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案牍之劳的意思

ànzhīláo

案牍之劳



拼音àn dú zhī láo

注音ㄢˋ ㄉㄨˊ ㄓ ㄌㄠˊ

解释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例子吾徒幸无案牍之劳,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时乎?明·李桢《长安夜行录》

用法作宾语;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感情案牍之劳是中性词。

繁体案牘之勞

近义案牍劳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VSU  仓颉  JVD  郑码  WDZ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14  区位  1624  统一码  6848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统一码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安声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拼音    注音  ㄉㄨˊ   繁体    
部首  片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HGD  仓颉  LLJNK  郑码  NXTG  四角  24084  结构  左右电码  3658  区位  7525  统一码  724D  笔顺  ノ丨一フ一丨フ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牍(牘)的拼音:dú(ㄉㄨˊ)  

⒈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⒉ 古代乐器名。

统一码

牍字UNICODE编码U+724D,10进制: 29261,UTF-32: 0000724D,UTF-8: E7 89 8D。

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牍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writing tablet; documents, boo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牍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2) 同本义 [wooden tablets or slips for writing in ancient times]

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说文》

与人尺牍。——《史记·陈遵传》

削牍为疏。——《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

吏乃书牍背示之。——《史记·周勃传》

握牍持笔。——杨修《答临淄侯笺》

(3) 又如:牍背(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后用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4) 引申为公文 [archives;documents]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5) 又如:牍尾(文书的末端);牍书(官署文书)

(6) 信件,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 [correspondance]。如:书牍;尺牍

(7) 书籍 [book]。如:史牍(史书);牍籍(簿籍);牍簿(簿书)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láo   注音  ㄌㄠˊ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APLB  五笔98  APER  仓颉  TBKS  郑码  EWYM  四角  44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25  区位  3245  统一码  52B3  笔顺  一丨丨丶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劳(勞)的拼音:láo(ㄌㄠˊ)  

⒈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⒉ 辛苦,辛勤: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⒊ 劳动者的简称: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

⒋ 用力: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

⒌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劳。劳军(慰劳军队)。

⒍ 姓。

统一码

劳字UNICODE编码U+52B3,10进制: 21171,UTF-32: 000052B3,UTF-8: E5 8A B3。

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勞労

汉英互译

fatigue、put sb. to the trouble of、service、work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bor, toil, do manual wo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  ),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2) 同本义 [work hard]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 烦劳;麻烦 [put sb. into the trouble of]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 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 慰劳[辛苦的人] [express one's appreciation]

公劳之日。——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 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 耗损 [exhaust]。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 忧愁;愁苦 [worried]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 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 通“捞”。夺取 [capture;seize;wrest;take by force]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词性变化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形〉

(1) 劳累,疲劳 [fatigue]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五蠹》

(2) 又如:劳碌(劳苦忙碌);劳佚(劳苦与安佚);劳倦(劳累疲倦);劳烦(劳累麻烦);劳竭(疲劳枯竭)

(3) 辛苦;费力 [industrious]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劳谦(勤劳谦虚);劳谦日昃(恭谨勤劳,直到太阳偏西);劳劳扰扰(忙忙碌碌)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名〉

(1) 劳绩,小功 [meritorious deed]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又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劳伐(功劳,功绩);劳效(功效;功绩);劳烈(劳绩;功业)

(3) 泛称一般的操作,工作 [work]。如:劳作(劳动;工作);劳事(劳动操作之事);劳烈(劳绩;功业)

(4) 劳动者 [labor]。如:劳资关系;劳歌(劳动者之歌)

(5) 疾病 [ill;deases]。如:劳复(大病初愈,气血尚虚,若劳累过度,容易复发)

(6) 通“耢”。摩田农具 [farm implement used to level the ground]

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常用词组

劳保、劳瘁、劳动、劳动力、劳动模范、劳动强化、劳动者、劳顿、劳而无功、劳乏、劳改、劳改农场、劳工、劳绩、劳驾、劳教、劳军、劳苦、劳苦功高、劳劳、劳累、劳力、劳力、劳民伤财、劳模、劳神、劳师、劳务、劳心、劳役、劳逸、劳之、劳资、劳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