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
注音ㄏㄨㄛˇ ㄉㄠˋ ㄓㄨ ㄊㄡˊ ㄌㄢˋ,ㄑ一ㄢˊ ㄉㄠˋ ㄍㄨㄥ ㄕˋ ㄅㄢˋ
解释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繁体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
动物生肖牛,虎,蛇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夥灬煷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水
象形:像火焰形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
到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从别处来:到达。到站。到来。到场。到任。到职。到案。签到。恰到好处。
⒉ 往:到群众中去。
⒊ 周全,全顾得着:周到。面面俱到。
⒋ 成功:得到。办到。
⒌ 姓。
到字UNICODE编码U+5230,10进制: 21040,UTF-32: 00005230,UTF-8: E5 88 B0。
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倒
adsum、to、unto、up
形声:从至、刀声
go to, arrive, been to
详细解释◎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2) 同本义 [arrive]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 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4) 颠倒。通“倒” [put upside down;reverse]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6) 往 [go to;leave for]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到北京去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助〉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形〉
周到;周密 [thoughtful;considerate]。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到案、到差、到场、到处、到此为止、到达、到底、到点、到顶、到家、到来、到期、到任、到手、到庭、到头、到头来、到位、到职
猪的拼音:zhū(ㄓㄨ)
⒈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倌。猪场。猪圈(juàn )。猪肉。生猪。野猪。种(zhóng )猪。
⒉ 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猪字UNICODE编码U+732A,10进制: 29482,UTF-32: 0000732A,UTF-8: E7 8C AA。
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豬䐗
pig、swine、hog
形声:从犭、者声
pig, hog, wild boar
详细解释◎ 猪的拼音:
猪 zhū
〈词性:名〉
(1) 猪只 [swine;hog;pig],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说文》。按,豕子也。
(2) 如:猪魈(猪怪;猪精);猪膀胱(又称“猪尿泡”、“猪胞”、“猪尿脬”、“猪脬”);小猪(又叫“猪牙子”、“猪仔”、“猪娃”、“猪娃子”);母猪(又叫“猪婆”、“猪婆子”、“猪娘”)
(3)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 [swine]。如:属猪的;猪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猪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 猪的拼音:
猪 zhū
〈词性:动〉
通“潴”。水积聚[(of water) accumulate]
大野既猪。——《书·禹贡》
规偃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猪畜水。——《周礼·地官·稻人》
猪草、猪场、猪倌、猪霍乱、猪圈、猪栏、猪鬣、猪猡、猪苗、猪排、猪婆,猪婆子、猪肉、猪食、猪娃、猪瘟、猪仔、猪只、猪鬃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尾、脚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烂(爛)的拼音:làn(ㄌㄢˋ)
⒈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烂糊。煮烂。
⒉ 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烂熟。
⒊ 东西腐坏:腐烂。
⒋ 灼伤:焦头烂额。
⒌ 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⒍ 破碎:破烂。烂纸。
⒎ 头绪杂乱:烂摊子。
⒏ 明,有光彩:烂银枪。烂漫。
烂字UNICODE编码U+70C2,10进制: 28866,UTF-32: 000070C2,UTF-8: E7 83 82。
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爛燗爤㱫
fester、mashed、messy、rot、sodden、worn-out
形声:从火、兰声
rotten, spoiled, decayed
详细解释◎ 烂的拼音:
爛、孏 l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2) 同本义 [thoroughly cooked;tender;soft]
孏,孰也。——《说文》。字亦作爛。
熟而不烂。——《吕氏春秋·本味》
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此儿头不烂。
是必烂也。
三首俱烂。
(4) 又如:烂饭(加水较多而煮成的又软又烂的饭);烂煮(煮至熟烂);烂蒸(蒸至烂熟);烂椹(熟透的桑椹)
(5) 火烧伤 [burn]
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
(6) 头绪乱 [messy;be all in a mess]。如:烂子(乱子);烂事(方言。犹言麻烦事或办糟了的事)
(7) 零碎,断片 [scraps]。如:烂纸片;衣服穿烂了
◎ 烂的拼音:
爛 làn
〈词性:形〉
(1) 腐烂,腐败 [become putrid;fester;rot]
烂灰生蝇。——《淮南子·说山》。注:“腐也。”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2) 又如:一场大雨使麦子烂了;烂黄齑(烂腌菜,比喻爱情不专的人);烂败(腐烂);烂损(腐烂败坏);烂碎(腐烂破碎);烂溃(溃烂)
(3) 明亮、光明;色彩绚丽[bright;radiant]
明星有烂。——《诗·郑风·女曰鸡鸣》
烂昭昭兮未央。——《楚辞·云中君》。注:“光貌。”
登降炤烂。——班固《西都赋》。注:“明也。”
功德烂然。——《汉书·王莽传》
(4) 又如:灿烂(光彩显明耀眼);烂灼(灿粒闪灼);烂熳(坦率自然,不做作);烂目(耀眼)
(5) 形容物体呈稀糊状态 [sodden;mashed]。如:烂浆(形容物成稀糊状);烂酱(形容物体呈稀烂的糊状)
(6) 放荡 [dissipated]。如:烂污(人行为放荡不端);烂料(败家子);烂仔(流氓);烂靡(靡烂);烂货(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
◎ 烂的拼音:
爛 làn
〈词性:副〉
程度深;极、盛 [extreme]。如:烂火(烈火);粒红(深红)
烂漫,烂熳、烂泥、烂舌头、烂熟、烂污货、烂崽、烂账、烂醉、烂醉如泥
钱(錢)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货币: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
⒉ 费用:车钱。买书的钱。
⒊ 财物:有钱有势。
⒋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钱。荷钱。
⒌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⒍ 姓。
钱字UNICODE编码U+94B1,10进制: 38065,UTF-32: 000094B1,UTF-8: E9 92 B1。
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錢銭
money、cash、dingbat、fund、oof、pocket
形声:从钅、戋声
money, currency, coins
详细解释◎ 钱的拼音:
錢 qi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戔( jiān )声。( jiǎn )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copper coin;copper cash]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
(4) 钱财,货币的通称 [money;currency]。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
(5) 像铜钱的东西 [copper]
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
(6) 纸钱 [paper]。如:钱垛(成串的纸钱)
◎ 钱的拼音:
錢 qián
〈词性:量〉
(1) 衡名 [mace]
(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
(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
(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钱包、钱币、钱帛、钱财、钱钞、钱串,钱串儿,钱串子、钱袋、钱柜、钱夹、钱粮、钱迷心窍、钱票、钱塘江、钱纸、钱庄、钱租
到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从别处来:到达。到站。到来。到场。到任。到职。到案。签到。恰到好处。
⒉ 往:到群众中去。
⒊ 周全,全顾得着:周到。面面俱到。
⒋ 成功:得到。办到。
⒌ 姓。
到字UNICODE编码U+5230,10进制: 21040,UTF-32: 00005230,UTF-8: E5 88 B0。
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倒
adsum、to、unto、up
形声:从至、刀声
go to, arrive, been to
详细解释◎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2) 同本义 [arrive]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 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4) 颠倒。通“倒” [put upside down;reverse]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6) 往 [go to;leave for]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到北京去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助〉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形〉
周到;周密 [thoughtful;considerate]。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到案、到差、到场、到处、到此为止、到达、到底、到点、到顶、到家、到来、到期、到任、到手、到庭、到头、到头来、到位、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