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g huà wéi jiū,yóu zēng qí yǎn
注音一ㄥ ㄏㄨㄚˋ ㄨㄟˊ ㄐ一ㄡ,一ㄡˊ ㄗㄥ ㄑ一ˊ 一ㄢˇ
解释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鹰化为鸠,犹憎其眼是中性词。
近义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动物生肖牛,虎,蛇
鹰(鷹)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鹰犬。鹰隼(鹰和隼,喻凶猛或凶猛的人)。鹰视狼步(喻人举止凶狠)。
鹰字UNICODE编码U+9E70,10进制: 40560,UTF-32: 00009E70,UTF-8: E9 B9 B0。
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鷹䧹
a bird of Jove、eagle、hawk、king of birds
形声:从鸟、雁声
falcon; Accipiter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鹰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本义:鹰属的各种鸟) 同本义 [hawk]许多白天活动的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亚目(Falcones)猛禽,是鹰科(Accipitridae)部分种类鸟的通称,一般指鹰属各种鸟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唐· 白居易《放鹰》
(2) 又如:鹰鸷(猛禽);鹰人(驯鹰的人);鹰师(训练老鹰的人);鹰架(用竹木制成、用来提取重物的支架;亦指老鹰栖立的架子);鹰拿燕雀(比喻容易攫取捕捉);鹰觑鹘望(形容眼光如鹰鹘般锐利)
(3) 比喻爪牙 [cat’s paw]。如:鹰儿爪(爪牙;帮凶);鹰犬(比喻为虎作伥供人指使行恶的爪牙)
(4) 形容勇猛,激进 [of valour;intrepid]。如:鹰胜(喻指勇士);鹰派(国际名词。好战派)
(5) 形容凶狠,贪戾 [ferocious;violent]。如:鹰视狼顾(形容窥视而欲有所攫取);鹰扬(喻大逞淫威);鹰视(飞鹰欲攫取食物时,露出凶狠的目光。比喻贪戾之人,瞻视如鹰);鹰视狼步(视物如鹰,行步如狼。形容外貌凶狠);鹰瞵鹗视(视物如鹰鹗。形容威猛凶悍,伺机猎取的样子)
(6) 威武,雄健 [powerful;mighty]。如:鹰武(威武。比喻大展雄才);鹰扬(威武,逞威,如鹰之飞扬)
鹰鼻鹞眼、鹰派人物、鹰犬、鹰隼、鹰洋
化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⒉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⒊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⒋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⒌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化的拼音:huā(ㄏㄨㄚ)
⒈ 同“花”。
化字UNICODE编码U+5316,10进制: 21270,UTF-32: 00005316,UTF-8: E5 8C 96。
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㐶花貨
burn up、change、convert、melt、spend、turn
会意:从亻、从七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详细解释◎ 化的拼音: huā
〈词性:动〉
(1) 用掉、耗费。同“花” [spend]。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化子
◎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动〉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urn;change]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help (a misguided or erring person) to change by education,persuasion,setting an example,etc.]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collect alms]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burn up]。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digest]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die]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名〉
(1) 习俗,风气 [convention;custom]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Nature]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chemistry]。如:数理化
◎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后缀〉
(1) 使成为,使变成 [-ize;-ify]——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化冻、化肥、化分、化粪池、化工、化合、化合、化合物、化鹤、化魂、化解、化境、化疗、化零为整、化名、化名、化热、化身、化石、化痰、化铁炉、化纤、化险为夷、化学、化学肥料、化学元素、化验、化缘、化斋、化整为零、化妆、化妆品、化装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為爲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会意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姓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 为的拼音:
爲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鸠(鳩)的拼音:jiū(ㄐ一ㄡ)
⒈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
⒉ 聚集:鸠合(亦作“纠合”)。鸠集(亦作“纠集”)。
鸠字UNICODE编码U+9E20,10进制: 40480,UTF-32: 00009E20,UTF-8: E9 B8 A0。
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鸠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鳩勼䧱䲥
cooer
形声:从鸟、九声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详细解释◎ 鸠的拼音:
