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āo jǔ diàn zhì
注音ㄅ一ㄠ ㄐㄨˇ ㄉ一ㄢˋ ㄓˋ
解释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声势迅猛。
感情飙举电至是中性词。
繁体飆舉電至
近义飙举电举
动物生肖牛,虎,蛇
飙(飆)的拼音:biāo(ㄅ一ㄠ)
⒈ 暴风:飙风。飙尘。狂飙。飙举电至(形容声势大,速度快)。
飙字UNICODE编码U+98D9,10进制: 39129,UTF-32: 000098D9,UTF-8: E9 A3 99。
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飙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飆飚颷飇飈飊
violent wind
会意
whirlwind, stormy gale
详细解释◎ 飙的拼音:
飆 bi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风,猋( biāo )声。本义:暴风)
(2) 同本义 [violent storm wind;whirlwind]
飙,扶摇风也。——《说文》。按,回风暴起,从下而上。
感回飙而将ń。——马融《长笛赋》
风发飙拂。——《汉书·扬雄传》
飙举电至。(暴风起,闪电到。)——《盐铁论·世务》
狂飙为我从天落。——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3) 又如:狂飙(急骤的暴风);清飙;飙忽(迅急的风);飙驰(狂风大作)
(4) 泛指风 [wind]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古乐府《怨歌行》
(5) 又如:飙车(御风疾行的车。比喻车行迅速);飙起(如风般的快速兴起)
◎ 飙的拼音:
飆 biāo
〈词性:形〉
迅疾 [swift;rapid]。如:飙燁(迅疾燦爛);飙风驱(疾速行驶)
飙风、飙口水
举(舉)的拼音:jǔ(ㄐㄨˇ)
⒈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⒉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⒊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⒋ 提出:举要。举例。
⒌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⒍ 全:举国。举世。举家。
⒎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⒏ 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举字UNICODE编码U+4E3E,10进制: 20030,UTF-32: 00004E3E,UTF-8: E4 B8 BE。
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舉挙擧㪯
lift、raise、act、choose、deed、elect、enumerate、heave、raising
形声
raise, lift up; recommend
详细解释◎ 举的拼音:
舉、擧 jǔ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 yǔ )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raise;lift up]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4) 拿起;提起 [hold up]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6) 飞,飞起;飘动 [fly]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
(8) 升起;耸起 [lift]
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
中江举帆。——《资治通鉴》
(9) 仰起;抬起 [face upward;rais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
(11) 发问;动问 [question]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
(12) 推荐;选用 [recommend;choose]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
(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
(14) 提出;列举 [enumerate]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
(16) 兴起;发动 [start]
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
(18) 施行;办理 [carry out]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9) 攻克;占领 [occupy]
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西举巴蜀。—— 汉· 贾谊《过秦论》
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汉书》
(20) 成就;成功 [become famous]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21) 参加科举考试 [examine]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乙先得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举乡试。——《明史》
(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23) 指摘;检举 [censure;report to the authorities]。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
(24) 抚养;生育 [nourish;give birth to]。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
(25) 放;发 [put;break out]。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
(26) 点燃 [fire]。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
(27) 取;拾取 [pick up]
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8) 借贷 [borrow]。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
(29) 攀援 [climb]
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
(30) 张开 [口] [open]。如:举口(开口,张口)
(31) 带动;率领 [lead]。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
(32) 耸立,突起 [tower]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
(33) 成立,站得住脚 [stand]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 陆机《文赋》
(34) 记录;登记 [register]
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
(35) 谈论;称引 [talk]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 韩愈《原道》
(36) 赞许;表彰 [praise]。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
(37) 复兴 [revive]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
(38) 祭祀 [offer sacrifice]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
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
(39) 没收 [confiscate]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40) 吃丰盛的饮食 [have a square meal]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
(41) 轻手诊脉 [feel the pulse lightly]
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
(42) 总括 [summary]。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 举的拼音:
舉 jǔ
〈词性:名〉
(1) 言行;举动 [act;deed]。如:举止失措(举动失常);举指(犹举止,行动);举趾(指举动);举休(举止;举动);举以丧名(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
