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灿烂夺目的意思

cànlànduó

灿烂夺目



拼音càn làn duó mù

注音ㄘㄢˋ ㄌㄢˋ ㄉㄨㄛˊ ㄇㄨˋ

解释五光十色令人眩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1卷:“梦见天上五色云霞,灿烂夺目。”

例子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于观脸上现出一片极灿烂夺目的光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色彩丰富。

谜语耀眼

感情灿烂夺目是中性词。

繁体燦爛奪目

近义光芒灿烂

反义昏昏暗暗

英语the lustre dazzles the eye

日语光(ひか)り輝いて目を奪(うば)うばかりだ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àn   注音  ㄘㄢˋ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OMH  仓颉  FU  郑码  UOLL  四角  92870  结构  左右电码  3503  区位  1851  统一码  707F  笔顺  丶ノノ丶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灿(燦)的拼音:càn(ㄘㄢˋ)  

⒈ 〔灿烂〕光彩,耀眼,如“阳光灿灿”。亦简称“灿”,如“灿若晨星”。

⒉ (燦)

统一码

灿字UNICODE编码U+707F,10进制: 28799,UTF-32: 0000707F,UTF-8: E7 81 BF。

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燦㻮

造字法

形声:从火、山声

English

vivid, illuminating; br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灿的拼音:

càn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粲声。本义: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2) 同本义 [effulgent]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灿然(明亮);灿灿(闪闪发光的样子)

(4) 鲜艳;鲜明 [splendid]。如:灿焕(色彩鲜丽);灿错(色彩缤纷);灿艳(鲜明华美)

(5) 明白,清楚 [clear]。如:灿然(明白;显豁)

常用词组

灿烂、灿烂夺目、灿然一新

  拼音  làn   注音  ㄌㄢˋ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OUFG  五笔98  OUDG  仓颉  FTMM  郑码  UOUB  四角  98811  结构  左右电码  3620  区位  3235  统一码  70C2  笔顺  丶ノノ丶丶ノ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烂(爛)的拼音:làn(ㄌㄢˋ)  

⒈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烂糊。煮烂。

⒉ 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烂熟。

⒊ 东西腐坏:腐烂。

⒋ 灼伤:焦头烂额。

⒌ 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⒍ 破碎:破烂。烂纸。

⒎ 头绪杂乱:烂摊子。

⒏ 明,有光彩:烂银枪。烂漫。

统一码

烂字UNICODE编码U+70C2,10进制: 28866,UTF-32: 000070C2,UTF-8: E7 83 82。

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爛燗爤㱫

汉英互译

fester、mashed、messy、rot、sodden、worn-out

造字法

形声:从火、兰声

English

rotten, spoiled, decay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烂的拼音:

爛、孏 l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2) 同本义 [thoroughly cooked;tender;soft]

孏,孰也。——《说文》。字亦作爛。

熟而不烂。——《吕氏春秋·本味》

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此儿头不烂。

是必烂也。

三首俱烂。

(4) 又如:烂饭(加水较多而煮成的又软又烂的饭);烂煮(煮至熟烂);烂蒸(蒸至烂熟);烂椹(熟透的桑椹)

(5) 火烧伤 [burn]

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

(6) 头绪乱 [messy;be all in a mess]。如:烂子(乱子);烂事(方言。犹言麻烦事或办糟了的事)

(7) 零碎,断片 [scraps]。如:烂纸片;衣服穿烂了

词性变化

烂的拼音:

làn  

〈词性:形〉

(1) 腐烂,腐败 [become putrid;fester;rot]

烂灰生蝇。——《淮南子·说山》。注:“腐也。”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2) 又如:一场大雨使麦子烂了;烂黄齑(烂腌菜,比喻爱情不专的人);烂败(腐烂);烂损(腐烂败坏);烂碎(腐烂破碎);烂溃(溃烂)

(3) 明亮、光明;色彩绚丽[bright;radiant]

明星有烂。——《诗·郑风·女曰鸡鸣》

烂昭昭兮未央。——《楚辞·云中君》。注:“光貌。”

登降炤烂。——班固《西都赋》。注:“明也。”

功德烂然。——《汉书·王莽传》

(4) 又如:灿烂(光彩显明耀眼);烂灼(灿粒闪灼);烂熳(坦率自然,不做作);烂目(耀眼)

(5) 形容物体呈稀糊状态 [sodden;mashed]。如:烂浆(形容物成稀糊状);烂酱(形容物体呈稀烂的糊状)

(6) 放荡 [dissipated]。如:烂污(人行为放荡不端);烂料(败家子);烂仔(流氓);烂靡(靡烂);烂货(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

烂的拼音:

làn  

〈词性:副〉

程度深;极、盛 [extreme]。如:烂火(烈火);粒红(深红)

常用词组

烂漫,烂熳、烂泥、烂舌头、烂熟、烂污货、烂崽、烂账、烂醉、烂醉如泥

  拼音  duó   注音  ㄉㄨㄛˊ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FU  仓颉  KDI  郑码  GDDS  四角  40348  结构  上下电码  1161  区位  2265  统一码  593A  笔顺  一ノ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夺(奪)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

⒉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

⒊ 冲开:夺门而出。

⒋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⒌ 晃动:光彩夺目。

⒍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

⒎ 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统一码

夺字UNICODE编码U+593A,10进制: 22842,UTF-32: 0000593A,UTF-8: E5 A4 BA。

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tend for、deprive、seiz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大、从寸

English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夺的拼音:

du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lose]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seize;rob]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force one's way]。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win]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deprive]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常用词组

夺标、夺得、夺冠、夺魁、夺路、夺门而出、夺目、夺取、夺去、夺权、夺神、夺志、夺走

  拼音    注音  ㄇㄨ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HHHH  仓颉  BU  郑码  LA  四角  6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4158  区位  3631  统一码  76EE  笔顺  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目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⒉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⒊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  )(亦指箭靶的中心)。

⒋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⒌ 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⒍ 标题:目录。

⒎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⒏ 孔眼:网目。

⒐ 指为首的人:头目。

统一码

目字UNICODE编码U+76EE,10进制: 30446,UTF-32: 000076EE,UTF-8: E7 9B AE。

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目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ye、item、ord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目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eye]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eye-sight]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mesh]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item]。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catalogue]。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chieftan]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order]。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name of a thing;number;row]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词性变化

目的拼音:   

〈词性:动〉

(1) 观看,注视 [look;regard]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give a hint with the eyes]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treat with;regard as]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常用词组

目标、目不见睫、目不交睫、目不忍见、目不忍视、目不识丁、目不暇接、目不转睛、目测、目测、目成、目怆有天、目瞪口呆、目的、目睹、目光、目光短浅、目击、目击者、目今、目镜、目空四海、目空一切、目力、目录、目迷五色、目前、目送、目挑心招、目无全牛、目无组织、目下、目眩、目语、目睁口呆、目中无人、目眦

灿烂夺目: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