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藏怒宿怨的意思

cángyuàn

藏怒宿怨



拼音cáng nù sù yuàn

注音ㄘㄤˊ ㄋㄨˋ ㄙㄨˋ ㄩㄢˋ

解释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例子为人要心胸开阔,藏怒宿怨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用法作主语、谓语;指心怀愤怒和怨恨。

感情藏怒宿怨是中性词。

反义怒气冲天

英语have resentment ranking in one's min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áng zàng   注音  ㄘㄤˊ ㄗㄤ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20画  
五笔86  ADNT  五笔98  AAUH  仓颉  TIMS  郑码  EHZH  四角  44253  结构  上下电码  5661  区位  1856  统一码  85CF  笔顺  一丨丨一ノフ一ノ一丨フ一丨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藏的拼音:cáng(ㄘㄤˊ)  

⒈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⒉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其他字义

藏的拼音:zàng(ㄗㄤˋ)  

⒈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⒉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⒋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古同“臟”。

统一码

藏字UNICODE编码U+85CF,10进制: 34255,UTF-32: 000085CF,UTF-8: E8 97 8F。

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蔵臧匨䒙

汉英互译

conceal、hide、store

相关字词

躲、匿、露

造字法

形声:从艹、臧声

English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藏的拼音: cáng  

〈词性:动〉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hide]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常用词组

藏红花、藏蓝、藏历、藏青、藏戏

  拼音    注音  ㄋㄨ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VCNU  仓颉  VEP  郑码  ZMXW  四角  47334  结构  上下电码  1829  区位  3713  统一码  6012  笔顺  フノ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怒的拼音:nù(ㄋㄨˋ)  

⒈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⒉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⒋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统一码

怒字UNICODE编码U+6012,10进制: 24594,UTF-32: 00006012,UTF-8: E6 80 92。

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ger、fury、rag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心、奴声

English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anger;fury;rage]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blame]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do all one can]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irritate]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surpass]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词性变化

怒的拼音:   

〈词性:形〉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in profusion;burst]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roaring]。如:怒号;怒涛

怒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孥”。妻子儿女[wife and children]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tail]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常用词组

怒不可遏、怒潮、怒叱、怒斥、怒冲冲、怒发冲冠、怒放、怒号、怒喝、怒吼、怒火、怒江、怒骂、怒目、怒目切齿、怒气、怒气冲冲、怒气冲天、怒容、怒容满面、怒色、怒视、怒涛、怒形于色

宿  拼音  sù xiǔ xiù   
注音  ㄙㄨˋ ㄒ一ㄡˇ ㄒ一ㄡ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PWDJ  仓颉  JOMA  郑码  WDAN  四角  30262  结构  上下电码  1372  区位  4362  统一码  5BBF  笔顺  丶丶フノ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宿的拼音:sù(ㄙㄨˋ)  

⒈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宿。留宿。露宿。宿舍(shè  )。宿营。

⒉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儒。名宿。

⒊ 平素,素有的:宿愿。宿志。宿疾。宿敌。宿心。

⒋ 隔夜的,隔年的:宿雨(昨夜的雨)。宿根。宿草。

⒌ 姓。

其他字义

宿的拼音:xiǔ(ㄒ一ㄡˇ)  

⒈ 夜:一宿。两宿。

其他字义

宿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星座:星宿。

统一码

宿字UNICODE编码U+5BBF,10进制: 23487,UTF-32: 00005BBF,UTF-8: E5 AE BF。

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odge for the night、old

造字法

形声:从宀,佰声

English

stop, rest, lodge, stay overnight; constell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宿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据甲骨文,象人睡在室内席子上。本义:住宿;过夜)

(2) 同本义 [stay overnight]

宿,止也。——《说文》

出宿于干。——《诗·邶风·泉水》

言就尔宿。——《诗·小雅·我行其野》

戒及宿之日。——《周礼·大史》

孟子去 齐,宿于昼。——《孟子·公孙丑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得已,度姓名,诡蹄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宿歇(住宿,睡觉);宿坛(住宿);宿泊(住宿;安歇);宿夜然诺(存留过夜的诺言);宿客(投宿的旅客);宿宿(连住两夜);宿顿(临时寄住);宿止(住宿);宿地(住宿的地方);宿所(住宿过夜的处所)

(4) 值宿守卫,守夜 [keep watch at night]

哀王三弟,其弟 章,入宿卫于 汉,吕太守封为朱虚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5) 又如:宿直(值夜);宿卫(在宫中值宿护卫)

(6) 处于 [be in]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唐· 韩愈《三星行》

(7) 拖延;停留 [delay]。如:宿食(积食);宿留(停宿,停留)

(8) 驻扎,特指军队的停留与驻扎 [be stationed]。如:宿兵(驻扎军队)

(9) 隐含;寄寓 [imply]

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10) 安心;安于 [be content with]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

(11) 谋取 [seek for]。如:宿名(获取名声)

词性变化

宿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代官道上设立的住宿站 [lodging station]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周礼》

