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保境息民的意思

bǎojìngmín

保境息民



拼音bǎo jìng xī mín

注音ㄅㄠˇ ㄐ一ㄥˋ ㄒ一 ㄇ一ㄣˊ

解释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出处《周书 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例子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明史 外国五》)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军队的职责。

感情保境息民是中性词。

近义保国安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ǎo   注音  ㄅㄠ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KSY  仓颉  ORD  郑码  NJF  四角  26294  结构  左右电码  0202  区位  1703  统一码  4FDD  笔顺  ノ丨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保的拼音:bǎo(ㄅㄠˇ)  

⒈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⒉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⒊ 负责:保证。保荐。保修。保险。确保。担保。

⒋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⒌ 旧称佣工:酒保(酒店服务人员)。佣保。

⒍ 姓。

统一码

保字UNICODE编码U+4FDD,10进制: 20445,UTF-32: 00004FDD,UTF-8: E4 BF 9D。

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堡緥

汉英互译

defend、keep、protect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呆

English

protect, safeguard, defend, ca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保的拼音: bǎ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2) 同本义 [carry on one's back]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唐兰《殷墟文字记》

(3) 护养;育 [bring up]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4) 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

(5) 保佑 [bless and protect]

天地格保。——《书·召诰》

(6) 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

(7) 保护;保全;守住 [protect;defend;guard]

父子相保全。——《淮南子·人间训》

少有强者不可保。——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朕位几不保。——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

(9) 保持 [keep;preserve;maintain]

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

(11) 保证;担保 [guarantee;ensure]

保为将军破之。——《资治通鉴》

(12) 又如:保修(保养修理);旱涝保收;保官(担任保护职能的官员)

(13) 占有;拥有 [possess]

虽慈父不能保其子。——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保据(占据);保宁(保有并使之安宁)

(15) 保举;保荐 [recommend]

都保你二位做大官。——《水浒传》

(16) 又如:保题议叙(写奏本保荐有功人员);保题(向上推荐);保案(保举下属的文件)

(17) 依靠;仗持 [depend on]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左传·僖公二十年》

(18) 又如:保山(依山固守);保栖(据山以守)

词性变化

保的拼音: bǎo  

〈词性:名〉

(1) 保育幼儿的妇女 [nurse]

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礼记·内则》

(2) 通“緥”。保护婴儿的包裹衣 [swaddling clothes]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汉书·桓郁传》

(3) 作保证的人 [guarantor]

然后导以取保。——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作保;觅保;保山(媒人;保人);保中(在债务关系中居中担保的人)

(5) 服务人员 [owner]。如:酒保

(6) 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 [bao]。如:保正甲长(一保之头叫“保正”;一甲之长叫“甲长”)

(7) 小城(此义后来写作“堡”) [small city]

南山是保。——《诗·大雅·崧高》

焚我郊保。——《左传·襄公八年》

战于郎。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

所过之邑(城市),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8) 通“宝”。珍贵之物 [treasure]

展九鼎保玉。——《史记·周本纪》

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淮南子·俶真》

(9) 姓

常用词组

保安、保安团、保本、保镖、保不定,保不齐、保不住、保残守缺、保呈、保持、保存、保单、保得住、保底、保宫、保管、保管、保管员、保护、保护人、保护伞、保护神、保皇、保皇党、保甲、保驾、保驾、保荐、保健、保举、保龄球、保留、保留剧目、保媒、保密、保苗、保姆、保暖、保票、保全、保人、保山、保身、保释、保守、保守、保守派、保税、保胎、保卫、保卫团、保温、保温瓶、保鲜、保险、保险、保险、保险公司、保险柜、保险盒、保险丝、保险锁、保险装置、保修、保养、保佑、保育、保育员、保育院、保障、保证、保证、保值、保质、保重、保准,保准儿

  拼音  jìng   注音  ㄐ一ㄥ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FUJQ  仓颉  GYTU  郑码  BSKR  四角  40112  结构  左右电码  1064  区位  3019  统一码  5883  笔顺  一丨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境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疆界,边界:境界。国境。入境。出境。边境。

⒉ 地方,区域,处所:无人之境。佳境。环境。身临其境。

⒊ 状况,地步:境况。顺境。逆境。困境。事过境迁。境遇。意境。

统一码

境字UNICODE编码U+5883,10进制: 22659,UTF-32: 00005883,UTF-8: E5 A2 83。

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ea、border、condition、territory

造字法

形声:从土、竟声

English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境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boundary]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circumstance]。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place]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condition; state; extent reached]。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condition]。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lanscape]

槛外诸境。——[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常用词组

境地、境界、境况、境遇、境域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HNU  仓颉  HUP  郑码  NLWZ  四角  26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73  区位  4702  统一码  606F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息的拼音:xī(ㄒ一)  

⒈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⒉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⒊ 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⒋ 音信:消息。信息。

⒌ 儿女:子息。

⒍ 利钱:息率(  )。利息。月息。

统一码

息字UNICODE编码U+606F,10进制: 24687,UTF-32: 0000606F,UTF-8: E6 81 AF。

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th、cease、interest、news、res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breathe;pant]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sigh]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stop]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rest]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grow]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calm down]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get rid of]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go out]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词性变化

息的拼音:   

〈词性: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breath]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interest]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message]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one's own children]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Xi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常用词组

息肩、息率、息怒、息票、息钱、息肉、息事宁人、息讼、息息相关、息息相通、息心、息影、息止

  拼音  mín   注音  ㄇ一ㄣˊ   
简体部首  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氏部  
五笔  NAV  仓颉  RVP  郑码  YYBH  四角  77747  结构  单一电码  3046  区位  3581  统一码  6C11  笔顺  フ一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民的拼音:mín(ㄇ一ㄣˊ)  

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⒋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⒍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统一码

民字UNICODE编码U+6C11,10进制: 27665,UTF-32: 00006C11,UTF-8: E6 B0 91。

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民的拼音: mín  

〈词性: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common people]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man;person;human being;mankind]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词性变化

民的拼音: mín  

〈词性:形〉

(1) 民间的 [folk;among the people]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常用词组

民办、民兵、民不堪命、民不聊生、民船、民法、民防、民房、民愤、民风、民歌、民工、民国、民航、民间、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民警、民力、民品、民情、民穷财尽、民权、民生、民事、民俗、民庭、民团、民望、民校、民心、民谣、民意、民营、民用、民怨、民怨沸腾、民乐、民运、民贼、民政、民脂民膏、民众、民主、民主党派、民主集中制、民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