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拔葵啖枣的意思

kuídànzǎo

拔葵啖枣



拼音bá kuí dàn zǎo

注音ㄅㄚˊ ㄎㄨㄟˊ ㄉㄢˋ ㄗㄠˇ

解释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唐 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贪小便宜。

感情拔葵啖枣是中性词。

繁体拔葵啗棗

近义小偷小摸、偷鸡摸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ㄅㄚ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CY  仓颉  QIKE  郑码  DGXS  四角  53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149  区位  1646  统一码  62D4  笔顺  一丨一一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拔的拼音:bá(ㄅㄚˊ)  

⒈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⒉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⒊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⒋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⒌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

⒍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

⒎ 改变: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

统一码

拔字UNICODE编码U+62D4,10进制: 25300,UTF-32: 000062D4,UTF-8: E6 8B 94。

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㧞叐抜柿扷犮

汉英互译

pull out、draw、choose、lift、captu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uproot, pull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拔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pull out;pull up]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stand out]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rise high]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escape from]。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seize;capture]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move]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cool in water]。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毒气等] [draw out]。如:拔火罐;拔毒

常用词组

拔本塞原、拔不出腿、拔步、拔城、拔除、拔萃、拔刀相助,拔刀相济、拔地、拔毒、拔高、拔罐子、拔海、拔河、拔尖、拔节、拔举、拔茅连茹、拔苗助长、拔群、拔树寻根、拔腿,拔脚、拔营、拔擢

  拼音  kuí   注音  ㄎㄨㄟ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AWGD  仓颉  TNOK  郑码  EXAG  四角  44804  结构  上下电码  5525  区位  3191  统一码  8475  笔顺  一丨丨フ丶ノノ丶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葵的拼音:kuí(ㄎㄨㄟˊ)  

⒈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很高,开大黄花,花常朝向太阳,子可食,亦可榨油。简称“葵”,如“葵花”,“葵心”。

⒉ 〔锦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淡紫色或白色花,供观赏。

⒊ 〔蜀葵〕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有红、紫、白等色,根可入药。亦称“胡葵”、“吴葵”、“一丈红”。

⒋ 〔冬葵〕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扁圆形。种子、根、茎、叶均可入药。简称“葵”。

⒌ 〔蒲葵〕常绿乔木,叶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木材可制器具,叶可做蓑、笠及扇。简称“葵”,如“葵扇”。

统一码

葵字UNICODE编码U+8475,10进制: 33909,UTF-32: 00008475,UTF-8: E8 91 B5。

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艹、癸声

English

sunflower; meas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葵的拼音: kuí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癸声。本义:植物名。指“冬葵”,古代主要的蔬菜。《说文》:“菜也。”也指“向日葵”)

(2) 蔬菜名。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腌制,称葵菹 [Malva verticillata]

葵,葵菜也。——《说文》

七月亨葵及菽。——《诗·豳风·七月》

夏用葵。——《仪礼·士虞礼记》

其实葵菹。——《周礼·醢人》

(3) 又如:葵倾(像葵花向日一样地倾慕);葵藿(葵花。比喻下级唯上级之命是从)

(4) 菊科草本植物 [certain herbaceous plants with big flowers]。有锦葵、蜀葵、秋葵、向日葵等

葵犹能卫其足。——《左传·成公十七年》

蔠葵蘩露。——《尔雅》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5) 又如:葵心(葵花向日而倾,比喻向往思慕之心);葵心菊脑(葵心指葵实,菊脑指菊花)

词性变化

葵的拼音: kuí  

〈词性:动〉

假借为“揆”。审度 [conjecture]

葵,揆也。——《尔雅》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诗·小雅·采菽》

常用词组

葵花

  拼音  dàn   注音  ㄉㄢ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OOY  仓颉  RFF  郑码  JUUO  四角  69089  结构  左右电码  0797  区位  6402  统一码  5556  笔顺  丨フ一丶ノ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啖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吃或给人吃:啖饭。啖以肉食。

⒉ 拿利益引诱人:啖以私利。

⒊ 古同“淡”,清淡。

⒋ 姓。

统一码

啖字UNICODE编码U+5556,10进制: 21846,UTF-32: 00005556,UTF-8: E5 95 96。

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啖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㗖啗噉嚪餤

汉英互译

eat

造字法

形声:从口、炎声

English

eat, feed; chew, bite; ent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啖的拼音:

啗、噉、嚪 d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炎声。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2) 同本义 [eat]

啖,噍啖也。——《说文》

啖,食也。——《广雅》

啖啖常欲人之有。——《荀子·王霸》。注:“并吞之貌。”

啖函启化。——《太玄·玄莹》。注:“含也。”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 苏轼《食荔枝二首》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渐入佳境);啖啖(贪吃的样子);啖指咬舌(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4) 给吃 [feed]

吉妇取枣以啖 吉。——《汉书·王吉传》

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将炙啖朱亥。—— 唐· 李白《侠客行》

(5) 又如:啖养(饲养);啖虎(餵虎)

(6) 用饵或好象用饵勾引;引诱 [bait;entice]

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史记·高祖本纪》

(7) 又如:啖围(紧紧包围;引诱并包围);啖以重利

  拼音  zǎo   注音  ㄗㄠˇ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MIU  五笔98  SMUU  仓颉  DBY  郑码  FLTD  四角  50303  结构  上下电码  2764  区位  5270  统一码  67A3  笔顺  一丨フ丨ノ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枣(棗)的拼音:zǎo(ㄗㄠˇ)  

⒈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统一码

枣字UNICODE编码U+67A3,10进制: 26531,UTF-32: 000067A3,UTF-8: E6 9E A3。

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栆棗

汉英互译

Chinese da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ate tree; dates, jujube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枣的拼音:

zǎo  

〈词性:名〉

(1) (会意。从双朿(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jujube;Chinese date]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date]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拔葵啖枣: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