(2) 科举考试 [examination]。如:举监(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举场(科举考场);举选(指科举)
(3) 举人的简称 [Juren]。如:中了举了
(4) 榉柳 [beech]
(5) 肺脊;骨体正脊 [vertra]
佐食受牢举如傧。——《仪礼》
(6) 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noun]
(7) 姓
◎ 举的拼音:
舉 jǔ
〈词性:量〉
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three ounce]
◎ 举的拼音:
舉 jǔ
〈词性:形〉
(1) 全 [entire;whole]
举家锦衣玉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
◎ 举的拼音:
舉 jǔ
〈词性:副〉
皆,都 [entirely;completely]
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举哀、举案齐眉、举办、举兵、举不胜举、举步、举措、举动、举发、举凡、举高、举国、举劾、举火、举家、举荐、举借、举力、举例、举目、举棋不定、举人、举身、举世、举世闻名、举世无双、举事、举手之劳、举贤使能,举贤任能、举行、举言、举眼、举眼无亲,举目无亲、举要、举业、举一反三、举义、举止、举止大方、举踵、举重、举子、举足轻重、举坐,举座
电(電)的拼音:diàn(ㄉ一ㄢˋ)
⒈ 物理学现象,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用以使灯发光、机械转动等:电力。电能。电热。电台。
⒉ 阴雨天,空中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光:闪电。雷电。
⒊ 指电报:通电。贺电。
⒋ 指打电报:电邀。电汇。电告。
⒌ 遭受电流打击:电了我一下。
电字UNICODE编码U+7535,10进制: 30005,UTF-32: 00007535,UTF-8: E7 94 B5。
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电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電
electricity、electroform、eletricity
形声:从雨、申声
electricity; electric; lightning
详细解释◎ 电的拼音:
電 d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lightning]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electricity]。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telegram]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swiftly]。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brightly]。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clearly]。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 电的拼音:
電 diàn
〈词性:动〉
电击 [get an electric shock]。如:电了我一下
电棒、电报、电报挂号、电报机、电表、电冰箱、电波、电厂、电场、电场强度、电唱机、电车、电陈、电池、电传、电磁、电大、电导、电灯、电动、电动机、电镀、电饭锅、电风扇、电复、电杆、电感、电稿、电告、电工、电挂、电灌站、电焊、电荷、电贺、电弧、电化教具、电化教学、电话、电话号码、电话亭、电汇、电击、电机、电极、电键、电教、电解、电介质、电抗、电缆、电烙铁、电离、电力、电量、电疗、电铃、电流、电炉、电炉、电路、电麻醉、电码、电门、电脑、电能、电钮、电瓶、电器、电气化、电热、电热毯、电容、电褥、电扇、电视、电视大学、电视电话、电视发射塔、电视广播、电视会议、电视机、电视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片、电视频道、电视摄影机、电视塔、电视台、电视卫星、电视系列片、电势,电位、电枢、电台、电梯、电筒、电网、电文、电线、电线杆、电信、电刑、电讯、电压、电唁、电邀、电椅、电影、电影剧本、电影院、电源、电熨斗、电闸、电站、电子、电子表、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电子音乐、电子游戏机、电钻
至的拼音:zhì(ㄓˋ)
⒈ 到:至此。自始至终。从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
⒉ 极、最:至少。至亲。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诚。至高无上。至理名言。
至字UNICODE编码U+81F3,10进制: 33267,UTF-32: 000081F3,UTF-8: E8 87 B3。
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致
extremely、most、solstice、to、untill、solstice
会意
reach, arrive; extremely, very
详细解释◎ 至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arrive;reach]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
(4) 来;去 [come;go]
至,来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
◎ 至的拼音: zhì
〈词性:形〉?
(1)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最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
(3) 深 [deep]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
(4)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
(5) 得当;恰当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
(6) 亲近 [close;intimate]。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
(7) 真挚;诚挚 [honest]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8) 又如:至诚;至友
(9) 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至的拼音: zhì
〈词性:副〉
(1) 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2)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
(3) 极;最 [very]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
(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
(5) 一定;必 [certainly]
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
(6) 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
◎ 至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夏至、冬至的简称 [solstice]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
(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
(4)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5) 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saint]
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
(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7) 准则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 至的拼音: zhì
<连>
(1) 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2) 至于,甚至于 [as far;as to]——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 至的拼音: zhì
〈词性:介〉
到…时候 [till;to;untill]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至宝、至不济、至诚、至迟、至此、至当、至多、至高无上、至好、至交、至今、至理、至理名言、至亲、至情、至日、至若、至善、至上、至少、至死、至矣尽矣、至言、至友、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