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班衣戏彩的意思

bāncǎi

班衣戏彩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注音ㄅㄢ 一 ㄒ一ˋ ㄘㄞˇ

解释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参见“斑衣戏彩”。

例子虽无儿,效老莱,班衣戏彩。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讨父母欢心。

感情班衣戏彩是中性词。

繁体班衣戲彩

近义老莱娱亲

英语dressing in motley and clowning to amuse one's parents--said of Lao Laizi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YTG  仓颉  MGILG  郑码  CUC  四角  11114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803  区位  1664  统一码  73ED  笔顺  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班的拼音:bān(ㄅㄢ)  

⒈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⒉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⒊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⒌ 定时开行(xíng  )的:班车。班机。班期。

⒍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⒎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⒏ 古同“斑”,杂色。

⒐ 姓。

统一码

班字UNICODE编码U+73ED,10进制: 29677,UTF-32: 000073ED,UTF-8: E7 8F AD。

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ass、team、shift、squa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lass, group, grade; squad; jo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2)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divide equally]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3)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4) 分开;离群 [separate;part]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5) 又如:班马

(6) 赏赐;分给 [reward]

晋侯执 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7)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8) 分布;铺开 [distribute;spread]

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9) 又如:班卖(摊开出卖);班荆

(10) 颁布。后作“颁” [promulgate]

周公…制礼乐,班度量,而下大服。——《汉书·翟方进传》

(11) 又如:班政(颁布政令);班论(颁布);班布(犹公布)

(12) 返回 [call back]

请班师。——《左传·襄公十年》。注:“还也。”

(13) 又如:班军(回师,撤军);班旋(犹班师)

(14) 排列 [arrange;put in order]

班位于天下。——《韩非子·存韩》

词性变化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名〉

(1) 职位等次,位次;等级 [order]

班在九人。——《左传·文公六年》。注:“位也。”

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隋书·百官志》

(2) 又如:班秩(官员的品级);班禄(班位和俸禄);班资(官阶和资格)

(3) 序列;排列等级 [sequence]

班,次也。——《小尔雅》

班,列也。——《方言三》

班,序也。——《广雅》

(4) 又如:按部就班;班次(补授或提升官职的先后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5) 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队列 [line]

班朝治军。——《礼记·曲礼》

使鲁为其班。——《左传·桓公六年》

(6) 又如:班部(大臣在朝见时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7) 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 [team;group]。也指旧时对剧团的称呼。如:班首(班头;为首的);班本(指戏文本);戏班;文班;武班

(8) 按时在教员指导之下学习同一学科、听教员讲授或进行有指导的讨论或演习的一群学生的组织 [class]。如:西班牙语班

(9) 现行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squad]。如:三连六班冲上去!

(10) 一天之内按工作时间划分的段落 [duty;shift]。如:三班倒;上夜班

(11) 指妓院 [brothel]。如:班子(方言。指妓院)

(12) 姓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形〉

(1) 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 [varicolored]

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屈原《离骚》

有妇人出于室者,发班白,衣缁布之衣。——《晏子春秋·外篇》

班白者不徒行。——《韩非子·外储说左》

(2) 又如:班衣戏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莱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儿童状以取悦双亲);班驳(杂色,色彩斑斓)

(3) 定时开行的 [regular]。如:班机;班车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量〉

(1) 用于人群 [group]

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儒林外史》

(2) 又如:一班人马

(3) 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 [class] 。如:头班船;二班车

常用词组

班辈,班辈儿、班禅喇嘛、班车、班次、班房、班固《两都》、班机、班级、班荆道故、班马、班门弄斧、班配、班师、班长、班主任、班子、班组

  拼音    注音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EU  仓颉  YHV  郑码  SRH  四角  0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5902  区位  5034  统一码  8863  笔顺  丶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衣的拼音:yī(一)  

⒈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zhuó  )。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  )乡。

⒉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⒊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⒋ 姓。

统一码

衣字UNICODE编码U+8863,10进制: 34915,UTF-32: 00008863,UTF-8: E8 A1 A3。

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thes、clothing、coating、covering

造字法

象形:像上衣形

English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衣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upper garment;jacket]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clothing;clothes;garment]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covering]。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afterbirth]。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coating]。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membrane]。如:花生衣

(10) 另见   

常用词组

衣包、衣胞、衣钵、衣橱、衣带诏、衣兜,衣兜儿、衣蛾、衣分、衣服、衣钩、衣冠、衣冠楚楚、衣冠禽兽、衣冠冢、衣柜、衣架、衣襟、衣裾、衣料、衣领、衣履、衣帽间、衣取蔽寒、衣衫、衣裳、衣食、衣食父母、衣食节制法、衣食所安、衣食住行、衣饰、衣物、衣箱、衣着、衣装