鳩 jiū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2)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dove]
鸠,鹘鸠也。——《说文》
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维鸠盈之。
维鸠方之。
(3) 有“雉鸠”(普通单称鸠)、“祝鸠”、“斑鸠”等,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如:鸠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杖(刻有鸠形的杖);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
(4) 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 [animal-draw vehicle]
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楯,沙用鸠,山用欙。——《吕氏春秋》
(5) 姓
◎ 鸠的拼音:
鳩 jiū
〈词性:动〉
(1) 聚集,使聚在一起 [gather together]
鸠,聚也。——《尔雅》
共工方鸠僝功。——《书·尧典》。传:“聚也。”
以鸠其民。——《左传·隐公八年》
鸠宗族僮奴。——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鸠工(招集劳工);鸠民(聚集安定百姓);鸠率(聚合率合);鸠采(搜集);鸠聚(聚集)
(3) 使安定 [stabilize]
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左传·定公四年》
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三国魏· 张既《答文帝问苏则》
(4) 通“究”。度量;计算 [measure]
度三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鸠雏、鸠合、鸠集
犹(猶)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相似,如同:犹如。过犹不及。
⒉ 尚且:犹且。犹自。困兽犹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⒊ 〔犹豫〕迟疑不决。
⒋ 〔犹疑〕迟疑。
⒌ 仍然,还(hái ):犹然。记忆犹新。
犹字UNICODE编码U+72B9,10进制: 29369,UTF-32: 000072B9,UTF-8: E7 8A B9。
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尤猶
just as、like、still
形声:从犭、尤声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详细解释◎ 犹的拼音:
猶 y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son of dog]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 犹的拼音:
猶 yóu
〈词性:动〉
(1) 如同。好比 [like]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shilly-shally]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grand plan]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 犹的拼音:
猶 yóu
〈词性:副〉
(1) 还;仍然 [still;yet]。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too]。如:犹薄;犹厚
犹大、犹且、犹如、犹若、犹尚、犹太教、犹太人、犹疑、犹豫、犹之、犹自、犹子
憎的拼音:zēng(ㄗㄥ)
⒈ 恨,厌恶,嫌:憎恨。憎恶。爱憎。面目可憎。
憎字UNICODE编码U+618E,10进制: 24974,UTF-32: 0000618E,UTF-8: E6 86 8E。
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bhor、detest、hate、resent
爱
形声:从忄、曾声
hate, detest, abhor; hatred
详细解释◎ 憎的拼音: z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曾声。本义:憎恨厌恶) 同本义 [hate;detest;abhor]
憎,恶也。——《说文》
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
盗憎主人。——《国语·晋语》
秦甚憎 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憎人(可憎恶的人);憎妒(憎恨妒忌);憎命(憎恶命运);憎毒(憎恨痛恨);憎恨(厌恶怨恨);憎毁(憎恶诋毁);憎爱(憎恨与喜爱);憎怜(憎爱);憎丑(憎恶。憎恨厌恶);憎愤(犹愤恨)
其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⒉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⒊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⒋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⒌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⒍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其的拼音:jī(ㄐ一)
⒈ 〔郦食(yì)其〕中国汉代人
其字UNICODE编码U+5176,10进制: 20854,UTF-32: 00005176,UTF-8: E5 85 B6。
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丌亓基期箕
he、his、such、that
象形
his, her, its, their; that
详细解释◎ 其的拼音: jī
〈词性:名〉
(1) 通“諅”。周年 [anniversary]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qí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名〉
通“期”。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代〉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 ),变成“其”。( jī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副〉
(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连〉
(1)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助〉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次、其后、其间、其乐无穷,其乐不穷、其貌不扬、其内、其所、其实、其势汹汹、其它、其他、其先、其余、其外、其中