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始料所及的意思

shǐliàosuǒ

始料所及



拼音shǐ liào suǒ jí

注音ㄕˇ ㄌ一ㄠˋ ㄙㄨㄛˇ ㄐ一ˊ

解释料:料想,估计;及:达到。指当场已料到。

出处《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始料所及。”

用法作谓语;用于否定句。

感情始料所及是中性词。

近义意料之中

反义意想不到

英语as was expected(within one's expectation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VCKG  仓颉  VIR  郑码  ZMZJ  四角  43460  结构  左右电码  1193  区位  4228  统一码  59CB  笔顺  フノ一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始的拼音:shǐ(ㄕˇ)  

⒈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

⒉ 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统一码

始字UNICODE编码U+59CB,10进制: 22987,UTF-32: 000059CB,UTF-8: E5 A7 8B。

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乨兘

汉英互译

begin

相关字词

初、末、终

造字法

形声:从女、台声

English

begin, start; then, only th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2) 同本义。与“终”相对 [begin;start]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始卒(开始和终止);始室(始娶的妻子,元配夫人);始基(初立的基业);自始至终

(4) 过去,从前 [past]

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左传》

(5) 根本,本源 [foundation]

坚树在始。——《国语》。韦昭注:“始,根本也。”

(6) 姓

词性变化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副〉

(1) 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at first]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始春(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始愿(最初的志愿);欲善终,应善始;始初(开始,起初);始闻其语(当初听到他的话)

(3) 曾,尝 [before long]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 刚刚;才 [just, only then]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然后;随之;立刻就 [then]

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镜花缘》

(7) 仅仅,只 [only]

访古始及平台间。—— 唐· 李白《梁园吟》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动〉

(1) 谋划 [plan and contrive]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马瑞辰通释:“始亦谋也。爰始爰谋,犹言是究是图也。”

(2) 滋生 [breed]

君子念始之者也。——《礼记》。郑玄注:“始,犹生也。”

常用词组

始创、始端、始而、始料、始乱终弃、始马、始末、始业、始终、始终如一、始祖、始作俑者

  拼音  liào   注音  ㄌ一ㄠˋ   
部首  斗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UFH  仓颉  FDYJ  郑码  UFTE  四角  94900  结构  左右电码  2436  区位  3347  统一码  6599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丶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料的拼音:liào(ㄌ一ㄠˋ)  

⒈ 估计,猜想:料想。预料。

⒉ 可供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材料。料子。备料。

⒊ 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

⒋ 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用来制造器皿或工艺品:料器。

⒌ 烹调时的调味品:调料。

⒍ 整理,处理:料理。

⒎ 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配一料药。

统一码

料字UNICODE编码U+6599,10进制: 26009,UTF-32: 00006599,UTF-8: E6 96 99。

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ect、feed、material、stuff

造字法

会意:从斗、从米

English

consider, conjecture; materials, ingredie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料的拼音: l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2) 计数;计量;核计 [count;calculate;assess]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说文》

宣王料民于 太原。——《国语·晋语》。注:“数也。”

楚师可料也。——《国语·楚语》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国语·周语上》

(3) 又如:料校(计数检核);料民(计点人数);料数(计数);料算(估算)

(4) 估量;揣度;料想 [estimate;appraise;assess;conjecture;expect;think;presume]

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捭阖》

不复料其虚实。——《资治通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阳侯列传》

(5) 又如:料知(犹估计);料来(估计;料想);料量(估计,测度);料道(估计到,预料);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料知(料想到);料然(料想);料莫(想来);料猜(猜测);料世(揣度时势)

(6) 选择,挑选 [select]

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国志·陆逊传》

(7) 又如:料人(选择人才);料取(选取);料选(挑选;拣选);料择(选择);料拣(选择,拣择)

(8) 安排,料理;管理 [arrange;manage; take care of; make arrangement]