(2) 又如:宿息(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

(3) 住所,供人休息的处所 [residence]。如:宿头(借宿之处);代付…食宿和回家的路费

(4) 夜 [night]

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宿露(夜露);宿雾(夜雾);宿膳(夜餐);宿夕(一个晚上。比喻短时间内);宿烟(夜里的烟雾);宿云(夜晚的云气)

(6) 栖宿之鸟 [lodging birds]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7) 有名望的人 [famous person]

迟先生有制礼作乐之才,乃是 南邦名宿。——《儒林外史》

(8) 从前,往日 [former]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三国魏· 嵇康《幽愤》

(9) 又如:宿意;宿传(往昔的传说);宿孽(前世的罪孽);宿顾(以往的关照)

宿的拼音:   

〈词性:形〉

(1) 老的,积久的 [old;long-standing]

民有宿逋不可诚于上供者,必代而输之。——唐· 杜牧《吏部尚书·崔公行状》

(2) 又如:宿气(旧怨;旧仇);宿愤(旧怨;旧恨);宿罪(旧有的罪过);宿好(老交情);宿恩(以往的恩德);宿嫌(旧日的嫌隙);宿旧(旧友);宿威(素有的威名);宿老(老前辈);宿齿(年老之人)

(3) 隔夜的,前一夜的 [overnight]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唐· 王维《田园乐》

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

(4) 又如:宿料(隔夜的草料);宿雨(隔夜的雨);宿租(隔年的租税);宿酲(酒醉隔夜未醒)

(5) 前一年的,隔年的 [last year]

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月水灾郡种宿麦。——《汉书·武帝纪》

(6) 又如:宿麦(隔年成熟的麦);宿雪(积留过冬的雪)

(7) 老成阅历久的 [experienced]

王肃以宿德显授。——三国魏· 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

(8) 又如:宿兵(宿素习练之兵);宿艾(老成长者);宿生(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吏(阅历多的官吏);宿彦(老成而有才德之士)

(9) 前世注定的 [predestined]

以此常欲焚笔弃砚为喑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

(10) 又如:宿业(指前世行善或作恶所造成而见于今世的后果);宿慧(前世带来的慧根);宿殃(前世注定的灾殃);宿败(注定要失败);宿福(前世注定的福分)

(11) 旧欠的 [overdue]

逋租宿债勿复收。——《宋书·武帝纪》

(12) 又如:宿债(旧欠的债务);宿值(久欠的债);宿赋(积欠的赋税)

(13) 大的 [big]。如:宿恶(大恶人);宿浪

宿的拼音:   

〈词性:副〉

(1) 通“夙”。平素,平日 [usually]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

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后汉书·王霸妻传》

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宋· 陆游《幽居》

表招诱有力,威怀兼洽 ,其 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青。——《后汉书·刘表传》

(2) 又如:宿愿;宿容(平日的容颜);宿寇(惯匪);宿心,宿志(平日的心愿)

(3) 预先;早先 [in advance]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三国志·王粲传》

(4) 又如:宿构(预先构思);宿闻(早已知闻);宿虑(预先思考、谋划);宿读(预先读过)

(5) 另见 xiǔ;xiù  

常用词组

宿弊、宿草、宿仇、宿处、宿敌、宿分、宿根、宿恨、宿疾、宿见、宿将、宿酒、宿命、宿命论、宿儒、宿舍、宿昔、宿夜、宿营、宿营地、宿缘、宿怨、宿愿、宿债、宿主、宿醉

基本词义

宿的拼音: xiǔ  

(1) 用于计算夜 [night]

军士今夜且歇一宿,以养锐气。——《三国演义》

(2) 又如:住了一宿

(3) 另见 sù;xiù  

基本词义

宿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星座的古名。星宿 [constellation]。二十八宿:坐落在黄道的星宿,按照中国古代的分法,共有二十八个。黄道是日在星际所行的路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列子》

(2) 另见 sù;xiǔ  

  拼音  yuàn   注音  ㄩㄢ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QBNU  仓颉  NUP  郑码  RSYW  四角  27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41  区位  5225  统一码  6028  笔顺  ノフ丶フフ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怨的拼音:yuàn(ㄩㄢˋ)  

⒈ 仇恨: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怨声载道。

⒉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怨。抱怨。怨言。任劳任怨。

统一码

怨字UNICODE编码U+6028,10进制: 24616,UTF-32: 00006028,UTF-8: E6 80 A8。

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㤪惌愠慍㥐

汉英互译

complain、enmity、resentment

相关字词

恩、德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怨的拼音: y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夗( yuàn  )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rankle;grudge]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blame;reproach;complain]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satirize]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take leave]。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plaintif;sad]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词性变化

怨的拼音: yuàn  

〈词性:名〉

(1) 仇恨,怨仇[animosity;enmity]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enemy;foe]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常用词组

怨不得、怨毒、怨怼、怨愤、怨府、怨恨、怨悔、怨怒、怨女、怨偶、怨气、怨入骨髓、怨声、怨声载道、怨天尤人、怨天怨地、怨望、怨言、怨尤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