基本词义

衣的拼音:   

〈词性:动〉

(1) 穿衣 [wear;put on]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cover;wrap up;bind up]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rely on]

(6) 另见   

  拼音  xì hū   注音  ㄒ一ˋ ㄏㄨ   繁体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AT  五笔98  CAY  仓颉  EI  郑码  XSHM  四角  734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70  区位  4723  统一码  620F  笔顺  フ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戏(戲)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⒉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⒊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其他字义

戏(戲)的拼音:hū(ㄏㄨ)  

⒈ 〔於(  )戏〕同“呜呼”。

统一码

戏字UNICODE编码U+620F,10进制: 25103,UTF-32: 0000620F,UTF-8: E6 88 8F。

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戲戱

汉英互译

drama、joke、make fun of、play、show、s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theatrical play, sh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1) 戯、戲   

(2) ——“於戏”( wūhū  ):同“呜呼”( wūhū  )

(3) 另见 xì;huī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戯、戲 huī  

〈词性:名〉

通“麾”。将军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如:戏戟(有旗的戟);戏下(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huī  

〈词性:动〉

(1) 指挥 [command;direct]。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2) 另见 hū;xì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戲、戲   

〈词性: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weapon]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flag]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side wing]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game]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词性:动〉

(1) 角斗,角力 [wrestle]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play]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常用词组

戏班、戏报子、戏本,戏本子、戏场、戏词、戏单,戏单儿、戏法、戏馆子、戏剧、戏弄、戏楼、戏路、戏迷、戏目、戏评、戏曲、戏耍、戏台、戏谈、戏文、戏侮、戏箱、戏笑、戏谑、戏言、戏眼、戏衣、戏园子、戏院、戏乐、戏照、戏装、戏子

  拼音  cǎi   注音  ㄘㄞˇ   
部首  彡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ESET  仓颉  BDHHH  郑码  PVFP  四角  22922  结构  左右电码  1752  区位  1842  统一码  5F69  笔顺  ノ丶丶ノ一丨ノ丶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彩(綵)的拼音:cǎi(ㄘㄞˇ)  

⒈ 各种颜色交织:彩云。彩虹。彩霞。彩绘。彩陶。彩绸。彩笔。彩车。彩蛋(①画在鸡、鸭蛋壳上的工艺品;②方言,松花蛋)。彩灯。五彩缤纷。

⒉ 彩色的绸子:剪彩。

⒊ 指赌博或某种竞赛中赢得的东西:彩金。彩票。得彩。

⒋ 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喝(  )彩。

⒌ 花样,完美的成分:丰富多彩。文彩。

⒍ 喻战士受伤流的血:挂彩。彩口。

⒎ 指彩金:彩券。中(zhòng  )彩。

统一码

彩字UNICODE编码U+5F69,10进制: 24425,UTF-32: 00005F69,UTF-8: E5 BD A9。

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啋采

汉英互译

color、variety

造字法

形声:从彡、采声

English

hue, color; variegated colo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彩的拼音: c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彡( shān  ),采声。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本义:文采,文章才华)

(2) 同本义 [rich and bright colors;literary grace]

延之与 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宋书·颜延之传》

(3) 彩色的丝织品。又作“綵” [colored silk]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彩仗(彩饰的仪仗);剪彩;张灯结彩

(5) 指某些赌博、竞赛等赢得的财物 [prize]

大博争雄好彩来,全盘一掷万人开。———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

(6) 又如:彩战(指博戏争胜);中彩;得彩;彩品(竞赛的奖品)

(7) 光彩,光泽 [lustre;splendor]。如:彩线(比喻带有脸上脂粉的眼泪);彩绚(绚丽多彩)

(8) 负伤流血 [blood from a wound]。如:挂彩

词性变化

彩的拼音: cǎi  

(1) 彩色,各种颜色 [color]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2) 又如:五彩;彩章(彩色涂饰);彩错(色彩交错);彩服

(3) 得好运 [lucky]

且休提这恩德无涯,单则是子母团圆,大古里彩。——元· 关汉卿《蝴蝶梦》

(4) 又如:彩气(吉利的兆头);彩头(好运道的预兆;又指竞赛赢得的奖品)

常用词组

彩笔、彩唱、彩车、彩绸、彩船、彩带、彩旦、彩蛋、彩灯、彩电、彩号、彩虹、彩绘、彩轿、彩礼、彩练、彩排、彩票、彩旗、彩球、彩色、彩色粉笔、彩色影片、彩色照片、彩饰、彩陶、彩头、彩霞、彩印、彩釉、彩云、彩照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