料,理也。——《玉篇》

比当料理。——《晋书·王徽之传》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晋书·周顗传》

料检太祖巾箱。——《宋书·王僧绰传》

琴童料持下晌午饭。——王实甫《西厢记》

(9) 又如:料持(料理,安排;对付,收拾);料吏(指管理胥吏);料度机宜(料理事务);料实(清点,查实);料检(犹查点;清理);如:料视(照料);料高(看守;登高守望。是一种苦役)

(10) 小看 [look down upon;belittle]

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11) 丢,撂 [throw off]

我何不把银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响一声?——《醒世恒言》

(12) 敌,对付 [deall with]

问众官:“你怎生料敌?”——《三国志平话》

词性变化

料的拼音: liào  

〈词性:名〉

(1) 隋及唐宋时官吏于俸禄外所津贴的食料、口粮 [salary]

官优有禄料。——白居易《咏所乐》

(2) 又如:料食(犹俸禄);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3) 材料;原料 [material]。如:料子服(指毛料制成的衣服);料壶(料质的壶)

(4) 供人畜食用或为植物提供营养的物品 [food]

每月但(只)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水浒传》

(5) 又如:马料;饮料;肥料;草料;料袋(盛装牲口草料的口袋);料谷(饲养牲口的谷物);料槽(放置牲口食料的食槽)

(6) 中国旧时一种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玛瑙、紫石英等为原料,可以用来仿造珠玉;也可抽成丝 [a synthetic jade]。如: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料货(各种料制器物的总称)

料的拼音: liào  

〈词性:量〉

宗,番 [time]

一连打了两料,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水浒传》

常用词组

料仓、料持、料到、料定、料斗、料豆儿、料度、料堆、料及、料酒、料理、料理、料器、料峭、料事如神、料头;料头儿、料想、料子

  拼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简体部首  户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戶部  
五笔  RNRH  仓颉  HSHML  郑码  PDXP  四角  72221  结构  左右电码  2076  区位  4389  统一码  6240  笔顺  ノノフ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所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⒉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⒊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⒋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⒌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⒍ 姓。

统一码

所字UNICODE编码U+6240,10进制: 25152,UTF-32: 00006240,UTF-8: E6 89 80。

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lace、that、those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place, location; numerary adjun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名〉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本义:伐木声)

(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place]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道理;方法 [reason]。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5) 地方 [place]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6)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institute]。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7) 着落;结果 [result]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 黄宗羲《原君》

词性变化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助〉

(1) 表示结构 [used before a verb or a V-C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被 or 为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

(2)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4)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5)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列子》

(6)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 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8)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9)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量〉

(1)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2)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3)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副〉

(1) 尚,还 [yet]

江陵去 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2) 大约 [about]。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代〉

(1) 这,此 [this]。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what]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所的拼音: suǒ  

<连>

若,如果 [if]。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形〉

(1) 一切,所有 [all]。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fit]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 许多的,多种的 [various]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 可以的 [permissible]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常用词组

所部、所长、所到之处、所得、所得税、所费不资、所及、所见所闻、所属、所图不轨、所谓、所向风靡、所向披靡、所向无敌、所以、所有、所有权、所有制、所有主、所在、所在地、所知、所致、所作所为

  拼音    注音  ㄐ一ˊ   
简体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EYI  五笔98  BYI  仓颉  NHE  郑码  YMS  四角  17247  结构  单一电码  0644  区位  2816  统一码  53CA  笔顺  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及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⒉ 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⒊ 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⒋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统一码

及字UNICODE编码U+53CA,10进制: 21450,UTF-32: 000053CA,UTF-8: E5 8F 8A。

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d、and / or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xtend; reach; come up to; 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及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com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provide]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词性变化

及的拼音:   

〈词性: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及的拼音:   

<连>

(1) 和,与 [and]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及的拼音:   

〈词性:副〉

(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also]——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及的拼音: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及第、及格、及笄、及龄、及门、及时,及时地、及时行乐、及时雨、及物、及早、及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