distant]

平原忽兮路超远。——《楚辞·九歌·国殇》

(5) 又如:超然(遥远的样子)

(6) 惆怅,若有所失 [distracted]

武侯超然不对。——《庄子·徐无鬼》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7) 又如:超忽(迷惘,怅然自失)

常用词组

超拔、超拔、超编、超产、超常、超超玄箸、超导[电]、超导体、超低温、超度、超度众生、超短波、超短裤、超短裙、超额、超凡、超凡入圣、超高频、超高压、超过、超乎寻常、超级、超级大国、超级市场、超绝非凡、超龄、超伦、超期服役、超前、超前绝后、超群、超群拔类、超然、超然不群、超然物外、超然自逸、超人、超升、超生、超声、超声波、超声速、超世绝伦、超世之才、超脱、超新星、超员、超越、超载、超支、超重、超重元素、超擢、超自然

  拼音  dù duó   注音  ㄉㄨˋ ㄉㄨㄛˊ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YACI  五笔98  OACI  仓颉  ITE  郑码  TGEX  四角  00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53  区位  2240  统一码  5EA6  笔顺  丶一ノ一丨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度的拼音:dù(ㄉㄨˋ)  

⒈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⒉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风度。

⒊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度。

⒋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

⒌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⒍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度。法度。

⒎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⒏ 能容受的量:气度。

⒐ 考虑,打算:置之度外。

⒑ 过,由此到彼:度日。度假。欢度新春。

⒒ 量词,次:一度。再度。

⒓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度(剃发出家)。

⒔ 姓。

其他字义

度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计算,推测: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统一码

度字UNICODE编码U+5EA6,10进制: 24230,UTF-32: 00005EA6,UTF-8: E5 BA A6。

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剫宅㡯渡

汉英互译

consideration、tolerance、degree、limit、linear measure、surmise

造字法

形声:从又、庶省声

English

degree, system; manner; to consi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度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2) 同本义 [linear measure;size;measures]

度,法制也。——《说文》。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于人手取法,故从又。

同律度量衡。——《虞书》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执鞭度守门。——《周礼·司市》

吾忘持度。——《韩非子》

(3) 又如:尺度

(4) 法制;法度 [rule;law]

公室无度。——《左传·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

九曰以度教节。——《周礼·大司徒》。注:“谓宫室车服之制。”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马注:“法度也。”

(5) 又如:度轨(法度轨范);度矩(法度;法则)

(6) 限度,限额 [limit]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每月扣5元,扣满150元为度

(8) 胸襟;器度 [style of conduct]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

(9) 又如:气度

(10) 心意,考虑 [consideration]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置之度外(不介意);度内(计虑之内;意料之中)

(12) 程度 [level]。如:强度;力度;高度

(13) 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degree]。如:温度;湿度;浓度;弧度;角度;经纬度

(14) 常规 [convention;rule]。如:度程(格式,标准);度制(制度)

(15) [电]∶量词。千瓦小时的俗称,测量电能的单位 [kilowatt-hour;kwh]。如:一度电就是一个千瓦小时

(16) 计划 [design;plan;programme]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7) 姓

词性变化

度的拼音:   

〈词性:动〉

(1) 度过,越过 [pass]

年忽忽而日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

度百里之限。——《汉书·王莽传》。师古曰:“度,亦逾越也。”

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匡衡传》

则必度越诸子矣。——《汉书·扬雄传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度岁(过年);度与(递给;交给);度嘴(糊口;维持生计);苦度年关;虚度年华

(3) 僧尼道士劝人离俗出家 [try to persuade sb.to become a monk,nun or Taoist priest]

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人度了去。——《红楼梦》

(4) 超度;宗教说法,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say prayers or perform Buddhist service to release souls from purgatory]

据说虬早已被 吕洞宾度上天了。——《雨中登泰山》

(5) 又如:度说(道教佛教语。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脱(使人脱离人世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数(星相家迷信说法,以七曜与二十八宿度数相配,推测人事的吉凶)

(6) 谱写[乐曲] [write]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度词(依词谱曲);度声(按曲谱唱歌)

度的拼音:   

<量词>

次 [times]

一年一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度的拼音:   

<缀>

(1) 词缀。加在“年、季、月”后,指时间段落 [in stage of]。如:年度;季度;月度

(2) 另见 duó  

常用词组

度尺、度牒、度规、度过、度荒、度假、度假村、度量、度量衡、度命、度蜜月、度曲、度日、度日如年、度数、度夏、度外、度越

基本词义

度的拼音: duó  

〈词性:动〉

(1) 估计,推测 [estimate]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2) 又如:忖度(猜测,揣度);测度;度空儿(趁空儿,瞅空儿)

(3) 衡量 [judge;measure;weigh]

度地居民。——《礼记·王制》。释文:“量也。”

(4) 量;计算 [measure;calculate;count]

不度民械。——《礼记·少仪》。释文:“计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 另见   

常用词组

度长絜大、度德量力

  拼音  zhòng   注音  ㄓㄨㄥˋ   繁体  眾、衆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WWU  仓颉  OOO  郑码  ODOO  四角  80880  结构  品字电码  5883  区位  5458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人  统一码  4F17  笔顺  ノ丶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众(衆)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⒉ 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统一码

众字UNICODE编码U+4F17,10进制: 20247,UTF-32: 00004F17,UTF-8: E4 BC 97。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乑衆眾

汉英互译

crowd、many、nume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三人

English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multitude;everyone]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everything]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all official]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soldier;army]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slave]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monk number]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词性变化

众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various]。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general;common]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常用词组

众多、众寡悬殊、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目睽睽、众目昭彰、众怒、众怒难任、众叛亲离、众擎易举、众人、众生、众矢之的、众数、众说、众说纷纭、众所周知、众望、众望所归、众星捧月、众议院、众志成城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部首  生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TGD  仓颉  HQM  郑码  MC  四角  25100  结构  单一电码  3932  区位  4190  统一码  751F  笔顺  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生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⒉ 造出:生产。

⒊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⒋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⒌ 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⒍ 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⒎ 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⒏ 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⒐ 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⒑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⒒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⒓ 不熟练的:生手。

⒔ 未经炼制的。生铁。

⒕ 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⒖ 甚,深:生怕。生疼。

⒗ 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⒘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⒙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⒚ 词尾:好生休养。

⒛ 姓。

统一码

生字UNICODE编码U+751F,10进制: 29983,UTF-32: 0000751F,UTF-8: E7 94 9F。

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rue、crude、rawness、unripe、give birth to、grow、living、procreate、student

相关字词

死、师、卒、熟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ife, living, lifetime; bi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生的拼音: shē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grow]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bear;give birth to;bring up;rear]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subsist;exist;living]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happen;breed;produce]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go into society]。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词性:方〉∶安装 [set up;settle]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bring back to life]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light]。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事端等] [create]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product]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词性变化

生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生命 [life]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a lifetime]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live]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birthday]。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offspring;descendent]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living things]。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livelihood]。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student]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the male character in Beijing opera]。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prostitute]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captive]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gentleman]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scholar]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intelligence;natural endowment]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生的拼音: shēng  

〈词性:形〉

(1) 天生,生来 [innate]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uncooked]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fresh]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uncultured]。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strange;unfamiliar]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vivid]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生的拼音: shēng  

〈词性:副〉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mechanically]。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very]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常用词组

生搬硬套、生变、生病、生不逢辰、生财、生财有道、生财之道、生菜、生产、生产力、生辰、生成、生齿、生词、生祠、生凑、生存、生地、生动、生动活泼、生端、生而知之、生发、生法、生番、生防、生分、生风、生俘、生父、生革、生根、生光、生花妙笔、生还、生荒、生辉、生活、生火、生货、生机、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计、生忌、生姜、生境、生就、生聚、生角、生客、生恐、生拉活扯、生拉硬拽、生来、生老病死、生冷、生离死别、生理、生理盐水、生力军、生利、生料、生灵、生灵涂炭、生龙活虎、生路、生霉、生闷气、生猛、生米煮成熟饭、生面、生民、生命、生命力、生母、生腻、生怕、生皮、生僻、生平、生漆、生气、生气勃勃、生前、生擒、生趣、生人、生日、生肉、生色、生涩、生杀予夺、生杀之权、生身、生生、生生、生生世世、生石膏、生石灰、生事、生势、生手、生受、生疏、生水、生丝、生死、生死关头、生死肉骨、生死攸关、生死有命、生死与共、生死之交、生态、生铁、生土、生吞活剥、生物、生物制品,生物制剂、生物钟、生息、生相、生硝、生肖、生效、生心、生性、生锈、生涯、生衍、生厌、生养、生药、生业、生疑、生意盎然、生意、生意经、生硬、生油、生育、生员、生愿、生造、生长、生长点、生长激素、生殖、生殖器、生猪、生字

超度众生: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